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改名,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某個三線小女星,從李小花改為李子末;有個小鮮肉外表的男青年從張三柱更名為弓長永煜等,當然,再多曝曝光曾幾次紅毯啥的,那就身價暴漲了。實際上,改名字可不僅僅只是局限於人而已,在我國很多大學都曾經改過名。
除了知名的燕京大學更名為北京大學、清華園學堂成為清華大學之外,有一所大學先後數次更名,可謂是十分的成功。
當然,提到成功自然是要說一下相對來說有點自降格調的大學更名案例。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一所位於上海的211大學放棄了國字頭,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雖然這個更名和紡織業的沒落,以及學校向綜合性大學發展有著很大的聯繫,不過說到底,東華大學與中國紡織大學比起來,相差的似乎不是一星半點。
位於山東青島,985、211大學,2017年起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再早的歷史,也牽扯到校名的變化,請大家耐下性子,聽小編娓娓道來。
1918年一戰德國戰敗,中國作為戰勝國,此前向清政府租借膠州灣的德國自然是需要歸還領土。不過因為日英聯軍在1914年9月份發動了對德國的青島戰役,反而最後是日本霸佔著膠州灣不放。
此次事件,也是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我國爆發五四運動的導火索之一。最終,日本在1924年,以各種苛刻的附加條件強加於當時弱軟的中國身上,將膠州灣以及膠濟鐵路歸還給了當時的中國。
也就是1924年,有識之士在德國殖民者此前的俾斯麥兵營,開辦了私立青島大學。只是可惜因為當時的混亂環境,1924年創辦的私立青島大學從1926年起就不再招生,並且最終於1928年停辦。
此刻恰逢當時的國立山東大學籌建階段,因為濟南地區戰事吃緊,且有日本軍隊的參與,最終當時的教育部門將目光轉而從濟南落到了山東省的另外一座城市——青島。
當時,籌建委員會也從國立山東大學更名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處。並且最終在1930年,在1924年成立的私立青島大學的原址處,開辦了國立青島大學。
1932年,國立青島大學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此後抗日戰爭時期,內遷安徽、四川辦學。抗戰勝利後,國立山東大學於1946年春從大後方遷回到青島原校址,並且開辦了水產系等5個學系;此外,還開設了水產、海洋研究院。
此後,在院系大調整階段,濟南的華東大學移入到青島,與國立山東大學合併為山東大學,並且於1958年遷回濟南。彼時的山東大學將水產、海洋、地質等系別留在了青島,成為了山東海洋學院。此後經歷了一系列的合併與調整,在1988年,山東海洋學院正式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
1994年,青島海洋大學為首批211大學院校之一;2001年,青島海洋大學成為全國首批34所985院校之一。
2002年10月,青島海洋大學正式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相對於廣東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以及湛江海洋大學等院校,中國海洋大學無論是從辦學層次還是從辦學實力上來說,都遠超其他同類型院校。
作為我國十大最美大學校園之一的中國海洋大學,實際上對於我國海洋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每年向國家輸送了大量的海事、港口以及水產、海洋研究類的人才。
從私立變成公立,從市名冠名到省份冠名,再到國字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的每一次更名都是實實在在的提升。所以,說中國海洋大學是我國大學中更名最成功的院校之一,還是相當客觀的。
大家還如果了解到自己的母校或者其他大學的更名史,歡迎關注留言,說不定下一個介紹的大學,就是你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