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是農家小菜園最常見的蔬菜,在農村還有好些更好聽的名字,比如「沿籬豆」「蛾眉豆」、「寬眉豆」。
扁豆沿著籬笆或竹竿、牆頭,甚至農村田野裡的電線桿爬藤,開花結莢,花朵像蝴蝶,豆莢寬寬的,肉肉的。「滿架秋風扁豆花」那是最美的鄉村美景。
扁豆有紫莢(豆莢紫色,本文「紫扁豆」)、綠莢(豆莢嫩綠,成熟時白色豆莢變白,本文以「白扁豆」稱之)兩種顏色,這兩種有啥區別呢?種植哪一種好呢?
一、白扁豆、紫扁豆的植物學特徵
扁豆原產非洲,耐熱性強,大約漢、晉時期引入我國,栽培歷史比較悠久的一種蔬菜,其實我國本土的扁豆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
農家小菜園最常見的,扁豆開白花的,豆莢大多是綠色的,成熟時豆莢變白;而開紫花的,扁豆大多是紫色的。
但在栽培中,也有紫花扁豆最初果實綠色,成熟時紫色,總之扁豆的豆莢顏色,跟地理來源,不能作為判斷種質間遺傳差異的依據。
所以呢,白扁豆或紫扁豆,在植物學上都歸為一個「種」,本質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二、紫扁豆花青素含量高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花青素」的營養分析探索,紫色蔬菜越來越受歡迎。紫色蔬菜都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色素「花青素」含量較多。
而花青素是一種抗氧化性能較強的天然色素,其抗氧化能力比維生素C、維生素E等都要搶。
研究發現:花青素具抗血管硬化作用,可阻止腦中風及心臟病的發作。
因此呢,紫扁豆作為紫色蔬菜之一,也比較受歡迎。
三、白扁豆入藥
扁豆的白色乾燥成熟種子「白扁豆」,是一味常用中藥。在《本草綱目》、《中國藥典》中,對其都有收錄。
「扁豆調肝和胃、消暑祛溼、止洩瀉」 《本草綱目》
白扁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數據顯示可達57%,蛋白質、糖類、脂肪及礦質營養元素含量也高。對身體的免疫功能大有裨益。
白扁豆雖然作為中藥材,應用較多,但是大多數對於它的研究,都限制在澱粉、磷脂、多糖等這些營養成分方面,其它化學成分研究資料相對較少。
扁豆作為蔬菜,通常食用部分是它的嫩豆莢,一旦入藥了就老了。農家小菜園,種植扁豆,大多是作為蔬菜種植的,不管是白扁豆還是紫扁豆,也不會特別大。
小範圍種植,看個人喜好吧。如果大面積種植的話,通常會選擇一些矮化、直立的品種,那樣產量高,種植更簡便些。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