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提議重建黃河大學,振興河南高等教育的文章引起熱議,讀之令人熱血沸騰,但是冷靜下來之後,細細品味,真的能夠通過重建黃河大學來重振河南高等教育嗎?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弄清楚歷史上短暫存在的黃河大學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它對河南省究竟意味著什麼?其次,重建黃河大學面臨著什麼樣的阻力,通過重建黃河大學來振興河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驚鴻一瞥:黃河大學的前世今生
黃河大學創建於1985年5月,短短6年之後,於1991年被合併進鄭州大學。雖然黃河大學存在時間並不長,但是它擁有非凡的意義與價值。它是中外合辦的第一所現代化大學、是第一次在現有體制內建立與世界接軌大學的嘗試。
1.序幕:黃河大學的籌辦
改革開放不久的1980年,海外華人報國熱情高漲,一些旅居美國的華裔學者決定通過在國內籌建一所新型大學,推動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此來報答祖國。美國坦普爾大學教授程君復先生往返於中美之間,為落實新學校的構想而奔波。當時人口數量排全國第二的河南省竟然無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河南省的領導們非常迫切需要引進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時任省委書記劉傑邀請程君復先生前來洽談在鄭州籌辦新型大學的事宜。經過協商,雙方決定在河南省鄭州市建立黃河大學,並且在國內及美國成立了相關籌備機構。
2.登上舞臺:黃河大學的辦學實踐
黃河大學的建立在當時可以說是開創性的壯舉,它擁有許多現在看來依然非常前衛的辦學舉措:一是,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與我國高校一直實行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存在很大差異;二是,教師大多來源於美國各大高校;三是,教材由教授指定,採用全英文授課;四是,先發展研究生教育,在逐漸發展本科與專科,這個發展道路在當時也是獨樹一幟;五是黃河大學不設黨委,這一項可以說在全國高校是獨一份。
此外,為了建設黃河大學,河南省可以說是全力以赴,將用於接待中央領導的省委第三招待所1200畝地用於黃河大學辦學場地,還聘請德高望重的兩彈功勳秦元勳教授作為黃河大學首任校長,省長親自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並且親自主持選校址、招生等工作。可以說河南省對黃河大學寄予厚望,希望通過黃河大學的創辦來帶動河南高等教育實現質的的發展。
3.落幕:黃河大學的消失
不過,在創辦僅6年後的1991年,黃河大學被整體併入鄭州大學,黃河大學由此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為何黃河大學才創辦6年就遭受到合併的命運呢,從當時來看,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國際大環境影響,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國內所造成的衝擊;第二,河南省雖有心支持但力量有限,難以對學校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第三,秦元勳校長離開後,大量人才流失,辦學水平下降等等。
二、如何重建黃河大學?重建黃河大學能起到振興河南高等教育的作用嗎?
1.黃河大學的重建路徑
重建黃河大學目前來看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通過合併省內高校來組建黃河大學,文章作者提出將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黃河科技學院、黃河交通學院等一批河南省內院校進行合併來組建黃河大學;第二,引進國外知名高校與省內高校合辦黃河大學;第三,效仿西湖大學,由社會力量為主來建設黃河大學;第四,加強豫、陝、晉三省跨省合作共同籌建黃河大學。
不過,雖然重建黃河大學的途徑有很多,但是每個途徑都有其較為突出的缺點:從合併省內高校這條途徑來看,像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黃河科技學院等辦學層次低、綜合實力弱,可以說是弱弱合併,而非強強聯合,合併後的高校與原先的黃河大學根本不是一個性質、一個層次的大學,想通過合併這幾所高校來重建黃河大學比較困難;引進國外資源聯合辦學不失為一條捷徑,不過在如今中美關係緊張、國際環境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短期內很難實現突破;第三,效仿西湖大學的話,需要募集大量資金,並且需要不斷的持續投入,與浙江相比,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河南省,無論是社會還是政府都難以承受這麼多的持續投入;第四條路徑已經被提上日程,相關省份已經下發文件稱要合力建設一所綜合性大學,不過還未見後文。
2.重建黃河大學能振興河南高等教育嗎?
想通過重建黃河大學來振興河南高等教育的思路很難行得通,新建的黃河大學無論如何很難達到原先黃河大學的辦學水平,另外河南省目前舉全省之力建設鄭州大學,2020年鄭州大學的財政預算超過了60億,已經位居地方高校第一,如果在鄭州大學之外再支持建設一所重點大學,河南省或許難以承受。
目前,河南省振興高等教育的希望應該在於著力提升已有高校的辦學實力,目前鄭州大學已經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序列,綜合實力已經初步具備了衝擊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下,鄭州大學一定能夠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