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一個經久不衰且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情感類節目更是不斷以新穎的形式吸引觀眾們心甘情願地準時觀看,前有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情感調解類節目《愛情保衛戰》,後有觀察推理類節目《心動的信號》、《喜歡你,我也是》。
觀眾們在抱著吃瓜的心態尋找樂趣的同時,不免也會將自己的喜好和價值觀帶入人物當中,女性觀眾尤甚。那我們平常看到的留燈、轉身或是牽手成功到底是真是假?
先來看看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這檔情感心理類節目自2010年推出以來,至今已經播出九年,節目把現實中青年男女在戀愛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與矛盾搬上舞臺,雙方通過交流、溝通與爭辯把內心的痛苦與困惑全盤託出,再有現場情感導師點評及勸說,最終男女通過旋轉門表示自己對這段感情的去留。
當然,一檔節目長年不衰必有它的理由。大多數觀眾最喜歡觀看的片段便是塗磊等情感導師一針見血的點評,毒辣的語言把胡攪蠻纏的嘉賓講得或是掉下眼淚,或是連連點頭,不禁讓人直呼「過癮」,卻又令人懷疑,解決一個情感問題真的那麼簡單嗎?
連看幾期《愛情保衛戰》觀眾就會發現,節目來的素人嘉賓個個都是奇葩,不是女方蠻橫不講理,就是男方讓人無法理解的習慣,可以說是看點十足。
如此密集的看點,自然需要前期劇本的加持,請的更是不知名的小演員,也有細心的觀眾發現,這些演員甚至有出現串場的現象。
比如節目中花女友錢的軟飯男,在《非誠勿擾》中搖身一變成為陽光暖男,一個帶有東北腔的當事人改頭換面成為《小丈夫》裡客串角色,便知道播出的是幕後劇本寫好的人設。
同樣於2010年開播至今的還有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如今已經成為一檔觀眾認可的高知名度節目,製作組也在不斷創新節目形式,使其擺脫一成不變,未牽手成功的嘉賓不間斷參與的形式也能使一部分觀眾持續收看。對於真實程度,只能說三分真七分假。
由於《非誠勿擾》是一檔在衛視播出的高收視率欄目,為了節目效果,嘉賓要經過非常嚴格的篩選,並不是報名就可以,從面試到安排錄製常常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高質量的嘉賓也需要演員來頂替,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視上看到的嘉賓條件都不賴。
當然也有穿插少數真實的素人,甚至演員在其中牽手成功的也有,並能一概認為它全是假的。
再來看看今年熱門網綜《喜歡你,我也是》,聚焦於生活實態,由明星觀察團討論與推理情感發展走向,素人男女體驗30天甜蜜「同居」生活。
相較於其他情感類節目,該節目看點在於演播廳有趣且具有引導性的討論,更是利用現實生活營造出一種偶像劇之感,讓觀眾自然而然為某某CP「磕糖」。
無論是高檔的約會場所,還是浪漫的甜言蜜語,加之後期剪輯與字幕的加持,想沒有氣氛都難,但現實中這類兼具顏值和收入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儘管選角身份真實,也難保為了節目效果而刻意營造氛圍,畢竟真人秀鏡頭密集環境下難免會有「秀」的成分存在。
這類情感類節目正是抓住了人們喜愛窺屏他人隱私的心理,跌宕起伏的橋段更是吸引了吃瓜群眾的好奇心,因此有時候真假反倒不那麼重要,觀眾看後覺得有樂趣,能夠引起反響和議論,節目製作方的的目的或許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