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和後面的內容即將更新
這是上次的提綱補充---------
摩擦力
做題時一定做好受力分析,把基礎打好。
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2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①兩個物體必須相互接觸且擠壓(摩擦力產生時必然有彈力,但有彈力產生時不一定有摩擦力)。
②接觸面粗糙,不光滑
③兩個物體間必須有相互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3.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物體的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一定要看清是那種摩擦力),也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知識去做受力分析進行判斷。
4摩擦力種類:
①滑動摩擦力:兩個物體之間因發生滑動產生的摩擦力。
②滾動摩擦力:兩個物體表面發生滾動產生的摩擦力。
③靜摩擦力:有相對運動趨勢,但未發生相對運動產生的摩擦力。
5.滑動摩擦力大小影響因素只有兩個:接觸面受到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接觸面積和速度無關)
6.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和它平衡的那個力的大小相等
7.人走路時:後腳的摩擦力向前,前腳所受摩擦力向後。自行車一樣。
8.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實驗
實驗注意事項: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
根據二力平衡知識可知,只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才等於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
(本實驗使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9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所受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實驗注意事項
甲圖實驗示數不穩定,因為難於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乙圖實驗,好處是:不用勻速拉動木板就可以測出摩擦力大小。
原因如下:木板是勻速直線運動還是變速直線運動,木塊總是靜止的,所以摩擦力總和拉力相同.速度大小不影響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