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

2020-12-10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能為武漢人民做點貢獻,這也是追尋我學醫時的初心,老婆,謝謝你的理解。」

  「老公,我報名了社區志願者,希望社區不要有人被感染,這樣你的同事就不會那麼辛苦……」 

  …… 

  今年年初,身為江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32歲的柯章敏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武漢的徵程;他的妻子將2歲的女兒交給老人,報名成為一名社區防疫志願者。 

  在抗疫的60多天時間裡,夫妻倆除了日常電話聯繫,還寫下一篇篇「抗疫日記」,藉助文字的力量關心對方、鼓舞對方。質樸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字裡行間的小家與大愛,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近日,柯章敏家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他將赴「戰場」,她連夜從外地趕回

  柯章敏記得,他是1月23日,也就是臘月廿九那天下午接到了醫院通知:疫情肆虐,湖北告急,急需醫護人員支援。 

  報名後,他在微信上給妻子董傑留言:「湖北需要醫生支援,我準備去。」

  幾分鐘後,妻子回復了9個字:「我今晚帶寶寶趕回來。」 

  結婚3年,每年春節別人闔家團圓之際,柯章敏卻因要值班,一次都沒有去過老丈人家。小夫妻倆原本約好今年回老丈人家過年,為此柯章敏還和同事調了班,妻子也帶著2歲的女兒提前回到了位於連雲港的娘家。 

  晚上近10點,妻子帶著孩子頂著寒風,風塵僕僕趕了回來。 

  大年初一下午4點,出發的集結號響起。在妻子、女兒和母親的陪同下,柯章敏來到了集合點,帶著僅夠用十多天的防護裝備,踏上了徵程。 

  事後,董傑和家人說,不是沒有想過阻止丈夫去危險的湖北,但她知道這是丈夫想做、也必須去做的事情,所以只能義無反顧地支持。

  讀他的日記,她有時想笑有時想哭

  1月25日23點多,柯章敏所在的第一批江蘇援鄂醫療隊抵達湖北武漢。除了一些工作人員,大街上沒有一個人、沒有一輛車,如同一座空城。 

  柯章敏的心緊緊拎了一下,武漢的情況很可能比他想得還要嚴峻。 

  第二天,他被分配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這裡病人太多,沒有足夠的病床救治,醫護人員也早已疲憊不堪,江蘇醫療隊的到來,給全院上下都帶來了希望。 

  柯章敏和他的同事們一邊根據流行病防疫要求,對醫院進行了「三區兩通道」的改造,將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醫護通道和半醫護通道分隔開;一邊重新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儘可能增加醫院收治能力,將原先的7個病區擴至12個。 

  在武漢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只要在病房,基本連坐的時間都沒有,加班更是家常便飯;防護服數量有限,穿下就不能脫,柯章敏只要穿上防護服就不吃不喝,也不上衛生間。 

  不想妻子擔心,他並沒有把這些艱辛告訴妻子,而是「盡揀好的說」,如哪個病床患者病情好轉了,又有哪個醫療隊過來支援了等。 

  柯章敏以前就有寫日記的習慣,為了讓妻子安心,他開始用日記記錄自己在武漢的工作和心情感悟。 

  「1月31日,星期五。今天是江蘇醫療隊來武漢的第7天,從進入隔離病房的緊張和激動,到現在從容應對隔離病房裡發生各種突發情況,能為武漢人民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也是追尋我當初學醫時的初心,當患者經過我們的精心治療後,由危轉安時,那種欣喜和成就感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一名50多歲的男性患者入院時,雙肺都白了,在柯章敏悉心治療下,病人奇蹟般轉危為安。出院後,他給江蘇醫護人員送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道:「我們的時代有很多英雄,你們就是離我最近、最勇敢的英雄……」 

  柯章敏將這事寫進了日記裡:「臨床上已經看慣了生死的我們,仍然被武漢人民深深地感動,願疫情早日過去,還善良的武漢人民、湖北人民、中國人民平靜的生活,讓這座城市鮮活起來。」

  疫情發生初期,防疫物資緊張,身在武漢一線的柯章敏更有感受,他將此事寫進了日記裡,不過卻是另一種口吻:「今天到醫院戴口罩時,發現我拿的N95口罩系帶壞了,實在不忍心浪費,悄悄塞進了口袋裡。下班回到宿舍,我用一支籤字筆花了20多分鐘將它修好了。」 

  看到丈夫的日記,董傑有時想笑、有時也想哭,她從字裡行間看到了丈夫的樂觀與堅強,也感受到丈夫身為醫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讀她的日記,他嚇了一跳

