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畫畫:安身立命,誠懇自由

2020-12-24 杏壇文化

春天一到,北京八寶山後的墓地裡便開滿了杏花。幾十萬人埋在地下,墓碑林立。劉樹勇的第一個攝影作品就是在這裡完成的。那時候,他還不叫老樹,筆下也沒有長出亂世繪本和江南風情,他只想解答一個問題:我們邁過了一個個死去的朋友、親人,可是,我們是去哪兒呢?

許多年過去了,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老樹的枝幹上卻長出了更多問號。

老樹

近年來頗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本名劉樹勇,現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教授。上世紀80年代中期始,致力於視覺語言與敘事方式的比較研究,廣泛涉及文學、繪畫、電影、書法等領域。90年代中期以後,轉而關注當代中國攝影發展及傳播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目前,主要從事視覺語言形態的研究、影像的媒介傳播研究與具體實踐。其主要著作有《中國書法導論》、《圖文二十世紀中國史》、《新中國美術文獻博物館》、《中國當代攝影批評文叢》、《花亂開》、《在江湖》等。曾策展過「新影像——中國第一屆觀念影像展」、「自己」、「山東攝影十人展」、「中日關係60年」、「徐肖冰攝影展」、「真實與超真實」、「中國紀實攝影大展」(1949—2009)、「消逝的景觀」、「遊戲——中韓兩國藝術家聯展」、「布拖·中季倫·莫洛哈拉影像展」、「貧困的母親」、「動物兇猛」、「空村」、「影像方志」、「想像與經驗」、「夜青島」、「審視與態度」、「堯告村」等大型展覽。2011年至今,老樹曾在杭州、山東、北京等地舉辦《人在江湖》、《醉眼看花倦》、《夢回民國》、《老樹畫畫》等系列個展。

處江湖之遠

從南開大學到中央財經大學,老樹17歲以後的人生幾乎都是在大學裡度過的。從學生到老師,無縫對接。最早帶學生的時候,老樹只比他們大三、五歲。鬧了矛盾,跟學生在操場上約架,「欣然前往」,老樹說。

放下貪世念,一蒿赴江湖。

無可無不可,天下皆通途。

老樹帶學生的風格繼承了自己上大學時的經驗。在恢復高考第三年,老樹考入南開大學,班上同學的組成很複雜,既有管過企業的「領導」,也有老知青、當兵的。那時候老師是不會管學生之間的事的,出了事,學生之間自己來解決。「南開跟天大學生為看場露天電影打群架,打到醫院裡去好幾個。」老樹說,在大學,自己就見識過江湖是怎麼回事兒了。

活著從來非易事,百般糾結到如今。

唯向心中尋清淨,一杯茶,一陣風,一床琴。

他把這種「江湖義氣」帶到了教學當中。每年元旦前後,老樹都要請剛入學的學生大吃一頓,一來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二來增進師生了解。剛做設計系主任的時候,老樹把全系四十幾個人叫到一起吃飯,揣著現金,帶了酒。「我說,只要我在,每年這個時候請你們搓一頓,這就算咱們系的一個規矩。」

老樹覺得,大學天然地就應該形成一種祛魅的氛圍,打破階級,並懷疑一切。

朋友很少見面,見面感覺特好。

吃酒喝茶扯淡,過後卻都忘了。

自由思想就是懷疑一切,這是大學最核心的部分。老樹在教學和管理中始終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在大學裡,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被討論的。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被追問的。在追問的過程中,有的能得到答案,有的不能,需要依靠閱歷和眼界自己去解決。但只有經歷過這樣持續的追問,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老樹認為,只有經歷過懷疑、證明的思想過程,人才能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的堅不可摧的東西。他甚至曾提議將學校門口的校訓換成「懷疑一切」,一些人不理解,「他們說,你說這個話是要幹嘛?我說這不是我說的,是恩格斯說的。」

昨天進山去,今日扛花歸。

一路都在想,回城送與誰?

