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所限,上文只是把阿壩州觀音橋鎮的觀音廟,簡要介紹了一下。此行川西秘境之旅,目的地只有一個,那就是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那一片山谷中的紅房子,讓多少熱血青年因此踏上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話說早上5點多迷迷糊糊地從成都坐上大巴,跟團前往色達,預計行程是3天,路途不是一般的艱苦,想到的和沒想到的,都讓我們遇上了,此行經歷了各種磨難和突發狀況,可是在我們每個「團員」心中,都將成為難忘的美好記憶。這裡權且賣個關子,下面會詳細說。
沿著美麗的317國道前行,經卓克基土司官寨到達觀音橋鎮的時候,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真是人困馬乏,真想早點吃飯休息,明天還要早起。
到達觀音橋鎮後,要想參拜納勒神山上的觀音廟,要從觀音橋鎮的停車場,乘坐鎮裡統一管理的五菱麵包車上山,每人的往返費用是50元,上山下山車程各為20分鐘左右,觀音廟的參拜時間為1個小時。
據目測,停車場裡的五菱神車有幾十輛,司機是清一色的帥氣的藏族小夥。我們的司機師傅太逗了,做事特別的認真,現在想起他一本正經的樣子,還忍不住笑意。
小鎮上的往返納勒神山上的觀音廟的五菱麵包車,自己購買後都要掛靠在鎮上遊客中心,每天都要往返很多趟,賺錢賺到了手軟,看看這幫藏族哥們個個都是新款的蘋果手機,就知道了。每車載客7人,上車後,司機抑揚頓挫地、一字一頓地,帶著特有的藏式發音,認認真真地用普通話,把注意事項和下山的坐車時間給大家說了一遍,每說幾句話,都會問一聲「大家聽懂了嗎?」,我們還必須大聲回應他「聽懂了」,他才繼續說下去,很是可愛。
坐車上山大約有20多分鐘,盤山路的路況不錯,但很狹窄,幾十輛五菱麵包車飛馳電掣,很多急彎,我都感覺車在漂移,還有頻繁地會車,互相熟識的藏族司機會輕鬆地與對面的司機打個招呼,驚險無比。一路伴隨著我們的尖叫聲,司機哥們安然若素,對自己的車技很是自信。
我問他,你叫什麼?他說叫「鵝永」,我們都一臉錯愕,這是個啥名字?「哪個鵝?」,沒想到這哥們這麼回答「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就是這個鵝!」,一臉自豪,逗得全車人都笑了起來。
原來,鵝永在小學裡學的漢語,水平還不錯,自己也比較喜歡漢語。這幾年,觀音橋鎮旅遊發展起來了,這裡被當成了去色達的最佳中轉站,鎮裡都幹起來旅遊,鵝永也買了一臺五菱麵包車,收益不錯,他很是開心。
有別於其他藏族司機的沉默寡言,鵝永很愛說話,一路給我們滔滔不絕地介紹了好多觀音廟的故事,讓我們大呼過癮。
觀音廟位於觀音橋鎮境內海拔3685米的納勒神山的半山坡,距金川縣城80公裡,是阿壩州重點開放寺廟,具有獨特的藏族建築風格。這廟因寺內供奉著四臂觀音而得名,始建於公元七世紀,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寺廟依山而建、就勢而矗,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香火鼎盛、景象壯觀。站在納勒神山頂放眼天際,群山連綿俯首,雲天環繞;近觀四周,六山相擁競秀,一水東流,充滿了濃鬱的神秘之氣。