  董傑也開始寫日記,回應丈夫。 

  「2月3日,星期一。他和我說病人病情好轉,那一刻他言語中的喜悅之情,我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我的老公最棒,全世界最帥。」 

  3天後,妻子又發來一篇日記,柯章敏讀後卻嚇了一跳。「2月6日,星期四。我報名了社區志願者,首先希望社區不要有人被感染,這樣你的同事就不會那麼辛苦;其次,平日裡我們都會得到鄰居的幫助,現在能出點力也是好的……」 

  晚上回到宿舍,柯章敏擔心地撥通了妻子的電話,董傑在電話那頭安慰他:「我也想為抗疫出份力。你放心,我會好好保護自己和家人,我也和媽說好了,這段時間寶寶和她睡。」 

  妻子是如此支持自己,柯章敏也選擇支持她,他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叮囑妻子注意安全。 

  這天后,妻子正式「上崗」成了一名社區防疫志願者。每天一大早,她與社區其他志願者拿著消毒設備,對轄區樓道、出入口、公共場所進行大範圍噴灑消毒;為準確掌握社區管轄範圍內的外來人口,董傑逐戶電話登記排查外地返寧人員情況;她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接聽隔離人員的電話,給他們安慰和溫暖。 

  在排查過程中,得知一些居家隔離的外地返寧人員購買生活物資比較困難,董傑第一時間向社區反映相關情況,同時與其他志願者一起開會討論,大家群策群力,發動所有渠道,通過線下專人購買、線上網絡預訂等方式,儘可能買到新鮮蔬菜等生活物資,與防疫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一起將生活物資送到生活不便的居民家門口。

  在思念的日子裡,小夫妻倆就這樣靠著一篇篇「抗疫日記」溫暖著彼此,鼓勵著彼此。一字一句裡既是脈脈溫情,也是相互扶持;既有小家的溫暖,也有人間大愛。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茸  

