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校園文化地圖」帶來的啟示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前不久,11位「90後」學子手繪的一張《華東師範大學文化地圖》,引發了網絡熱議與新聞媒體關注。在我看來,那是因為,它的意義與價值,已遠遠超出一份「學校文化地圖」的範疇。其中一些亮點不僅給學校文化建設帶來很好的示範,亦可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落實與細化帶來啟示。

是地圖,更是嚮導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鑑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是從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宏觀角度提出的原則性、指導性奮鬥目標。作為地方政府、基層單位、專業團體和民眾個體,則應該從實際出發,著手於實事和小事,將這樣宏偉的目標分解和細化。

其中,既應當包括辦好文化場館、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做好相關的宣傳、引導工作這樣的「實事」,也應當包括精心繪製校園文化地圖這樣的「小事」。

以繪製校園文化地圖為例,校園文化地圖不同於一般的地圖,主要發揮介紹學校發展歷史和文化底蘊(包括校內各類文化教育建築、景觀、遺蹟)的功能,引領師生和民眾承繼傳統、領悟內涵、參觀實地、感受演變。從中受益的不僅是精心策劃、辛勤製作的學子們,更多的是由此被更好地引入學校各文化場所的社會各界人士。

當然,完整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需要各個城鎮、鄉村政府、民間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來籌劃、建設、使用、維護、完善,大學校園能夠囊括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終究有限。繪製校園文化地圖,只是其中的一個可行的手段。

但如果各行各業都能盡其所能、主動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的構建與改進中,讓我們的民眾能夠方便了解、抵達各類文化資源設施,相信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機構都能更好地走向民眾、融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

我還記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普通上海地圖上,除了一般的交通標識外,還有很多醒目的文化標識,用形象的戲劇臉譜、電影放映機、琵琶、書本等圖標,標註劇院、電影院、評彈書場、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的所在。但現在,除了較為專業的圖書、文旅題材圖書,一般的城市地圖大都以區域、交通和道路為主,沒有對上述文化場所予以標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反之,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公眾去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讓這些社會文化環境的具體承載者真正走向大眾。

城市標識系統的精神價值

文化環境是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高度融合。城市標識(包括交通指示、區域、道路廣告、公益宣傳、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等標識)則是集中體現社會文化環境建設目標體系的標誌之一。

現代城市標識問題的提出,首先突出的是它的精神價值——

適應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需要。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近年來,有關城市化的討論,集中在城市規劃、城市用地、人口老齡化、社區發展、歷史文化保護、外來人口、產業結構、環境、貧富差距等問題上。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在城市標識上。

凸現城市文化的特徵。現代化進程中,文化建設是極重要的一個方面。文化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而文化現代化中,有關人的家園、城市文化定位、文化特色(外貌形象、精神風採)等,都可以在城市標識中體現出來。

城市景觀與市民素質的結合。城市標識既有實用價值,也有宣傳意義與審美意義,好的城市標識可以是出色亮麗的風景線和藝術小品,也可以成為提高市民道德和藝術修養的重要手段。

為發揮城市的綜合功能出力。城市的精神風貌、整體規劃、道路與交通的整治、商業服務、公益宣傳、大型活動、住宅發展、社區建設、市民素質等,都可不同程度地顯示在城市的標識上。現代城市標識的研究與創設,可以為發揮城市的綜合功能出力。