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理念貫徹到實踐當中,老樹曾親手創立了財經新聞系,後來又主持藝術設計系。「在財大這所』以財為大』的大學裡,這兩個專業都算邊緣學科。」老樹給藝術設計系定的系訓是:承擔、自由、獨立、創造。這也是錢理群對民國學人的定義。

總說各種無奈,錯過那些花開。

當時一場豔遇,今年怎可重來?

老樹把這八個字寫到了招生簡章上,他對學生只有一個要求——幹活。為了讓學生能安心「幹活」,老樹給設計系裡去爭取最好的「配置」,總結起來就是三條:「要人、搞錢、要地方」。藝術設計系創立了六年,招來了六位老師,一年一個。「邊緣」學科能要來一個進人的指標都很難,「進人要非常謹慎,一年招一個人,要招就招最好的。」最好的老師應該在「人品」和「本事」兩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通常要在兩三百份簡歷當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人。

常恨此身無寄,暫借小園為家。

暮春閒來無事,閒掃梧桐落花。

六個老師在三個研究方向帶學生,實行工作室制,到大學三年級,學生就可以自由選擇方向。一個年級二十幾個人,每個老師帶四、五個學生。「手把手地教,這種師徒關係,才能夠學到真東西。」雖然規模不大,但在老樹眼裡,這個系如今可謂「兵強馬壯」。

只有真正肯下苦功夫去「幹活」的學生,才會得到老樹的「青睞」。「攝影師不就是民工嗎?」老樹曾經六年沒有帶過一個研究生,他只挑真正想要學東西的人帶,「因為很多人是來混文憑的,誰都可以給你文憑,我覺得丟人。」

暮春陌上行,有花不知名。

微風時吹過,搖曳自多情。

一旦被老樹選中,他就會傾盡全力栽培。「一般只帶一個研究生,從頭帶到尾。」2016年,曾澤鯤畢業了,他跟了老樹八年——本科四年、保研後在學校幹了兩年活,之後又跟著老樹讀研究生。他曾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評價自己的導師,「他(老樹)擁有山東大漢與生俱來的粗獷,內心卻敏感細膩,情感也十分豐富。」有一年,曾澤坤自己開著車跑遍了山東、河北、陝北和湖南,拍攝了一組讓老樹大呼「震撼」的作品,再見面時已是風塵僕僕,老樹對他說,「終於把你培養成一個好民工了,有成就感!」

有風吹過平野,有花開在山前。

不聞世間大事,獨自播種丘田。

凝視的力量

在新聞系的一節攝影課的課間,有兩個學生找老樹說話。一個是別的學院特意跑來蹭課的,他說自己快畢業了,終於湊齊聽滿了「財大四大才」的課。另一個則是新聞系的學生,她說劉老師你上課能不能別抽菸。對兩個人,老樹都只能尷尬地笑笑,他覺得這些年下來,學生跟以前變化很大。

天地亙古如是,人間一時閒愁。

百般糾結放下,大江浩蕩東流。

新校區距離主校區有三十多公裡遠,所有的課都在這裡完成。老樹不開車,每天搭地鐵往返。早八點上課前,他一般會開一聽雪花啤酒,再點一支煙,一來解渴,二來提神。「攝影這個東西是要上手操作實踐的,光說是沒用的。」老樹上課不怎麼聽上課鈴,一口氣講到累,休息一下,再一口氣講到完。理論課後,他給學生們布置了課後實踐,用三周的時間拍攝一個自選主題,然後有針對性地討論。他告訴學生:你們要學會認真凝視。

青青麥子,秀出穗來。

歸省娘子,還沒回來。

黃昏原野,燕子低飛。

麥田深處,一樹花開。

對於這個世界,老樹是溫柔的,就像他的畫。「畫畫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觀察。」經由一幅畫的工夫,觀察一枝花,老樹「在心裡認真撫摸」自然的每一個細節,哪怕他相信「自然不會因為你發生任何改變,因為自然太大,你了若微塵」。

等車時,老樹會注意馬路上的縫隙,覺得「太好看了!」財大本部籬笆上開得像瀑布一樣的薔薇敗了時,他心裡會難受好幾天。東門門口的爬牆虎,紅了、黃了,落了幾片葉,老樹心裡比誰都清楚。「相機讓我們同外在世界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關係。」他很少板書,卻把「凝視」二字寫得大大的。

