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娃娃?不論中國美國,人們脫口而出的可能都是這個名字——芭比。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芭比娃娃風靡全球數十年而不衰。近日在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君康人壽」)獨家冠名的《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中,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認為,芭比娃娃的成功,得益於公司不斷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創新設計和品牌營銷戰略,這方面值得中國玩具企業學習和借鑑。
芭比娃娃以完美的體型、燦爛的笑容聞名於世,並受到大人和孩子們的共同喜愛。事實上,芭比娃娃已遠遠超越了作為一個玩具的實際意義,她更多的成為時裝、文化和靈感的折射,成為了美國的一個文化符號。
在談及「為什麼中國玩具行業出不了芭比娃娃?」時,賈康提到了「微笑曲線」。「微笑曲線」理論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提出,因其較好地詮釋了工業化生產模式中產業分工問題而備受業界認可,已經成為諸多企業的發展哲學。「微笑曲線」將一條產業鏈分為三個區間,即研發與設計、生產與製造、營銷與服務,其中生產製造環節總是處在產業鏈上的低利潤環節。於是,但凡可能,生產製造環節的廠商總是夢想有朝一日能夠走向附加值更高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兩端。
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發達國家的企業往往佔據著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的產業鏈高端位置,發展中國家的廠商則被擠壓在低利潤區的製造環節。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走向產業鏈高端位置,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製造廠商們孜孜以求的夢想。
賈康在節目中以玩具行業舉例稱,珠三角東莞一帶生產的玩具,在全球已經佔有供應方面的80%以上的份額,我國在全球有舉足輕重的供給能力。但在中國一般老百姓概念裡面,我國本土並沒有什麼叫得響的玩具品牌,但大家都知道有芭比娃娃,芭比娃娃的創意設計屬於外國,幾十年前就產生了,以後長盛不衰。它在創新設計、品牌營銷、售後服務等環節中不斷地提供高收益。而中國本土的企業獲得的是中間相對比較低、甚至很薄的利潤。這就要求中國本土企業要找到新的動力體系,通過創新,努力地沿著「微笑曲線」的左右兩端往上走。
「玩具行業如果三年、五年做得不行,那麼八年、十年是不是我們可以創出叫得響的中國本土品牌?屆時,中國本土玩具企業的收益率就會在左右兩端,向更高的水平提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