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凱摘要:儘管資本市場已經演進了近30年,但很多韭菜的心路歷程與丁蟹並無二致。
作者|藍月
假期,不用交易。
富凱財經的小夥伴,特意為各位客官老爺帶來了影視劇裡的資本世界。
《大時代》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商戰劇。該劇以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股市為背景,通過兩個家庭兩代人的恩怨情仇,揭示了被欲望交織的人生,是多麼的無奈和悲哀。從1987年「股災」到1994年「大奇蹟日」,劇中的人生和股市可謂是陰晴不定、變幻莫測。
兩大家族廝殺
《大時代》上映於1992年,以香港近三十年的風雲起跌為背影,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了股市背後的殘酷。
當紅股票經紀方進新(劉松仁)被相交數十年的朋友丁蟹(鄭少秋)殺死後,所遺四子女得繼室羅惠玲(藍潔瑛)照顧長大成人,長子方展博(劉青雲)在事業迷茫之際得其生前舊友葉天(羅樂林)教誨,決定繼承父業。得悉當年被關進臺灣監獄裡的丁蟹已潛逃返港時,方展博立誓要為父報仇,終令其再入監獄,卻也因此得罪了其有龐大黑社會背景的兒子丁孝蟹(邵仲衡)、丁利蟹(陶大宇)等人,弄得一家人除他之外先後都死於這夥人之手。
丁蟹獲提早假釋出獄進軍股票界,不想事業竟一帆風順,方展博在眾人尤其紅顏知已阮梅(周慧敏)和龍紀文(郭藹明)、好友陳滔滔(林保怡)的幫助下,最終通過股市報了大仇,然而他也失去了摯愛。
《大時代》的成功之處在於挖掘出了人性中美好與邪惡共存的特質,並且從中找到了平衡點,放到了社會的大環境中。這部電視劇雖然說的是商戰和股市,但其背後想揭露的或許是,可怕的不是股票而是貪婪,為了輸贏,為了欲望,完全不受控制的人性!
劇中開頭有幾個場景讓人記憶深刻:一群股民在熱火朝天的股票大廳裡面,緊盯著大屏幕,一個個或狂喜,或悲傷,送外賣的小夥計把飯菜送進來,都無人理會。由此展現了牛市中人性的貪戀痴癲。
其實,股票漲跌損失的無外乎是金錢,只要不過分不會傷人性命。然而,人性的善惡比股票的漲跌更為為瘋狂可怖。劇中方家三姐妹慘死,丁蟹五父子在環球大廈跳樓,四個兒子全部殞命,無不揭示了股市的殘酷和人性的瘋狂。
丁蟹效應屢現
1992年10月,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大時代》播放,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得名「丁蟹效應」。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電影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鄭少秋主演的《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恒生指數跌破一萬點。
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不過,2012年5月21日,鄭少秋主演的《心戰》在TVB開播之後,5月23日港股即結束了4日跌勢,網友均表示丁蟹逆襲。
有意思的是,這部電視劇的兩大主角丁蟹和方展博均非真正的專業投資者,他們的輸贏與投資能力似乎也無關。
丁蟹無疑是一個塑造的很成功的角色。他頭腦簡單,絲毫不懂技術分析,卻可以憑藉諸如「全都死了,就我沒死」這樣的單純理念在股票、期貨市場成為贏家。
方展博最後在股市「大奇蹟日」贏得勝利其實並不是靠他的才華,而是靠找其他金融大鱷「借運氣」,說白了就是傍大款。
劇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要想贏一個運氣好的人,就得比他更好運。這是否暗示了股市掙錢有時運氣更重要?
值得深思的是,電視劇的結局似乎暗示了股市無贏家。丁蟹因股市失敗負債纍纍,拉4個兒子一起跳樓。然而他由於絆住繩索,留下一命,苟延殘喘。方展博去看丁蟹,丁蟹仍不知悔改,一輩子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陳滔滔終於解出了一代股神葉天臨終時所說的股票必勝法的含義,告訴了他所謂股票必勝法則只是「及早離去」四個字。
經典話語
我從玩股票第一天起就學會了八個字,風險越大回報越大。凡是做什麼事都要豁出去,要是放不開的話,乾脆就別做,處處都留有餘地的話就是說你做的那件事一定不成功。總之記住,股票之道在於人棄我取。大家買跌你一定要買升,就可以同其他人背道而馳,就可以大發。你幾時見過整村人買股票都會發?來來去去就幾個人贏。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才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高境界。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