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全省為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6.1億元
    保民生「成績單」有溫情更精準
    8月5日,記者從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視頻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各級民政部門全力聚焦脫貧攻堅、「六穩」「六保」、安全生產等重點難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在奪取「雙勝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3萬多家民政服務機構實現「零感染」
    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把握「從早從嚴」的關鍵,迅速對7大類3萬多家民政服務機構啟動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確保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30萬社區網格人員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共摸排出疫情防控線索41萬條,服務居家隔離人員546萬人次。
    全省慈善組織累計接收募捐資金17.47億元,募集各類物資4118.62萬件,折合5.43億元。全省各地組建103支多學科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團隊,3萬餘名專業社工參與疫情防控。江蘇還組建全國第一支養老服務支援隊馳援武漢,為打贏武漢養老機構保衛戰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全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提供了經驗和範例。
    呂德明表示,下半年,各級民政部門還將慎終如始抓好民政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防範秋冬季可能出現的新冠肺炎暴發疫情,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婚姻登記機構、救助管理站、殯儀館等重點場所的防控措施還要更科學精準。此次會議特別對如何守好社區防線作了部署,全省將全面落實一線社區工作者關愛政策,調動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積極性,融合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細化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確保疫情防控和便民服務兩不誤。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響
    疫情期間,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各級民政部門迅速發放各類補貼,對因疫情陷入生活困境的人員實施臨時救助13.32萬人次、支出救助金7169.05萬元,為25.02萬困難群眾發放基本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2454.83萬元,對484萬人次困難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6.1億元。
    上半年,全省新納入農村低保對象1.04萬戶1.94萬人,其中返貧人口和建檔立卡邊緣人口2250戶4525人。各地還因地制宜,特殊時期出臺特殊政策,牢牢兜住民生底線,比如南京向困難群眾發放「愛心消費券」940多萬元,溫情救助方式贏得困難群眾點讚。
    截至目前,全省低保平均標準已達每人每月771元。通過精準排查,全省困境兒童保障範圍擴大到56萬,近2萬名重病重殘兒童均按不低於當地社會散居孤兒標準的50%發放基本生活費。1-7月,全省向63.45萬困難殘疾人、53.19萬重度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23.08億元。全省社會組織承接民政部門各類幫扶項目2871個,涉及資金4.89億元,受益人數超160萬人。今年我省還向六大片區下達民政補助資金超過10.7億元。
    下半年民政部門的重點任務是高質量完成兜底脫貧收官,把重殘、重病「單人保」和急難型、支出型臨時救助政策真正落實到位,避免「漏底」風險,並將易返貧、致貧戶,收入驟減、支出驟增戶等重點人群符合兜底保障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範圍。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各地還將落實落細分類施保、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特別是高度關注受疫情、汛情、長江禁捕退捕影響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納入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提標、臨時救助、價格補貼等救助範疇。
    社區居家養老日均服務12.7萬人次
    受疫情影響,3萬多家民政服務機構在年初之後的數月中處於嚴格的疫情管控中。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省民政廳出臺多項舉措,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基本民政公共服務不斷檔。截至目前,全省養老機構均已開放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日均服務12.7萬人次。清明節期間全省共有263.79萬人次參與現場祭掃、494.23萬人次參與「雲祭掃」。1-7月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29萬人次,徐州市建立健全警站尋親協作機制,尋親成功率達99%。
    社會治理改革,離不開多元主體參與。截至目前,全省註冊登記社會組織達到9.7萬家。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省級24個單位主管的201家行業協會商會99%以上已報送實施方案並順利推進。今年以來,共有4家社會組織列入活動異常名錄、21家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上半年,全省30個鄉鎮開展試點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民政部門還聯合相關部門修訂社區「兩份清單」,並持續推進村(居)民自治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下半年,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方案制定、組織動員、宣傳培訓、選舉試點等準備,為2021年一季度順利完成換屆選舉奠定基礎。與此同時,今年還將持續為社區減負增效,專項治理「社區萬能章」,提升改造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打造「美麗社區」,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建設美麗江蘇。
    記者 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