關於觀音廟的由來,還有一段古老而神秘的傳說。1400多年前,一位名叫喜饒堅贊的喇嘛,根據上師的預言四處遊走,尋找菩薩顯現的地方。他用黃牛駝經書,路過綽斯甲(金川觀音橋地區)的歐都(也就是現在的歐都廟所在地)時,黃牛臥地不走,並在七日後升天了。與此同時,農民在耕地時從地下發現了一個形似觀音且有四臂的器物,該物非土非石,為天然形成,而重量如有千斤。在人們的祈禱下,菩薩從土坑裡冉冉升起,一道亮光從菩薩額頭放出,這時天上祥雲朵朵、花雨漫天,地上百鳥齊鳴、異香四起。
眾人堅信其為天成之神物,遂建廟以供,並保留供奉至今。
在山上遠眺觀音橋鎮。一灣河水環抱的就是觀音橋鎮,圖正中間的那座山叫象山。圖中的象山像極了大象伸出了長鼻子,似乎是在喝水。
這些都是我們的可愛的藏族司機鵝永一路介紹的,要不,我們不會拍下這些照片,也不會印象如此深刻。
在象山大象鼻子盡頭的大金川河畔,矗立著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象山轉經筒建於2011年,總高度26.6米,帽頂直徑14米,筒身直徑10米,總重量124噸。
轉經筒帽採用吉祥長壽圖案彩繪,筒身繪有藏式保傘圖案、藏八寶圖案、六字真言、藏式連接圖案、蓮花圖案、七珍寶。轉經筒轉動方式為電動,與藏傳佛教念誦經文行步同步。
轉經筒內掛有2000尊四臂觀音鎏金佛像、1000幅四臂觀音唐卡,內設置經書格內放置32噸多經文,隨轉經筒轉動。整個轉經筒主體色為金黃色,遠遠望去金碧輝煌,氣勢宏偉,讓人震撼。
站在納勒神山觀音廟廣場上,對面就是象山,因外形酷似大象而得名。相傳大象馱著寶物來此迎接土基欽波的出世。土基欽波在納勒神山出世後,象山身上的嗩吶、海螺、莽筒、塔子等宗教法寶一一現身,奉獻給土基欽波。
據說站在納勒神山遠望象山,可以清楚地看到山腰有吉祥八寶(金魚、蓮花、寶瓶、勝利幢、白海螺、吉祥結、金輪、寶傘)以及佛塔、宗教法器(法輪、號、香爐)等。
咱是肉眼凡胎,但我覺得上圖山腰處最左面的圖案,應該是佛塔,相似度90%,聰明的網友,你可以找到幾個呢?
上圖的下方就是觀音廟前不大的停車場,我們在這裡等候「鵝永」師傅,我們參觀的時間裡,「鵝永」見縫插針,又拉了一趟遊客。
象山上的六字真言和遠處的十八彎山路。大家按時集合坐車下山,和鵝永漸漸熟絡的我們,隨意地和鵝永聊了起來。我們問道,外地遊客的車輛可以上山嗎?鵝永說,當然可以了。我們又問,會不會搶了你們的生意?鵝永自信地說,不會的。外地車輛路況不熟,一般不敢輕易上山。就是上山了,技術一般的,在盤山路上的急彎處很容易和其他車輛剮蹭,慢慢地,也就沒有外地遊客的車輛上山了。還是這些鎮裡的藏族司機駕駛的五菱神車,主宰了納勒神山。
哈哈,我看也是,觀音廟往返的一路驚險,外地司機真是不敢嘗試。
下山途中,鵝永鄭重地告訴我們,觀音橋鎮被六座山峰環繞,也就是六道輪迴之意,所以觀音橋鎮是佛教聖地。回到我們出發時的鎮裡的停車場,一定要拍一張「天然佛首」的照片。特別是在天色漸暗時,愈加明顯。
停車場裡,鵝永熱情地親自指揮我們一起來拍「佛首」。
把這張照片旋轉了90度,各位上眼,看看像不像?
川西秘境之旅,感慨良多,「身在地獄,眼在天堂」,艱辛的旅程在繼續,心中充滿了期待。
寫到此處時,可愛單純的「鵝永」好像就在眼前,親愛的「鵝永」,還在悶聲發大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