我在日本滋賀縣考察時,當地政府提供的兩份資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份是當地的歷史文物文化地圖,一份是當地的總體介紹。在這兩份材料的封面與內文,各種當地的民俗名物皆以各種有特色的標識化符號予以整體設計,風格統一且特色明顯,還很方便閱讀。這種文化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事實上,一份精緻美好的地圖背後,需要歷史地理、語言文字、工藝美術、文化服務多學科的合作,但這背後的學識與匠心,相信任何一位使用者都能立馬感受到。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教授)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跟著會動的文化校園地圖,一起逛醫大!
    4月起,浙江新聞客戶端啟動「高校文化地圖訂製計劃」,徵集最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地標。活動累計收到省內數十所高校的推薦文化地標超過400個。經過篩選,最終選定了省內12所高校,為他們製作「文化校園動地圖」,我校便是其中一所。現在,咱們醫大有自己的文化校園動地圖啦!小醫第一眼看到這張萌萌噠地圖時,就忍不住想要給小夥伴們「賣安利」!
  • 虎門大橋的異常抖動,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文化啟示
    作為工程大國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實踐的總結機會,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文化啟示。人類的科學文化知識何嘗不是一座橋呢?文化知識是理論連接實際生活的橋梁。文化知識是社會實踐的理論工具,只有掌握好了文化理論知識,才可以更加高效合理地進行社會生活實踐。虎門大橋的異常抖動,這是文化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一個小磨合,一座大橋的竣工和投入使用,像一項新發明,需要不停地投入使用和檢測評估。
  • 【武昌理工學院學生手繪Q版校園地圖 幫助新生認識校園】
    卡通的人物、大浪花的湖水、萌化的POP字、卡哇伊的教學樓……如此「賣萌」的圖畫竟然是一張手繪校園地圖。地圖上的武昌理工學院,就像動畫片裡面的卡通學校。今年,武昌理工學院新生手中的Q版手繪校園地圖成為了校園裡的一道特別的風景。從學校周邊的商鋪、樓盤到城際火車站,從校門口到各個學院教學大樓,從食堂到圖書館,對開大小的牛皮紙上,萌化的字體、卡通的人物、卡哇伊的樓房萌萌的組合在一起,讓整張校園地圖除了實用還萌生Q趣。不同於傳統的手繪地圖,這個Q版地圖還詳細介紹了學校、學校交通、學校常用聯繫電話以及學校和武漢的吃喝玩樂學等。
  • 組圖:大二學生手繪青大校園文化地圖 Q萌可愛
    「這是寒假期間剛做好的第一版校園文化地圖……」蔡力傑慢慢展開,這款長75釐米,寬50釐米的青島大學文化地圖,這是他和兩個朋友成立青繪文化創意手繪工作室後推出的第一款作品。「剛入學的時候,經常要到青大中心校區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面對龐大又陌生的新校園,我和幾個同學每次都『發懵』,經常找不到要去的地方,當時我就想:如果有一款專為學生設計的地圖就好了。我是福建考生,在福建各個高校,這種校園文化周邊產品都很豐富,每次跟老家的朋友聊天,或是收到朋友們寄給我的校園周邊紀念品,覺得很羨慕,慢慢地就想,那我就自己做一套專屬青大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吧!」
  • 杭州大學生手繪Q版校園地圖 火遍了整個校園
    這兩天,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學生手繪了一張四開校園手繪地圖,火遍了整個校園。地圖線條清晰、色彩分明,精確地標記出校園各個方位,把千畝的校園地圖濃縮到一張四開畫紙上。地圖的主創者是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周龍法,他在導師的指導下和團隊成員一同完成了這份手繪地圖。對他來說,這份手繪地圖既是自己四年學習成果的展示,也寄託著對母校深深的眷戀。「以手繪的方式向新生們介紹校園的各個建築分布與地理位置,可以使其更加清晰地認識校園,並且手繪地圖不同於以往的平面地圖,更能受到新生的喜愛。」
  • 開學季 一張校園地圖帶你逛遍達新
    首先奉上南校區(達新校區)校園地圖一張。 【小編註:昨天傳的圖有點兒小,點開之後文字注釋看不清楚,今天像素特別調大了一些喲~】 校園風景之正門 如果去重慶路、桂林路、紅旗街、歐亞賣場等商圈,換乘公交車比較麻煩,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大家可以求助各種地圖app,很實用哦。 校園風景之主教學樓
  • 【天大迎新季】天大推出文化全景地圖
    不過,今年天津大學推出了文化全景地圖,只需輕點滑鼠,學生們坐在電腦前就可以「站」在自己的教學樓、宿舍樓前面一探究竟,不用邁步就能「走」遍學校的每一條主幹道。「身臨其境」是這份地圖給人帶來的最大感受。據宣傳部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科李曉傑介紹,該全景地圖在已有的校園文化地圖的基礎上,結合了百度開放平臺提供的最新全景技術,讓外界人士和新生更形象直觀地了解天大校園。
  • 畢業季 | 華師畢業生繪最美校園地圖
