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擔心孩子工作量大,有家長自願幫忙
專家: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麗雅/漫畫
本報訊(記者黃妍)學校要求家長幫助學生做「值日」,打掃教室衛生?近日,福州市民劉先生一直被這件事困擾。
劉先生說,自己的女兒就讀於福州鼓樓區某所知名小學,今年上一年級,前不久QQ群裡有家長在討論,說要讓家長到學校幫忙學生做衛生,一時間引發了家長們的眾多討論。
近日,記者隨機走訪了幾所小學,發現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尤其以一年級居多。
現象
家長自發組成代做衛生「幫幫團」
上周,劉先生所在的家長群裡,眾多家長對於學校要求家長為學生做值日的事情展開了討論。
「孩子所在的班級共有50名學生,每天安排兩名學生做值日,在做衛生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將椅子搬到桌上,之後再搬下來,這樣的工作量太大。」幾位家長響應了學校的建議,表示將根據孩子的值日生排班表,到學校幫忙做衛生。
「孩子的學習要緊,我們幫忙做值日,他們能節省點時間。」有些家長在響應的同時,已經張羅著購買了清潔用品。
然而反對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勞動也是重要技能,學校為什麼非要家長參與呢?
針對質疑,劉先生的孩子所在小學的郭校長回應稱,這只是一個誤會,學校並沒有做過強制要求,而這只是一些家長自發組織的。
調查
家長代做衛生多發於小學一年級
昨日,記者走訪了福州多所小學,發現家長幫忙做衛生的現象並非少數,尤以一年級居多。
昨天中午,在鼓樓區某小學1年級的教室裡,2名男生正拿著掃帚掃地,教室裡,還有一位家長在幫忙,動作利索地擺放桌椅。
「我是自願來幫忙的。」這位家長說,中午休息的時間很短暫,孩子們做衛生的動作很慢,自己幫忙能節省很多時間。
調查中,持這類想法的家長不少。市民鄭女士的孩子去年在廈門某小學就讀一年級,「不管是大掃除還是值日,我們家長都有參與。」
鄭女士介紹,此前學校要求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做衛生,「通知剛發出來,大部分家長是有疑問的。」鄭女士說,久而久之,去學校做衛生成了家長的固定工作。「現在孩子讀二年級,沒有強制規定,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
福州花園小學的王校長介紹,學校沒有強制要求家長代做衛生,並且在放學後家長無法進入學校,然而仍存在家長做衛生的現象。「我們建議家長不要參與,一般來說,學校每天會安排4到6位一年級的值日生,剛開始會有老師帶領,等孩子熟練之後由其獨立操作。」
對比
1
外來工子女學校:孩子們做起衛生很利索
在樟林小學這樣一所外來工子女居多的學校,則是另一番景象,孩子們做起衛生,速度都比較快,擦完黑板掃地,麻利而有條理,即使是低年級,也看不到家長的身影。
「我在家也常做家務。」一位二年級的同學說,這些簡單的勞動對於他們來說早已輕車熟路。
「可能是因為這些孩子相對獨立。」樟林小學賴校長介紹,學校很多學生的父母忙著打工,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家庭環境讓他們不得不更加獨立起來。
2
老一輩人回憶:想當年老師家的柴都是我們劈的
家長幫忙做值日,你怎麼看?這引發了不少市民「遙想當年」。
21歲的小吳說,「我讀小學是在上世紀90年代,可沒這麼多講究,怎麼現在的孩子就更加嬌貴了?」
25歲的小楊回憶,自己1995年上小學一年級,每次都是自己獨自一人上下學,每周一次大掃除,一個月當一次值日生,儘管動作慢,但真沒有家長什麼事。「擦黑板、擦玻璃、搬凳子、掃地,做衛生的內容和現在沒兩樣。」此外,學校還安排了各個班級輪流打掃大操場,「6點多,天沒亮我們就帶著掃帚到學校了,很好玩。」
上世紀80年代讀小學的小郭至今仍記得小時候在田間忙活的熱乎勁,「家長哪有空幫我們做這些事?除了做衛生,還要幫忙端飯,很多雜事要自己做,農村小學,孩子都放養,時不時還去田間幫老師幹農活。」而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老溫回想當年也別有一番滋味,「別說做衛生了,老師家的柴都是我們劈的。」
孩子獨立是因為父母「肯放手」
做衛生也有「年代差」,市民笑言「今不如昔」,對此樟林小學賴校長認為,「孩子獨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肯放手。」
福州倉山區教育局初教科林偉副科長介紹,一般來說,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安排適合學生年齡層的勞動,這些應該由學生自己完成,不鼓勵家長參與,「值日、大掃除都是集體活動。」林偉認為,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是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並學會珍惜勞動果實。
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培訓中心彭琦凡主任說,掃地、擦黑板、擺放桌椅這些事對於孩子來說相對簡單,在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家長來做?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更重要,但實踐能力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而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做衛生特別慢,「那麼這些家長是否要反思,為什麼孩子的效率慢?」彭主任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更應該指導孩子如何有效率地做事情,而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因為有些事是孩子必須要面對和承擔的,也有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