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傢夥!我這教程也有小半年沒有更新了!
最近發現微信推出了一個叫做標籤的功能,可以將我寫過的特定文章,這對於教程式的文章是極好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運用!
廢話也不多說了,拿出那已經積灰的參考書,讓我們繼續講!(前面忘了的可以回顧一下)
上一期說過了,我們這一期是要講「元組」,元組和這個列表差不多,都是python中的yi8zhogn序列結構,所謂的序列結構,您就可以將它理解成一種複式的儲存方法。
那麼既然在python中有了這兩種東西,那就說明這兩個東西是不一樣的,是的,他倆就是不一樣。
分類來講:
列表是一種可變序列,也就是說,他其中的各個元素是可以被修改的,也就是說,這就是一個複式的var(變量)
而元組就是一種不可變的序列,各個元素是不可修改的,可就是複式的val(常量)
那麼區分我們區分也區分完了,我們就來創建一個元組吧!
既然也是一個複式的變量,那麼就說明他的創建方法也和普通的變量一樣了,格式是這樣的:
name = (a1,a2,a3,a...,an)如上代碼就可以看出,元組內的元素數量是沒有限制的,當然,和序列一樣,它內部的元素也是沒有類型的限制的,int型(整形),float型(浮點型),char型(字符型)……但凡是python支持的類型,都是可以的。
但是注意:序列之外括著的符號是一對"[]",而元組之外括著的是一對"()",請注意甄別!另外元組和序列名稱的命名方式與變量和常量一致,具體請查看python的官方工作文檔。
有意思的是,當你在命名(創建)的時候,如果你「[]」&"()"都是沒有添加的時候,編譯器會默認你創建命名的是元組,但並不推薦這麼書寫。
(好的書寫方式會使你受益一生!)
你可以創建一個空的元組,當你想要返回一個空的值之時。(沒啥用的知識……)
我們都知道,我們製造出來程式語言的原因,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而更加方便迅捷,而我們自己創建元組就是一個十分麻煩的事情,那就違背了我們的初心,所以,我們就出現了 tuple() 函數來為我們自動創建元組的值(要配合需要轉換的數據,我們這裡以range語句作為例子)
為了顯現出效果,我們使用print()函數,舉一個1-10元素的例子:
print(tuple(range(1,11,1)))(注意在python中以及其他的程式語言之中,這樣的「套娃」式的語句是可行的)
在這裡複習一下range()函數,第一個數指的是開始的數值(包括),第二個是結束的數值(不包括),第三個值是步長,不填寫時默認為零。
運行後結果:
頓時就厲害許多了!
另外,對於一些你已經創建但是已經沒有用的元組,我們可以使用del語句將其刪除,其語法如下:
很簡單吶!
不過,這一條語句在實際的開發之中並不常用的,因為像python一樣的解釋性程式語言是運行在自己專屬的虛擬機之中的(kotlin:有被冒犯到!),而虛擬機會自動識別並銷毀沒有用的元組和其他緩存的,這就是它們的垃圾回收機制,所以說沒啥用。
·訪問元組元素的方法和序列的大同小異,所以就不多演示了。
·元組的元素是不允許修改的,但是你可以修改整個元組的內容,e.g.
這是我們創建的一個元組,其中,我們的第5個元素要變為7,有兩種方法:
這一種方法就是不對的。
而這一種方法就是可行的了。注意鑑別(畢竟在你在開發一個大項目之時,好不容易編寫完了,Python的編譯器給你爆個紅,你不抓狂誰抓狂?)。
好了,差不多,我們的元組就這樣講完了,畢竟沒有涉及到修改(本來就修改不了!),所以我們用一篇文章就講完了,就這樣了,那我們就再見了!
點讚了嗎!!
點「好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