當年總想幹大事,人前喜歡裝深沉。

如今無可無不可,只想做個掃花人。

晨來酒醒何處?手機查查日期。

眼前荷葉田田,好像身在西溪。

許多年前,老樹也曾把眼睛睜得大大凝視這個社會。他寫下了許多激烈的攝影批評文字,認為紀實攝影完全是關注、表達和觀察社會問題性的東西,也寄希望攝影能夠真正成為撬動社會的槓桿。然而,在做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老樹內心產生了很深的挫敗感。在給山東一位攝影師李楠的一本書寫的序言中,老樹寫下了《攝影能改變什麼?》一文,並給出了頗為悲觀的回答。

眼前無盡爛事,書中也是江湖。

布穀時遠時近,心思若有若無。

「所有人都處在痛苦之中,卻總有人仰望星空。」老樹在一次演講中用王爾德的名言解釋了自己的現狀。對於個體來說,最大的焦慮是要調整和這個時代的關係。表面上,老樹退回到文人畫中,縱情山水,天馬行空,但實際上,他依然在嘗試做出更多有建設性的事情。他不想只是「玩世」,或簡單地逃避,「如果你自己不發生變化,那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大家調侃只是為了安頓自身,這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緩衝方式。」

小園芭蕉綠,花開不知名。

獨在幽靜處,坐久便生情。

比如,過去做攝影批評的時候,老樹曾經猛烈抨擊過風光攝影,如今他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時,更多的是嘗試給出新的答案。為此他做了三件事:十年前,他在內蒙組織了一場關於風光攝影的研討,聚集了許多中外名家,正式開啟學術探討;之後,他又在雲南羅平組織了一次研討,進一步梳理這一話題;不久前,他邀請幾位專業老師帶領十餘名學生前往風光攝影的「重災區」——黃山,拍攝實驗作品。

小村寂寂深靜,狗吠一聲兩聲。

花開復又花落,山中掠過微風。

花開也就開了,何必問她姓名。

人世從來無趣,天地卻總多情。

「所有人一提到黃山,眼前幾乎都是差不多的樣子,我想知道,風光攝影到底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實驗只有一條要求——絕對不能拍成大家都拍的樣子。一個多星期後,學生們交出了讓老樹吃驚的答卷。「山不重要,如何理解和表達它才重要。」圍繞這一實驗的討論整理出三萬多字,發表在《中國攝影報》上,題目就叫《一座山》。

在自己的領域裡,老樹探索著更多的可能。

無非誠懇與自由

諸如此類的嘗試,老樹幾乎每天都在做,用他的話說,是「能幹一點,就幹一點兒。」目標是什麼?老樹想了想說:目標就是死掉。許多年來,老樹始終被一種巨大的虛無感包圍。關於意義本身的追問沒有任何意義,也並不存在對生活的熱愛,「好多事情你不知道的時候,你會好奇,會熱愛,你明白之後,就穿過去了。」

天氣這般溽熱,何處可得清涼?

竹下吃茶一盞,水邊讀詩幾行。

這幾年,老樹畫畫在微博上火了,也招來了不少議論。有人看過之後,說還沒入門,很憤怒。「當時開微博,看到有人批評我的詩不好,心裡一下子覺得可能遇到高人了。就說,謝謝您的指教,請您就這張畫寫幾句示範一下。」可是之後通常就沒了下文。老樹寫詩時,腦子裡最先出來的多是合轍押韻的近體詩,發微博時要再「翻譯」成通俗的白話體。「語言應該是橋梁,讓你由此到達彼岸去。看不懂,語言就成了一堵牆。」

常作湖上客,渺目看飛鴻。

遙想世間事,古今無不同。

網際網路的出現,打開了一扇了解社會的窗。多年來的校園生活相對簡單,「不一定更乾淨,但就是有點不一樣。」老樹覺得自己對這個時代能有點兒了解,就是因為微博。「一張畫下面,會有成千上百的評論,一開始我每條都看,都能看暈了。老話講人同此心,可我看這麼多評論,各有說法,這對我很震撼。」幾年前,老樹出了一本書,叫《在江湖》,「你們可能覺得我是在說社會,不是的,我說的就是網絡。」

