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電視劇中,凡是涉及到國外的戲份,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寺廟橫行,許多人都在拜關公。那我們就有疑問了,按理說孔子不是最為出名的嗎?華人拜也應該拜孔子,玩什麼拜關公呢?很多人都想不通。想不通的原因是你不知道關公在華人文化圈裡的象徵,他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追去,但仍舊缺少的精神。
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古代典籍,傳到國外的也不少。其中《三國志》就受到了外國人的歡迎,像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越南等這些曾經有過漢文化普及的地方,以及現在以華人為主要人口居住的地方,到處可見關公廟,甚至很多人家裡請了關公。
在三國的故事中,關公是「義」的象徵,無論曹操對他多好,他都不忘對劉備許下的承諾,忠義始終在他的心裡。關羽曾與諸葛亮約定,若是自己放了曹操一馬,他便可隨時取走自己的首級,然而在華容道時,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不顧自己的生死,把他放走了。關羽的義是大義,他能夠時刻把持住內心的天平。
若說信奉關羽的頂峰是在商人大規模形成之後,那在清朝覆滅之後,這種文化信仰也就應該隨著大慶的滅亡消失了,然而信奉關公仍舊是一種不可逆的「潮流」。華人把它當做除了同是黃皮膚黑頭髮以外的文化信仰,關公就成了一股凝聚力的象徵。這種「信和義」的同宗,也是維繫我們同華人的一個紐扣。華人與華人之間,通過關公建立了信任關係,形成了相互聯繫的信賴關係。
我們常說一個社會缺少什麼,這個社會的人往往會呼喚什麼。仁義忠孝理智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所在,華人之所以背離祖國這麼久還不忘根源,也是得益於在傳統文化的浸染下;保持一顆初心,是孔子讓我們做的;保持一顆忠義之心,是關羽讓我們做的。但在經濟發展如此迅猛的當下,商業活動越來越背離社會道德,忠義好像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那人們就要一直的呼喚關公。這種行為沒有錯,錯的是認門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妄圖讓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脫,卻從沒想到關公到底為什麼而存在。
到底是信仰,還是精神的慰藉。但不可否認的是關公在華人圈裡還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