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廣網上海12月29日消息(記者周洪 林馥榆)作為上海人心目中的「母親河」,蘇州河貫通上海6個城區。如今,昔日的「工業鏽帶」成為今天的「生活秀帶」,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目前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經實現基本貫通。
2018年1月,上海啟動實施第四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逐步實現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貫通工程啟動之初,中心城區(外白渡橋—外環線)蘇州河兩岸未貫通岸線約15.3公裡,63處斷點分布在沿線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截至目前,除個別區段和點位外(三小區兩斷點),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開放。
其中,長壽路橋斷點正按北橫通道的總體節點有序推進;烏鎮路橋斷點正在抓緊施工,按計劃推進。自工程啟動以來,經相關區政府的積極努力,在相關小區業委會、居民代表和全體居民的支持下,以「共建」「共享」為前提,積極溝通與協商,尋求多方共贏的貫通開放方案。
蘇州河兩岸環境品質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全力推動貫通工程基礎上,今年以來,上海市、區政府協同開展沿河建築、綠化景觀、跨河橋梁、防汛牆、碼頭設施、道路立杆和架空線等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在42公裡全線貫通開放之時水域、陸域全面提升。
蘇州河沿線「河窄、灣緊、樓密、路近」,未來將根據濱河地區空間規劃、資源稟賦等條件,在推進貫通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更多類型豐富、彰顯活力、更具「煙火氣」的功能節點,逐步形成一河兩岸「長藤結瓜」的空間格局,打造蘇河兩岸「一區一亮點」。
黃浦段目標是結合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把南蘇州河沿線打造成為一條2.9公裡的有內容、有記憶、有活力的海派博覽風情帶。西段(成都路橋—烏鎮路橋)及東段(外白渡橋—河南路橋)目前已基本建成開放,九子公園、第一加油站、蘇河驛等景觀節點已經成為新的打卡點,吸引了眾多遊人,中段(烏鎮路橋—河南路橋)改造提升工程也在結合北京路街道整體城市更新加快謀劃實施,更多亮點將值得大家期待。
虹口段從外白渡橋至河南路橋近1公裡,是蘇州河最具代表性的濱水岸線,以「最美上海灘河畔會客廳」為目標,打造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處於一江一河匯聚口的上海大廈觀景平臺已經建成開放,郵政博物館、河濱大樓等沿線眾多歷史建築也將陸續進行微更新,未來將成為上海「一江一河」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靜安段以「上海新地標,夢回蘇河灣」為目標,通過綜合改造提升,全線重點打造水岸陽臺、河畔明珠、歷史畫廊等多處濱水公共空間。南岸的「蝴蝶灣」在相對侷促的用地條件下嵌入籃球場等體育設施,新的運動場地豐富了空間功能,北岸的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等重要節點也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亮相。
普陀段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約21公裡的改造任務,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長徵等四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普陀區把貫通與居民小區品質提升、臨河地塊功能轉型相結合,重塑了河濱香景園、蘇堤春曉、半島花園、創享塔、M50園區等生活親水岸線和活力空間示範區。
長寧段全線約11公裡具有長寧人文景觀特色的濱河健身步道,串聯起臨空公園、風鈴綠地、虹橋河濱等6個公園綠地。今年重點推進的海煙物流段已貫通開放,臨空公園與外環林帶的整體開放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新的大型休憩綠地。
嘉定段外環線以東岸線長約700米,未來將結合「南四塊」城市更新打造後工業人文及休閒生態的複合型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