    「華大女神」校園地圖「華大女神」地圖繪製者呂麗娟  6月14日,一幅名為《華大女神》的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地圖刷爆朋友圈
  • 我院學生創業團隊推出榕城首份校園手繪地圖
    原來是我院為每一位新生都準備了一份特殊的入學禮物,一張由我院扶持的學生創業團隊,經濟與法學系2007級學生陳錦江同學創辦的書境文化傳媒精心打造的一份精美的校園手繪地圖。這張榕城首份校園手繪地圖電子版在網絡上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QQ空間、博客、貼吧等網絡媒體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 校園會講紅色故事 上海共青團「四史」在校園紅色地圖發布
    從今天起,點開「團在校園 上海學聯」微信公眾號,進入地圖頁面,一張涵蓋上海129所學校共150餘項「四史」教育項目的地圖便呈現在眼前。上海共青團「四史」在校園紅色地圖今天正式發布,今後,這張地圖還將不斷擴容。
  • 臺灣「新校園運動」啟示
    朱濤工作室自2004年在四川鄉村設計希望小學起,便一直關注校園建築。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朱濤寫出《臺灣9·21震災重建啟示系列》,其中一篇著重介紹「臺灣新校園運動」。該運動是指在1999年9月21日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導致多所校舍損毀後,在民間團體的推動下,由臺灣教育部提出的災區校園重建工作中的核心部分。
  • 打造平安校園,師慧「大學校園一張圖系統」為高校建安全管理體系
    打造平安校園,師慧「大學校園一張圖綜合服務系統」為高校搭建安全管理體系高校平安校園建設,是高校健康發展和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工作,隨著近年來高校的快速發展,高校的信息化和開放性逐漸增強,進而出現了高校師生接受信息繁雜、高校內流動人員複雜、高校車輛較多等各種問題
  • 華東交大學生繪製「校園賞花地圖」
    昨日,華東交大軟體學院學生張權將一張「校園賞花地圖」發到微博上,引來不少網友圍觀,微博已被轉發了上百次。 為每一種花朵定製「身份證」 4月13日,華東交大軟體學院舉辦「牽手春天 校園尋花」活動,200餘名大學生走近校園,一邊尋花、一邊賞花,並收集賞花信息。
  • 傳統的啟示----中國古代書院與現代中小學校園規劃設計的比較研究
    通過巨人教育運營研發中心專業人員對歷史私塾中建築文化的深耕研究,得到了以下啟示:從古代書院建築群說起啟示一: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的協調重要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新老學校都面臨著校區建設、翻建等不同的問題,最顯著的是老學校的擴建,和新學校的重新規劃,其次是隨著人們的思想層面的提高
  • 師慧可視化智慧校園——構建校園一張圖管理平臺
    師慧可視化智慧校園——構建校園一張圖管理平臺近年來,高校基礎化設施逐漸完善,校區規模不斷擴大,數字校園各平臺也在逐步建設當中,但總體來看,高校信息化建設呈現分散的狀態,缺乏綜合統一的信息管理機制,校園各系統平臺的管理不夠生動直觀,數據信息管理僅停留在基礎屬性信息的管理上
  • 湖北一高校校園地圖酷似「航母」受追捧(組圖)
    湖北一高校校園地圖酷似「航母」受追捧(組圖)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5年09月11日06:57 人民網武漢9月11日電 「天啦,我們的校園太像一艘航母了」、「太酷了,這地圖是誰繪出來的啊」、「我一眼就瞄出四棟宿舍在哪裡!」連日來,一份免費提供給入學新生的校園地圖在朋友圈火了。
  • 蘇州五中畢業生手繪校園地圖作為給新生的禮物
    昨天,五中畢業生集體曬出一張學校手繪地圖,看起來有趣極了。「畢業了,是所有高三學生對校園的留念,也是學長們給下一屆新生的禮物。」校長丁傑說,這張手繪地圖在9月份開學時,將向新生發放,以便他們在最快時間內了解校園。在這張手繪地圖上,全都是由簡單的彩色鉛筆畫組成的。整張圖黃色襯底,教學樓、辦公樓、運動場統一用紅色標註,花房、綠地、庭院用綠色,其餘部分則是藍色。
  • 福建農林大學生制英文版校園與美食地圖
    「南區的後山好似一隻貓,斜臥在福建農林大學本部校區之下,用英語標註了校園裡所有的地名,好讓新來的外教不會迷路。」近日,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英語專業2016屆姚歡,完成一幅農林大卡通版地圖英文版,吸引不少關注。  「我在網上搜了很久農大地圖素材,都沒有滿意的。要麼是前些年的未更新版本,要麼是清晰度不夠,要麼就是圖案古板,不夠生動活潑。」姚歡表示。她最後在網上看到關於該校藝術學院動畫專業五位同學手繪地圖的新聞,於是聯繫到了他們的老師,才拿到中文電子版的農大地圖。
  • 最新版會動的師大地圖!你心中的浙師文化地標TOP10,還不來?靠你了!!
    2015年,一股「文化校園風」正在浙江省內多所高校猛烈「颳起」。
  • 把增長變成一張可進退的地圖
    這些建議都有可行性,但都非常碎片化,企業的增長應該形成一張增長地圖。所謂增長地圖,就是要窮盡企業所有可以增長的方向,以及設計出這些路徑之間的相互邏輯關係。當企業高層按照增長地圖去分解實施方案時,就可以清晰知道在哪個要點上進行投入。而當一條路徑上的增長效果已經出現遞減趨勢時,或者有競爭對手開始模仿時,企業就可以選擇切換到另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