春光乍洩時,滿園風裡花。

看看看看看,花就成了瓜。

原本,畫畫只是老樹很自我的一點寄託,「因為現實中有所不能,自己活得很小很具體,畫裡感覺什麼都有可能,在那裡面你可以活得很大。」人生在世無非進退,老樹覺得自己「進」,努力幹點兒事兒沒幹成,那就「退」一步到畫畫當中。「但我骨子裡很清楚,畫畫是自己哄自己玩,每天把自己灌醉的那樣一種感覺。現在的年齡,體力和精力都弱了,你還想拎著菜刀出去,還沒出門,就能讓門檻給絆倒了,我現在就處在這麼一個狀態。」

年後做了什麼?匆匆已是春深。

日子天天如是,亦夢亦幻亦真。

老樹有一方印——「一個地下工作者」,因為他經常把自己關在沒信號的地下室,一下午什麼也不做,就滿腦子沒邊兒地想。「那時候我就對自己說四個字,第一個:誠懇,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算老幾,知道自己的有限性,對自己要誠實;第二個:自由,表達上一定要自由無礙,不再把那些條條框框,不再把那些冠冕堂皇的說辭當個事兒。

春風起的時候,我在山中樹上。

看著風裡花開,想起你的模樣兒。

和其他擁有百萬粉絲的意見領袖不一樣,無論是做老師,還是畫畫,老樹從來不想引導別人,甚至是極其反感通過暗示馴化他人。「憑什麼?」老樹的畫突然受到追捧的時候,微博每天增加四五萬的粉絲,他自己嚇了一跳。後來他想,可能大家都活得太焦慮太窩囊太沒意思了,就從他的畫裡找一樂,「就好像一群憋壞了的人,突然在我這找到一個廁所,撒泡尿出去,挺輕鬆。我覺得挺好。」之前博客時代時老樹也寫過一陣子,面對圍觀,老樹覺得「自己就像是光著屁股滿大街跑,路兩邊站滿了看熱鬧的人。」

春雨細細落,野花參差開。

橋頭人獨立,伊人來不來?

老樹喜歡朱新建,他覺得朱新建的飲食男女中「全是虛無感」。「早年間,朱新建當過礦工,今天下礦,明天能不能上來兩說的那種。」死亡的問題一直縈繞在老樹的心頭,他曾經寫過一篇《死亡讓我漸漸平靜》,講述多年來陸續發生在身邊的關於死亡的故事。說到底,死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那麼最真實的,只有此時此刻。

人從亂世過,如在刀邊行。

活著就不錯,遑論輸和贏。

「我幾乎不考慮後天的事,頂多就是明天。如果今天有些事兒因為喝酒耽誤了,那就明天把它做完。誰能知道後天會發生些什麼?」老樹覺得,無論做什麼事,先甭管別人認不認,自己對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還有好奇心,還有表達的欲望,這才是最要緊的。「至於這種表達算不算是藝術,不重要。」

中午喝了二兩,不禁雙眼朦朧。

春色這般美好,只想醉臥花叢。

2015年,老樹在中央財經大學做了一場藝術家宋永平的關於金錢的裝置展覽。展覽當天也是招聘日,大廳門口排著求職的學生。老樹說,在一個只談錢的時代裡,在一所財經大學裡我們來討論金錢到底是什麼,比較有些意思。

江湖這樣亂,想想就心煩。

春深買一醉,醉倒花下眠。

「非大有不可以大無」,老樹說。「我們都是肉身凡胎,沒有那麼好的根器。如果沒有見過什麼大錢,還整天在那裡嚷嚷標榜自己多麼藐視金錢,這就很虛偽。」

如今,無論是畫畫,做攝影研究,還是教學,老樹十之七八都按著自己的興趣好惡來做了,用他的話來說,「順其自然,不負責任的意識越來越強。」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夠踏實專注地去做好手邊的一些事,不再努力刻意地去企圖改變什麼,「因為你什麼都改變不了」。

文/王璐

轉自《中國新聞周刊》

常見風裡花,時做山中客。

花開千萬朵,知音有幾個?

