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中國童話》在成都首發 以24節氣為主題講述中國民間故事

2020-12-19 紅星新聞

12月22日下午,成都購書中心,天地出版社舉行了「把中國故事講給中國孩子聽」——《漢聲中國童話》平裝版全國新書首發式。

該書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根據傳統農曆安排故事,一冊一個節氣主題,每冊都有專屬的節氣故事。

據了解,《漢聲中國童話》是由漢聲雜誌社歷時十年,召集上百名編輯深入民間,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民間文化中收集整理、編寫創作而成的。內容涵蓋了民間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等,是漢聲雜誌社最重要的代表作。

↑《漢聲中國童話》總策劃黃永松

大多數孩子讀的都是《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西方童話故事,並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漢聲雜誌社認為,應該將中國傳統故事以更有價值的方式呈現在更多孩子面前。於是,雜誌社招募了100多名文字編輯收集、整理、編寫故事,啟用了200多名美術編輯研究、繪製插畫。

據了解,天地出版社去年11月份就與漢聲雜誌社合作出版了《漢聲中國童話》精裝典藏版,典藏版一上市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業內備受矚目,首發45分鐘內銷量突破2萬冊,上市5個月實現3次加印,銷量突破85萬冊,2018年全年生產碼洋超過7000萬。

為了實現「把中國故事講給更多中國孩子」的願望,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今年天地出版社又聯合漢聲雜誌社,策劃出版了《漢聲中國童話》平裝版。與精裝版不同,平裝版圖書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進行了新的編排,每個節氣一本書,總共二十四本書,正好陪讀者度過二十四節氣,更加凸顯了這套書所具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質。

在編寫之初,漢聲雜誌社便以「慢工出細活」來要求文稿和圖稿編輯。所有的文稿編輯在編寫故事之前,都必須經過民俗專家、語文老師、兒童心理學家等各領域專家的培訓。據《漢聲中國童話》總策劃黃永松介紹,「這樣慢慢訓練,紮實地打下基礎,真正開始工作後,才有能力栩栩如生地消化資料,而不為先前整理的資料所困。」

除了專業的培訓,編輯們還需要來自讀者的真實檢驗,當時漢聲雜誌社所在巷子裡的孩子們成了決定故事去留的小評委。每一篇故事創作完成之後,編輯們都會講給這些孩子聽,如果孩子不喜歡,那就修改,直改到「聽到故事開頭的小朋友捨不得離開去玩皮球,一定要聽完才罷休」才算合格。正因為如此,《漢聲中國童話》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口語易讀,兼具文學性與趣味性,非常受孩子歡迎。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圖據天地出版社

