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規中矩的女孩不一定會受歡迎,而女孩有某些「缺點」,長大後會更優秀。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女孩就應該溫柔,男孩就應該陽剛勇敢,所以教育方式自然就不能採取一樣的準則。在這種刻板印象裡,許多女孩的一些行為方式被認為是「缺點」,殊不知越中規中矩的女孩不一定會受歡迎,而女孩有某些「缺點」,長大後會更優秀。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寶媽一:
我家那孩子我真的懷疑她生錯了性別,我就沒見過比她還調皮的孩子。她現在5歲多了,總是在家上躥下跳,安靜不下來。
她比較喜歡機器人、手槍這些玩具,別家的小姑娘都在給芭比娃娃穿裙子時,她在給玩具槍上子彈,每次好好的玩具不到一個星期就全被她拆成零零散散的零件了。
上次我回家,發現她把自己臥室的抽屜給拆開了,所有的東西擺了一地,我就問她這是要幹什麼,她還很委屈的說,「我的髮夾掉到抽屜的那個空隙去了,拿不到。」看著她含淚的小眼神和滿頭的汗水,我實在是不忍心斥責他,把抽屜拆了不是個小工程,為了髮夾也真的難為她了。
寶媽二:
我家孩子才四歲多,就非常愛臭美了,每天早上要讓我給她扎很複雜的小辮子,不然不願意起床,對穿的衣服也很挑剔,最好是要有蕾絲邊邊的,裙子要有幾層紗布的。
我不知道她從哪裡學的這些壞習慣,這麼注意自己的穿著,上次因為這個事情,我朋友和她開玩笑,說她身上的衣服不好看,下次不要穿了。
她就直接生氣了,當場大哭,說這裙子怎樣怎樣好看,才不難看,好像受到了莫大的委屈,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最後只好我朋友道歉,說裙子好看,她才又重新開心起來,這小犟脾氣,真的沒有人能奈何得了她。
這兩個家庭中的女兒都和一般人有著差別,一個性格比較像男孩子,調皮搗蛋,愛破壞東西;另一個從小就臭美,還不允許別人質疑自己的審美。但這些看似是「缺點」的性格其實對女孩的發育更有好處。
1、性格像男孩,大大咧咧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總希望女孩文靜、溫柔、嫻雅。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女孩總被認為沒有一點女孩的樣子,這種性別標籤深深的禁錮了孩子的性格養成。
實際上這樣的性格反而是現在的男孩比較喜歡的,和這樣的女生相處很輕鬆,沒有過多的壓力,有了訴求直接表達,不用再成為別人口中「琢磨不透的女生」,男孩會非常欣賞這種爽朗的性格。
另一方面,這樣的女孩的愛好和男生更接近些,所以和男生的相處可能比較融洽,但因為常常不拘小節,包容性比較強,所以在和女生交往過程中也會非常的受歡迎。
2、自戀,喜歡臭美
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在3歲以後就已經有審美意識了,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
所以有的孩子會在這一階段非常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可能搭配衣服都要花費半個小時,不僅對自己的穿著十分的在乎,對家裡桌布的花紋,窗簾的顏色都有自己的看法。
這並不是「虛榮、膚淺」的表現,反而是自己創新精神的展現,只有看過了很多同樣類型的事物,才有基本的判斷能力,知道哪些屬於好看,哪些屬於不好看。這對孩子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非常重要。
雖然一開始孩子的審美觀比較奇怪,因為她們常常只會考慮到某一個元素,而忽略整體的效果,但是家長切勿立即糾正她們,審美觀需要自己慢慢的養成,強硬的幹預只會讓孩子質疑自己,要知道在她這個年紀開始有審美意識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
此外,一般小時候就臭美的孩子長大會更自信一些,她們比別人更早知道怎樣保持自己最好的狀態,在逐漸養成的審美觀裡刻意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大後也多半是個美人。
3、任性,喜歡耍小脾氣
有些家長特別煩惱自家的女兒,人小脾氣還不小,總是很任性,動不動就生氣了,非常難哄,擔心她長大了更加叛逆。
但其實女兒小時候任性,長大後往往反而會很聽話,孩子小時候的訴求表達能力不強,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經常會用哭鬧的形式來展現,但這一般都發生在男孩身上,女孩一般都是乖巧可愛的,即使有不順心的事情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任性的女孩會更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這種正向的情感表達有利於她們的心理健康。
而且任性的女孩因為需求常常得到滿足,所以生活的比較幸福,面對事情時會更加自信,這樣在社會上不容易受到欺負,更容易保護自己。
那麼你家女兒性格屬於以上的一種嗎?孩子的性格往往是天生的,家長不要拘泥於世俗,一味地認為男孩應該陽剛調皮,女孩應該溫柔聽話。我們可以做的,只是對他們一些不好的習慣做出適當的引導,因為可能小小的一個習慣會改變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