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昶、朱學紅教授團隊獲得自然資源部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0-12-12 MBA中國網

近日,根據自然資源部2020年第6號公告「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我院王昶、朱學紅教授團隊會同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聯合申報的《高技術礦產資源利用評價理論及應用》成果榮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成果主要完成人還有我院姚海琳副教授、左綠水博士後、宋慧玲、孫橋、耿紅軍、何朋蔚等博士生。

項目成果主要依託王昶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和雙邊團隊承擔的多項國家軟科學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主要研究高技術礦產戰略意義、可供性論證評價方法、循環利用模式、資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內容,並取得了多項創新。項目研究提出了高技術礦產的概念體系、開發利用的戰略意義,建立了高技術礦產評價理論方法體系和我國優勢高技術礦產供應全球需求的風險評價模型,開展了中西方高技術礦產戰略性博弈研究,構建了我國高技術礦產安全戰略框架和政策保障體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ecological economicsResources policy、《中國管理科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資源科學》等高水平期刊重要政策建議被成果要報》《科技工作者建議》《信息參考》《國際動態與參考》等採用,報送中辦、國辦、自然資源部主要領導參閱,並在我國礦產資源管理、中國地質調查項目部署中得到應用,對推進高技術礦產勘查開發利用理論研究和實踐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悉,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由自然資源部設立,對在國土資源的調查、規劃、評價、利用、管理、保護等方面取得理論、技術、方法創新,獲得廣泛應用,具有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鼓勵的專門獎項。此次頒獎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的首次頒獎。

相關焦點

  • 公示| 2020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
    2020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公示2020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已結束,共有220項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遼寧省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姚敏、周俊傑、郭一珂、楊帆、吳豪、李磊、孟凡榮、黎韶光、翟剛、劉國華、趙岱虹、孔登魁、王黎明、王雪菲、張佳琪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182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土地調查監測技術與應用應用技術開發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吉威數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劉順喜、尤淑撐、孟瑜、
  • 上海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獎今揭曉!嶽陽醫院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上海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獎今揭曉!我院院長周嘉教授領銜項目「針藥複合麻醉技術在提高胸腔鏡肺切除術圍術期療效的臨床研究」榮獲一等獎。在隨後舉行的「結合醫學•上海論壇」上,黃荷鳳教授、陳震教授、周嘉教授、李勇教授、李威教授分別做主題報告,內容精彩紛呈,現場氣氛熱烈。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郭旭東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郭旭東 2020-12-04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南大學潘樹國教授團隊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貢獻「東大智慧」
    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潘樹國教授團隊與負責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內業數據處理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合作,共同研發了2020珠峰測量北鬥衛星定位觀測在線採集監測平臺,為此次珠峰測高貢獻了東大智慧。
  • 42個項目獲得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 劉亮 攝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劉亮)11月30日,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主辦的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 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臺名單發布
    、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南海局22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 歸口管理23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4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5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26法治研究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不動產登記中心
  • 【市中醫|微訊】我院王小平教授團隊榮獲2020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市中醫|微訊】我院王小平教授團隊榮獲2020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2020-12-11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飛運九飛機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由航空工業陝飛牽頭完成的運九飛機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次獲獎,是對項目成果的肯定,也是對廣大研發人員的鞭策,更是對我國航空工業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激勵。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陳永勝教授(左三)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 中國海洋大學獲獎數量創新高
    開幕式上為2018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得者頒發獎勵證書,表彰在海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中國海洋大學共主持獲得5項二等獎和5項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獲獎單位首位,獲獎率50%,遠高於該獎勵的平均授獎率(38%)。
  • 這位東大教授我慕了
    (現自然資源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先後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排2)、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現任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曾獲2018年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7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2014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等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1998年7月,潘樹國以機械工業部優秀畢業生
  • 中澳合作共建,我院獲批聘請Tony Wong教授為我校名譽教授
    在此基礎上,近日建築與設計學院成功獲批聘請Tony Wong教授作為我校名譽教授,加入我院到的科研合作中,為我院的科研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幫助。同時他的加入將會牢固我院與澳方科研團隊的合作平臺;他及其團隊的經驗也將會進一步大力推動我院在海綿城市與生態轉型領域的學術研究,為可持續的城鄉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 我院臨床流行病學嚴衛麗教授團隊與皮膚科王榴慧教授團隊的過敏...
    我院臨床流行病學嚴衛麗教授團隊與皮膚科王榴慧教授團隊的過敏隊列研究成果在PAI (兒科過敏免疫雜誌… 2020-07-3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剛剛揭曉的國家科學技術獎中,都有哪些測繪地信領域成果?
    多項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相關項目在大會中獲獎,其中,武漢大學施闖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項目更是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大會獎項的高校中,武漢大學所獲的三個獎項均屬於測繪地信領域。
  • 自然資源部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分類指南》在使用原則中提出在保障安全、避免功能衝突的前提下,鼓勵節約集約利用國土空間資源,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可在本指南分類基礎上確定用地用海的混合利用以及地上、地下空間的複合利用。第三,為應對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分類指南》增設了「留白用地」,特指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暫未明確規劃用途、規劃期內不開發或特定條件下開發的用地。第四,鼓勵制定差別化細則。
  • 嘉興市企業參與的兩個項目 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近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我市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功率型高頻寬溫低功耗軟磁鐵氧體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和嘉興艾博實業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肉品風味與凝膠品質控制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分別摘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港中大(深圳)崔曙光團隊同日獲得兩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馬明霞日前,港中大(深圳)理工學院/未來智聯網絡研究院院長崔曙光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在同一天內獲得兩項大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 信義玻璃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東莞2012年5月25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日前,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結果揭曉,由信義玻璃旗下的信義光伏產業(安徽)控股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太陽能電池用微鐵高透過率玻璃成套技術及產業化開發」成果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社區生活圈規劃專場&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與邊界管理專場
    長期從事中心城區公共活動中心、世博會、黃浦江、蘇州河等重點地區規劃,關注城市核心功能承載地區、特色區域、新興發展區城市空間品質,聚焦歷史文化保護、公共空間藝術、產業轉型發展、空間塑造控制、保障公眾利益、完善配套服務、倡導綠色低碳等諸多方面的全局前瞻思考和細緻基礎研究,帶領設計團隊高質量地完成一批六大重點地區項目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