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烏幹達興建多座工業園,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
「有了工業園,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共建一帶一路)
本報赴烏幹達特派記者 呂 強
中國(廣東)—烏幹達國際產能合作工業園大門。本報記者 呂 強攝
在烏幹達天唐工業園內,當地工人正在床墊廠車間工作。本報記者 呂 強攝
■「烏中合作興建工業園可以帶來深層次變革,是烏幹達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7—2018財政年度,來自中國的投資佔到烏幹達所有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40%,涉及水電站建設、輸變電、公路交通和通信等民生領域,創造了超過3.5萬個就業機會。
東非國家烏幹達正在致力於推進「2040年遠景規劃」,將大力發展工業園區視為推動製造業發展、工業化進程的關鍵舉措,中國企業的投資發揮著重要助推作用。
近一年來,烏幹達總統穆塞韋尼分別視察中烏國際產能合作工業園、姆巴萊工業園、遼瀋工業園、天唐工業園等中企在烏興建的工業園,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國企業為非洲發展帶來豐厚投資,發展工業園有助於增加就業、促進經濟、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水平,「雙方優勢互補,烏中合作充分釋放當地工業發展潛力」,並呼籲烏各界向中國投資者提供支持,促進國家經濟增長。
「引領我們城市發展」
記者從烏幹達首都坎帕拉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中烏遼瀋工業園。園區內的旺康陶瓷車間,一塊塊瓷磚從流水線上運到包裝工人面前,他們正在趕製一批出口到肯亞的訂單。
這是烏幹達第一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陶瓷企業,已吸收近1000人就業。26.5萬平方米的工廠擁有原料儲存、燒制、加工、包裝環節,全流程作業。目前,工廠已有一條流水線,未來還將增加一條。
工廠90%的原料來自當地,近50%的產品出口國外,銷往剛果(金)、盧安達、蒲隆地等周邊國家,每年可以節省外匯3500萬—4000萬美元,創匯1000萬美元。旺康陶瓷董事長楊震說:「我們把中國的裝備、技術、管理引進來,讓『烏幹達製造』走向世界。」
園區內還有很多類似的出口企業。禾木緣食品廠依託當地豐富的芒果資源,加工後的產品全部銷往中國;即將投產的哥克塔服裝廠,則將出口方向對準歐美市場。「烏幹達正在努力縮小貿易逆差,工業園的建設是烏幹達邁向工業化的一次重大機遇。」烏幹達投資與私有化國務部長伊夫琳·阿尼特說,「烏中合作興建工業園可以帶來深層次變革,是烏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
位於穆科諾區的天唐工業園建於2009年,是最早一批由中國企業建設的工業園,鋼鐵、電纜、家具等領域的多家企業入駐。當地人說,「有了工業園,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人們有了工作,收入提高了,治安也好了,一座城市正拔地而起。」中國企業投資的工業園都能享受原材料及機械設備進口免稅、免徵基礎設施建設稅、免徵10年企業所得稅及印花稅等優惠政策,烏政府將海關、註冊、商檢等部門派駐工業園辦公,為中國企業打造「一站式」服務中心。
中烏姆巴萊工業園2018年3月奠基,是烏國家級工業園,目前園區正在緊張施工。姆巴萊市長瑪法比·贊德亞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上大力宣傳:「讓我們一起擁抱工業園吧,它將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引領我們城市發展。」
「感謝中國作出的努力」
在中國(廣東)—烏幹達國際產能合作工業園內,一座佔地9萬平方米的全自動化選礦廠讓烏幹達外交官參觀團駐足許久,「運用尾礦幹排系統,無廢氣汙染」「實現廢水循環利用」「尾礦可作磚,精礦可作肥料」……這些介紹讓參觀者連連稱讚。
烏幹達駐聯合國人居署常駐代表菲比·奧塔拉是該工業園所在地託羅羅區的投資顧問,她對記者說,「我在這個工業園裡看到了烏幹達工業化光明的未來,中國企業願意結合當地的礦產資源現狀,挖掘潛能,與我們進行產能合作」。她表示,要把這些經驗向聯合國其他官員介紹,這是非洲工業的希望。
依託託羅羅區蘇庫盧多金屬礦,國際產能合作工業園形成數條完整產業鏈,一期項目已經於去年10月建成投產,二期和三期計劃將分別於今年9月和2021年投產。園區內將會建成東非第一座全流程鋼鐵廠和烏幹達第一座玻璃廠,填補烏幹達工業發展的空白。項目全部投產後,每年能為烏節省4億多美元的外匯支出。
園區化肥廠內,工人在嶄新的機器前忙碌。據廠長張明前介紹,生產過程非常注重環保,由於是第一家化肥廠,烏政府希望以此為範本,參照中國經驗和國際規範制定自己的環保標準。
28歲的安吉洛已經來到化肥廠3個月了,之前,她只能在其他地方打零工,現在收入翻了一倍。安吉洛表示,因為能學習到技能,「我們很喜歡在中國工業園上班」。據了解,該工業園可吸收當地3000多人就業。
穆塞韋尼在國際產能合作工業園一期工程投產儀式上留言:「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烏幹達永遠感謝中國作出的努力。」
「將有效惠及非洲國家」
去年,穆塞韋尼接見了在烏幹達的中企代表,並承諾保障在烏中企的安全。他指示向每一家中國投資的工業園和工廠派駐武裝警察和士兵,日夜巡防,確保中國投資者的安全,同時在各地區與中國僑團建立警民安全聯絡機制。這一舉措被當地媒體評價為「罕見」,「體現了烏幹達政府對中國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記者多次到烏幹達採訪,發現當地的中餐館不斷增多,有的直接懸掛出中文招牌。和當地人聊天時,總能聽到又有中國企業來烏投資建廠的消息。烏幹達投資局投資促進部主任希拉·瑪格耶奇對記者說:「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烏幹達,為當地創造就業、拉動出口,讓烏幹達看到實實在在的改變。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烏幹達有『2040年遠景規劃』,戰略對接將有效惠及非洲國家。」
據了解,中國已成為烏幹達第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2017—2018財政年度,來自中國的投資佔到烏幹達所有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40%,涉及水電站建設、輸變電、公路交通和通信等民生領域,創造了超過3.5萬個就業機會。
烏幹達遼瀋工業園張氏集團董事長張皓告訴記者,中烏企業間合作可以用「方興未艾」來形容,「歡迎中國投資,是包括烏幹達在內的非洲各國從政府到民間的共識」。
(本報坎帕拉電)
[ 責編:袁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