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來盤點阿迪史上最成功鞋子的話,那麼Stan Smith肯定會有一席之地。這雙爆款小白鞋自1963年誕生之後在全世界經久不衰地火了半個世紀,它是有史以來第一雙籤名運動鞋,是阿迪達斯專門為Stan Smith設計的,並以此命名。
那麼Stan Smith何許人也?阿迪達斯為何要籤約並為他出籤名鞋?
Stan Smith他是美國傳奇的網球人物。從1968年起,Smith曾連續11年參加戴維斯杯,24戰22勝,7次奪冠。1967至1980年間,Smith連續11年排名進入美國前十,其中4次名列第一。退役後,他沒有離開網球事業,2000年,他還擔任雪梨奧運會美國網球代表隊的教練。
最近Stan Smith出了一本書《Stan Smith:有人以為我是一隻鞋》(Stan Smith:Some People Think I’m a Shoe)。這本書一共有336頁,其中包括200多張老照片,不少是Stan Smith個人網球生涯的紀錄,同時也一些名人和這雙球鞋之間的故事與瞬間,例如約翰列儂穿著黑色Stan Smith和小野洋子坐在情侶座椅上歇息的照片。
Adidas Stan Smith網球鞋則誕生於1963年,推出之初阿迪達斯以法國知名網球運動員Robert Halliet為其命名,其退役之後阿迪達斯決定讓另一位傳奇球員Stan Smith和Robert Halliet共同命名這雙球鞋,並在鞋舌上印上Stan Smith的頭像,Robert Halliet的籤名則放在鞋底。1978年時這雙鞋被正式命名為Adidas Stan Smith。
adidas的創始人阿道夫(阿迪)·達斯勒先生有五個孩子,其中一個男孩,四個女孩,在Adi Dassler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他的兒子霍斯特·達斯勒開始掌管一部分adidas的業務,為什麼說是一部分呢?這就涉及到當年adidas內部的一些派系鬥爭問題了,展且不表。當時Stan Smith也是美國戴維斯杯的一名出色的網球選手,憑藉著他自己的表現,很快就徵服了霍斯特,也就是老達斯勒的兒子。因此霍斯特非常想跟他籤約,立刻找到了Stan Smith的經紀人,但是經紀人說S先生已經和Converse公司有了意向性合同,並且說:你根本籤不起他。這反倒激發了霍斯特·達斯勒的戰鬥欲望。他一直在努力尋找機會與史密斯籤約,最終,史密斯先生的合約可以以公開競標的形式敲定,在公開競標之前,史密斯先生自己開口說了:我不在乎是什麼樣的合同,因為都是需要錢的,我更在乎的是有一條生產線,這裡面的鞋子都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霍斯特聽到這句話,馬上拍板答應,並且除了正規的贊助費用,5年內這雙鞋的5%的利潤是要交給Stan Smith先生的,從這雙鞋衍生出來的其他的款式,Stan Smith會收取10年內的3%利潤,單憑這個史密斯先生就已經賺到了1000萬到2000萬美金。想想,這是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能夠賺到如此多的錢,adidas在當時需要多麼可怕的資本來支持,當然adidas通過這雙鞋也賺了不少。
書中眾多名人明星表示了對這雙小白鞋的喜愛程度。Celine前創意總監Phoebe Philo和Calvin Klein現任創意總監 Raf Simons都曾公開表達過這雙鞋的熱愛。
「我和Stan Smith球鞋有一種很私人的聯繫,可以這麼說,從我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間的十年中,除了Stan Smith我幾乎就沒怎麼穿過別的鞋。」Raf Simons在這本書中說到。
除了Raf Simons,這本書中還有不少其他名人甚至球鞋粉絲講述自己與這雙球鞋的故事,如饒舌歌手兼時尚設計師Pharrell Williams就為本書撰寫了前言。
因為這雙鞋太過有名,許多熱愛這雙鞋的年輕人其實只知鞋而不知人。
「去年我在巴黎一家餐廳門外排隊,我旁邊的4個少年中有3個穿著Stan Smith球鞋,我的朋友問他們認不認識Stan Smith,還說我就是他們鞋子上的人,」 Stan對《Vogue》說,「那群少年們不相信,竊竊私語著就走了。之後他們一定做了些功課,並且發現我真的就是Stan Smith,於是晚飯過後他們都來找我並要求我為他們的Stan Smith球鞋籤名。」
Stan本人也是自己同名球鞋的鐵桿粉絲,擁有大約60雙不同版本的 Stan Smith球鞋。「我希望我從更早開始就保留這些球鞋,但我真的沒想到這些鞋子會流行這麼久,還留下了這麼多文化財富。」 Stan說。
據本書出版商Rizzoli的介紹,這本書首次聚焦了這雙暢銷球鞋為全球帶來的文化影響,而不僅僅是圍繞Stan Smith本人和這雙小白鞋做文章。
這本書已於8月24日在美國出版,目前暫不清楚是否會引進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