相關焦點

  • 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記「全國文明家庭」柯章敏家庭
    2020-12-09 07:12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
  • 南京這對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
    在抗疫的60多天時間裡,夫妻倆除了日常電話聯繫,還寫下一篇篇「抗疫日記」,藉助文字的力量關心對方、鼓舞對方。質樸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字裡行間的小家與大愛,讓無數人為之感動。近日,柯章敏家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 最美我的家丨平凡事中顯不凡 他們以默默支持書寫不平凡的小家大愛
    最美我的家丨平凡事中顯不凡 他們以默默支持書寫不平凡的小家大愛 2020-12-22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我的家丨建美麗庭院,他們用綠色環保書寫小家大愛
    最美我的家丨建美麗庭院,他們用綠色環保書寫小家大愛 2020-12-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家大愛 情牽家國」2020年揭陽「最美家庭」揭曉啦!
    9月28日下午,由中共揭陽市委宣傳部、揭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揭陽市婦女聯合會主辦,揭陽廣播電視臺承辦、廣東揭陽農村商業銀行協辦的「小家大愛 情牽家國」2020年揭陽「最美家庭」揭曉活動在揭陽廣播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
  • 小家大愛|在疫情面前,愛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非典那年全世界都在保護我們90後,今天就讓我們90後來保護全世界吧」,這是這對小夫妻的願望,也是他們努力奮鬥的動力。同心抗疫共克時艱點擊「閱讀原文」觀看H5,致敬小家大愛!
  • 小家大愛 | 在疫情、在職責面前,媽媽是個合格的護士
    小家大愛 | 在疫情、在職責面前,媽媽是個合格的護士 2020-03-25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畫出你心中的小家大愛
    小家大愛家是什麼?家是深夜裡的一盞燈,家是母親煮的一壺熱茶,家是父親寬厚的背影……2020年的這場疫情,也讓每個人重新思考「家「的意義。有人隔離在家,有人有家難回,有人捨棄「小家「,離家萬裡,毅然走上「抗疫「的前線,只為守護更多的家庭。每個人對家庭都有著專屬的感情孩子也不例外這一次,就讓孩子們用畫筆將愛意塗滿畫紙由「小家出發」,駛向「大愛」!
  • 小家大愛|譚國超家庭:經營小家,捍衛「大家」
    女性之聲特別推出「小家大愛」欄目,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抗疫故事,致敬小家大愛!譚國超和妻子邊靜都是身披白衣戰袍的醫護人員。丈夫譚國超畢業於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在部隊工作20餘年,2018年自主擇業後到陝西省寶雞市高新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工作至今。妻子邊靜是一名主管護師,在寶雞市解放軍聯勤部保障部隊987醫院供應室工作。
  • 小家大愛 | 黃雙鳥家庭:從採購到維修,這個小家為700多名居民...
    小家大愛 | 黃雙鳥家庭:從採購到維修,這個小家為700多名居民「跑腿」 2020-06-12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家大愛|梅竹家庭:全家齊上陣 堅守抗疫第一線
    即日起,女性之聲特別推出「小家大愛」欄目,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抗疫故事,致敬小家大愛!  在河南鄭州的疫情防控一線,有一個家庭三口齊上陣,當起了小區、村落、學校的「守門員」。他們就是2019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的梅竹家庭。這個有愛的家庭,一家三口都是黨員,不僅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更有著多年擁軍孝親的美名。
  • 上喜馬拉雅聽《武漢抗疫日記》阿傑、姜廣濤多位配音大師參與有聲...
    此外,《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用戶在喜馬拉雅App搜索"武漢抗疫日記"即可收聽。《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中收錄的真實故事,來源於疫情期間,新浪微博聯合新浪讀書、央視新聞共同發起#武漢抗疫日記#話題活動,新浪微博認證的29位武漢抗疫醫務工作者、患者、志願者、疫苗志願者在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封閉期間發布的日記
  • 上喜馬拉雅聽《武漢抗疫日記》 阿傑、姜廣濤多位配音大師參與有聲...
    日前,由張文宏、劉醒龍、閻志聯袂推薦的《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正式上線喜馬拉雅,講述武漢封城76天一線親歷者的戰疫實錄。知名主持人華少,專業配音演員、配音導演阿傑、邊江、姜廣濤等人組成超豪華配音陣容,為公益獻聲。此外,《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用戶在喜馬拉雅App搜索「武漢抗疫日記」即可收聽。
  • 小家大愛|在疫情、在職責面前,媽媽是個合格的護士
    面對疫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結核病科護師陳琪香義無反顧加入抗疫隊伍中,前往武漢。她把想對孩子說的話寫下來,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能陪伴在身邊,為什麼總是這樣忙。」同心抗疫共克時艱點擊「閱讀原文」觀看H5,致敬小家大愛!
  • 小家大愛|你們的抗疫舉動告訴我,救死扶傷、奉獻自我是大愛
    丈夫韓華新留隊堅守抗疫陣地,遠在千裡之外執勤。他們的女兒韓婧時刻關注著爸爸媽媽分處兩地並肩戰「疫」的情況,在後方為父母鼓勁加油。她在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中寫道:「在這場全國動員的戰役中,我是最普通的一份子卻也是較為特殊的一個。媽媽,您是一名醫生,所在的醫院是作為武漢市第一批被徵用的定點醫院,您也是第一批上臨床一線的醫生。爸爸,您需要參加各種視頻會議,管理好單位人員的防控隔離。
  • 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抗疫日記
    1月20日,生活在重慶的加拿大人喬納·凱·伍德,寫了第一篇與疫情有關的日記。此後他一發不可收,陸陸續續寫了60多篇「抗疫日記」,這些「抗疫日記」發到網上後,引發了國內外網友的關注。2014年定居重慶的喬納·凱·伍德,如今是重慶外國語學校的教師,熟悉他的人都習慣叫他「凱哥」,因為喬納·凱·伍德自己很喜歡這個「有重慶味」的稱呼。
  • 河北省「最美家庭」的故事:小家大愛 因愛而美
    小家大愛 因愛而美——河北省「最美家庭」的故事■閱讀提示家是溫馨的港灣,是幸福的源泉,是社會的基石。近日,河北省婦聯揭曉了50個河北省「抗疫最美家庭」和100個河北省「最美家庭」。這些「最美家庭」中,既有抗疫醫務人員家庭、公安民警家庭、退伍軍人家庭,也有紮根一線、熱衷公益、助農致富等各類家庭典型。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忠誠履職、勇於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彰顯了守望相助、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踐行「最美」,傳承「最美」。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小家大愛」故事匯|第48期 張榮倉家庭:義不容辭,積極戰疫
    陝西省婦聯「小家大愛 」家庭故事匯欄目為您講述戰「疫」中的最美「家」故事今天>讓我們帶您走近張榮倉家庭疫情襲來,渭南市白水縣中醫院的醫生張榮倉、問嫦寧夫妻倆很快接到通知,連夜從老家趕回醫院,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