編輯 潘莉

相關焦點

  • 漢聲中國童話互動體驗展:在五感式體驗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覽從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漢聲中國童話》裡的362個故事中精選出了100個生動的故事,運用AR互動、360度沉浸式劇場、互動投影與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手工學習桌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讓人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結合高科技,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寓教於樂,將祖輩們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及中華傳統文化用更全方位、更多維的層次展現在觀眾面前。
  • 《漢聲中國童話》倡讀「中國童話」
    本報訊(記者 陳香 丁楊)日前,享譽華人世界的經典童話著作《漢聲中國童話》由天地出版社出版。《漢聲中國童話》由臺灣漢聲雜誌社歷時十年,集上百人之力深入民間,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民間文化中收集整理、編寫創作而成。
  • 《漢聲中國童話》──讓人"歡喜讀、長精神"的文化故事集
    《漢聲中國童話》是漢聲第一套自製叢書,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臺灣圖書產業在童書界的代表性作品。如果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所做的全國民間文學普查,是學術界走入田野的一次"大採集",那麼《漢聲中國童話》便是將這些民間素材重新帶回到兒童面前的一次大規模"再編輯"。這些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通過"既傳統又現代"的編輯手法,以全新風貌重新回到兒童手上。
  • 《漢聲中國童話》引進出版
    本報訊(烏冬)享譽華人世界的經典童話著作《漢聲中國童話》日前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在「讀中國童話·傳中華精神」《漢聲中國童話》新書發布會暨社群電商聯合首發式上,該書總策劃黃永松介紹,《漢聲中國童話》是由漢聲雜誌社歷時十年,集上百人之力深入民間,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民間文化中收集整理、編寫創作而成的。內容依照傳統農曆歲時,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一本圖書,每天一則故事,涵蓋了節日傳說、民間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學故事等。
  • 講中國童話學傳統文化 漢聲故事爸爸·媽媽活動在浙江啟動
    2018-12-16 15: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振華讓孩子浸潤在傳統故事中、感受學習中華文化,12月15日,全省首批「漢聲中國童話·故事爸爸/媽媽」實驗園啟動儀式在杭州德勝東村幼兒園內舉行。
  • 讀中國童話 傳中華精神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慶國和天地出版社社長楊政參加了本次發布會,並圍繞該書以「讀中國童話·傳中華精神」為主題進行了討論。《漢聲中國童話》對中華文化的追尋發布會現場,《漢聲中國童話》總策劃黃永松先生向大家講述了《漢聲中國童話》的創作初衷,
  • 網易雲音樂獨家發售《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
    來源標題:網易雲音樂獨家發售《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近日,網易雲音樂與大觀家庭籤約,獨家發售《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網易雲音樂為領先行業的數位音樂平臺,2017年4月完成7.5億元A輪融資,同年11月宣布其用戶量破4億。大觀家庭為面向中產家庭的內容服務商,旗下「故事知道」品牌從事《漢聲中國童話》等經典童書IP的運營。
  • 《中國童話》:臺灣媽媽的傳家寶 孩子的好故事
    1982年,致力於中國民間文化記錄、保存與傳播的《漢聲》雜誌社在臺灣第一次出版了這套《中國童話》。「謹將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送給中國新生一代的孩童。」出版前言中寫。作家白先勇盛讚它「影響了整一代的臺灣人,尤其是兒童教育」。迄今為止,這套書已再版27次,發行30餘萬本,滋養了臺灣從70後到00後一批又一批孩童。
  • 「漢聲中國童話」系列:誰的童年都少不了中國故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在童書尚不豐富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大多數孩子是伴著金斧頭銀斧頭、鷸蚌相爭、長髮妹、投筆從戎、秦瓊賣馬、三打白骨精等故事長大的。
  • 開團 | 別買錯,孩子必讀的中國童話這一套就夠了!《漢聲中國童話》1-6冊,臺灣300多位匠人傾注10年打造
    這套《漢聲中國童話》原名《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由臺灣漢聲雜誌社出版(對,他家還有一套很牛的《漢聲數學》)。它是300多名匠人,耗費10年時間,從浩如煙海的民間素材中甄選出的362個故事。在843幅中國風插畫中,用到了年畫、壁畫、剪紙、皮影、刺繡等多種傳統藝術技法。
  • 最受歡迎的童書——《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首次引進大陸
    《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享譽全球的世紀經典版本,暢銷臺灣30年,此次是首次引進大陸。讀客圖書董事長華楠表示:「這是所有冠名『中國童話』的書籍中最美最美的一個版本」,故簡體版更名為《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包含362個源遠流長的民間故事和843幅經典細膩的傳統美術配圖,這些都是中國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它應該成為中國的「格林童話」。
  • 「寫寫我家鄉的節氣故事」,24節氣浙江民間傳說故事等你來寫
    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進一步加強我省民間口頭文學保護傳承,講好浙江故事、講好家鄉故事。經研究決定,舉辦24節氣浙江民間傳說故事徵文活動。2.徵稿範圍浙江省範圍內愛好故事創作的小學生。3.作品要求(1)反映浙江省內24節氣的風俗、習俗的民間故事(作品要求原創,已在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不在徵稿範圍之內)。
  • 專訪:臺灣漢聲創始人黃永松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漢聲享譽全球的世紀經典版本,書中收錄了362個源遠流長的民間故事和843幅經典細膩的傳統美術配圖。這套叢書最大的特色就是以陰曆節氣為主線,春夏秋冬,一天一個故事,將所有故事貫穿起來,就可以呈現出往日農業社會的獨特風貌。  《中國童話》自1982年在臺灣問世以來,暢銷三十年,經久不衰,在大陸媽媽圈子裡,也有口皆碑。此次由讀客圖書首次引進,剛一上市,便遭遇了不小的搶購風潮,一度導致華東、華北地區全面斷貨。
  • 合輯|《四季中國》:用英文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四季中國》Seasons of China是新華社CNC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歷時兩年,英國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國二十四個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尋找二十四節氣對當代中國的影響,為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 《漢聲中國童話》之農曆六月
    六月盛夏,驕陽迫人,在六月的這本童話裡,我們特別安排了許多與水有關的故事。六月一日《神奇的畫筆》是典型的民間傳奇,有神奇變化和懲奸除惡的情節。最後把惡人送進畫裡的大海狂濤中,真是大快人心四日正是荷花生日,我們於這一天說荷花畫家王冕的故事《荷塘邊的小畫家》,日為民間傳說中的大禹生日,對於這位遠古治理洪水的英雄,到六日《大禹治水》,說及鯀的兒子禹號召眾神疏導眾流,平定九州,是遠古最壯麗的神話史詩。
  • 挖掘「中國童話」,資深出版人黃永松:「培養穩定健全的心,需從幼兒...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出版人黃永松1971年在臺灣省創辦《漢聲》雜誌時,立下一個宗旨:「要為記錄和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做一點事。中國的傳統文化範圍太過寬廣,而關於廣大老百姓生活的民間文化部分,卻鮮有人關注。我們就此著手。我們的選材條件有二:一,它必須是中國的;其次,必須是傳統的。
  • 「文化紮根,需從幼兒開始」,《漢聲》推出針對3-6歲幼兒「愛的小...
    紅星新聞記者從天地出版社獲悉:由中國臺灣著名出版人黃永松帶領上百位編輯人員、歷時三年多編撰而成的兒童啟蒙教育叢書《漢聲愛的小小百科》,將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發行,預計今年5月全渠道上線。黃永松今年77歲的黃永松是著名的書籍裝幀藝術家,也是《漢聲》雜誌的創辦人兼總策劃。《漢聲》創辦於20世紀70年代,以通過中國人的視角向西方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而著稱。如今我們十分熟悉的「中國結」一詞,就是由《漢聲》出品的系列叢書《中國結》走紅世界而來。
  • 《漢聲》:一本雜誌的豐盛和焦慮
    《漢聲》的所有嘗試,就是盡力起到「肚腹」的作用。  隨手翻看《漢聲》雜誌這些年的封面主題:「中國童玩」、「臺灣的泉州人」、「稻米專輯」、「美哉漢字」、「五臺山騾馬大會」、「曹雪芹風箏譜」、「福建土樓」、「樺樹皮文化」、「有機農業」⋯⋯主題五花八門,幾乎無所不包。  他們有自己的目錄系統。
  • 劉守華:把中國民間故事「點石成金」
    在這部著作中,劉先生廣泛吸取前人成果,認真總結中外現代學術史上一批著名學者的相關研究,並以他們的理論為基礎,較為全面地探討了中國民間童話的具體形態、藝術特徵以及童話發展、搜集整理與創作等諸多問題,第一次對民間童話的範圍與分類作了翔實可信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