別談人生意義,什麼無怨無悔。

多少英雄豪傑,隨了落花流水。

棲身春山深處,有朋遠道尋來。

相對只談風月,四圍水流花開。

相關焦點

  • 老樹:做成職業畫家我就廢了
    深圳晚報記者 楊端端 黑色T恤,牛仔褲,光頭,高高大大,一隻雙肩背囊,老樹就這樣站在面前了。這次他來深圳是參加何香凝美術館的「人文之聲」開講座,跟深圳觀眾分享畫畫心得。從2013年到現在,微博上的「老樹畫畫」火了,他用古體畫與打油詩搭配,調侃現代生活的畫風迅速走紅。寥寥幾筆的小畫,隨意、落拓、有民國味,舉重若輕,蘊藉勾人。
  • 老樹畫畫:教師節快樂!
    老樹畫畫:教師節快樂!0 作者:劉樹勇  來源:老樹畫畫
  • 老樹:不為別人畫畫,表達自己就夠了(圖)
    ◎雨雪霏霏  展覽:  飲蘭山房系列展覽之《老樹畫畫》  時間:  2016年3月12日至3月22日    畫畫的那個老樹開畫展了。出和平門地鐵,踩著春光往琉璃廠方向南行5分鐘,就是飲蘭山房。豁亮亮800平米展廳的牆上,老樹第一次踏進來時看見掛的都是齊白石、張大千。3月12日起,他自己的111幅畫作,將在這裡一直掛到22日。  比起一年前初見,54歲的「老樹」劉樹勇看上去氣色更好,臉跟光頭賽著乾淨放光。「春天了嘛,發情了唄。」依舊大言不慚。
  • 老樹畫畫 |教師節快樂!
    我有師者,亦智亦尊。負籍京城,課徒鄉村。圖文選自老樹畫畫系列作品,老樹畫畫:本名劉樹勇,1962年出生於山東臨朐。198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系主任。
  • 圍觀老樹畫畫:光頭黑面山東大漢畫民國白衣書生
    1 老樹  老樹不是畫畫的,他是個教書匠。想他的工作經歷,若簡化,大約一行字就夠:1983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中央財經大學任教至今。  老樹本來不叫老樹,叫劉樹勇。  2 老樹畫畫  「我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藝術是唯一讓我們內心柔軟的東西。」 老樹說。  老樹喜歡畫畫,小時候就喜歡。
  • 7首老樹畫畫的人生感悟幽默詩
    7首老樹畫畫的人生感悟幽默詩 ——老樹畫畫 在看與點讚,我至少要擁有一個吧
  • 老樹畫畫筆下的夏天:熱烈活著,詩意生活!
    老樹畫畫筆下的夏天:熱烈活著,詩意生活!0 作者:劉樹勇  來源:老樹畫畫
  • 老樹畫畫:孤行曠野上,白雲如蒼狗。
    老樹畫畫:孤行曠野上,白雲如蒼狗。【版權聲明】作者,老樹畫畫
  • 老樹:沒有什麼比生活更重要
    老樹自畫像上周末,2016中國年度新銳榜在杭州頒出,老樹獲頒「年度藝術家」大獎。 新銳榜給予老樹的頒獎詞是:「他的畫中有山河故人,讓人以夢為馬,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有日常和牢騷,讓人會心。他不是學院派,也不在意自己的畫被歸為新文人畫還是段子畫,他拋掉技法和規矩的局限,反而獲得了自由表達的喜悅和平靜。」
  • 老樹畫畫:周末進山,聽聽流泉
    老樹畫畫:周末進山,聽聽流泉 來源:老樹畫畫 作者:劉樹勇 周末進山,兀坐水邊。
  • 老樹畫畫| 常為紅塵客,偶做水中仙.混跡在俗界,裝雅到人前.
    作者:劉樹勇  來源:老樹畫畫(微信ID:laoshuhh)「材不材間過此生」「人間走遍卻歸耕」「山鳥山花好弟兄」,老樹筆下,亦有這樣情緒、心態、意趣,「做夢卻在青萍處」何嘗不是妙句?且讓我們看看,老樹對於「人間走遍」的感慨,對於「山鳥山花」的真情吧。
  • 我們迷老樹是在迷什麼
    花亂開    作者:老樹畫畫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老樹畫畫近日這條風格一如既往的配畫微博被轉發近3000次,收穫了4480個贊。2013年以來,「老樹畫畫」火了,他用古體畫與打油詩搭配調侃現代生活的風格迅速走紅微博,在朋友圈裡也瘋狂轉發,有人覺得又看到了豐子愷,也有人覺得他像竹久夢二。短短兩年,在他的《花亂開》出到增訂版之際,我們也想像老樹的畫一樣拂去喧囂回到原點問一句,老樹究竟為什麼會火?
  • 老樹畫畫| 白天古城運飛彈,夜半天上月徘徊。人間能有多大事兒,總...
    作者:劉樹勇  來源:老樹畫畫(微信ID:laoshuhh)圖文選自老樹畫畫系列作品,老樹畫畫:本名劉樹勇,1962年出生於山東臨朐。198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系主任。
  • 老樹畫畫|對花且盡一杯酒,臨風聊看幾首詩。天下春色無限好,此生你...
    老樹畫畫:本名劉樹勇,1962年出生於山東臨朐。198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系主任。 圖文選自老樹畫畫系列作品 來源:儒風大家整理髮送經作者老樹授權
  • 【教師節特輯】我與老樹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老樹畫畫微信公眾號向天下所有的老師說聲:老師,您辛苦了!在大學宿舍裡畫畫的老樹老師(20歲),1982年攝他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年輕時藝中之事幾乎無般不為他現在因為他的「老樹畫畫」名滿天下了,這是他的厚積薄發,這才哪到哪啊,這不過是他的冰山一角,他會不斷地讓人驚羨,套用蘇軾一段話,樹勇之文、之詩、之畫及其「思」,「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裡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 老樹畫畫|待到春風吹起,我扛花去看你。說盡千言不是,有意總在心裡
    老樹畫畫|待到春風吹起,我扛花去看你。
  • 讓孩子學會用自由聯想的方法來畫畫
    在田地的第二個動畫片《耳朵人的故事》中,田地就把他自小養成地自由聯想的方法展現得淋漓盡致。《耳朵人的故事》中身上變了兩棟房子,然後耳朵人在打遊戲。他非常憤怒,「怎麼會打不贏呢?」他乾脆跑到了電腦裡面去打,一腳把對手踢翻,對手突然變成了一個怪物把他吃掉,他又從怪物的眼睛裡跑出來了。他用神功把怪獸打敗了,然後變身中,變成了奧特曼。
  • 網紅畫家老樹:一味奔跑不去思考 只是會跑的「五花肉」
    這就是老樹的畫。  老樹自2011年開始在微博上發布畫作,受到眾多粉絲歡迎,成為網紅畫家。近日,中新社記者探訪了位於北京的老樹工作室,面對鏡頭,這位山東大漢竟還有些不太適應。  【同期】  很少這麼當著別人面畫畫,這很奇怪,所以畫畫本來是一件很個人的事嘛,我一直說是一個。
  • 教育的目的是出人頭地還是安身立命?
    所以,今天我們更應該考量的,不是什麼『出人頭地』,而是『安身立命』。」所以,今天我們更應該考量的,不是什麼『出人頭地』,而是『安身立命』。」      這是不久前,臺灣大學哲學博士、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林安梧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上闡述的觀點。   「安身立命」就是通天接地   時代在變遷。以前的農業社會時代,聚族而居、聚村而居,讀書人有限。
  • 教育:從「出人頭地」到「安身立命」
    現代化的社會是一個韋伯(Max Weber)所說的除魅(disenchantment)的社會,這是一個工具性理性的合理化過度發展的社會,他啟動的不再是生命的召喚,而是分別心的計較。換言之,原來安身立命的土壤壞了,這時若只談出人頭地,那果真是會一往而不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