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關注英國大學「海外分校」發展現狀:中國大陸成熱門

2020-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29日報導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22日刊登題為《西方名校到你家:英國大學「海外分校」插旗熱》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如果一個中國學生想在馬來西亞讀英國大學,可能嗎?不僅可能,還有許多選擇。高等教育的私有化與市場化,伴隨著全球化時代下,時空距離縮短與跨國成本降低,使得越來越多學生有能力離開母國取得國外學位,進一步帶來大量的學生跨國流動與知識交換。而現在,不僅學生,連大學與學位本身都在進行跨國流動。

這些具有跨界、境外、無國界特徵的教育相關流動,統稱為「跨國教育」,其形態也愈發多樣。其中迅速擴張並且引人注目的是大學海外分校。

英國大學中,諾丁漢大學率先開啟風潮,早在2000年便於馬來西亞設立分校,隨後於2004年在中國寧波設立寧波分校。圖/新華社

遍布全球的海外分校在2000年時只有84所,到2016年時已暴增到超過200所。

留英也沒那麼好?「國際學生」減少的警訊

有英國研究指出,有跨國教育經驗的學生較受僱主青睞,他們普遍有較好的英語、溝通與分析能力,設立國也受惠於更多元的課程,提升高教品質與人才技術培養。

然而,設立海外分校背後反映的其實還有:英國高教產業近年的結構性隱憂,以及設立國的高教發展策略。促使英國大學設立海外分校的動力,除了前述好處與追求國際化外,部分來自對未來的擔憂——尤其是未來國際學生人數下降的可能性以及脫歐衝擊。

國際學生的人數有多重要?平均來說,學費收入佔英國大學總收入的一半,國際學生人數——或者說學費收入——減少的可能性,已經使各校警覺到分散財源與風險的必要性。

近年來,英國政府對國際學生態度並不友善。不僅限縮學生籤證,試圖減少淨移民人數,也在2012年取消畢業後可留下一年找工作的「學成後工作籤證」。圖/路透社

第二個原因當然就是脫歐。脫歐對歐盟學生人數的影響早已發酵,雖然脫歐後歐盟學生需付的學費將大漲,但人數的降幅恐將遠高於學費漲幅,造成總收入減少。

海外分校有風險:高品質管控,成本回收慢

但跨國教育也不是沒有風險,其中最大的隱憂即是「品質管控」。跨國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教學品質。海外校區要成功,必須說服學生相信在海外校區得到的教學品質與學習經驗與在英國相當。

然而,海外分校的經營與教學策略由母校一手包辦,所需負擔的時間與財務成本都相當高,回收緩慢。連諾丁漢大學的高層都表示:「如果動機是要賺錢,那(設立海外分校)真的不是一門好賺的生意。」

中東與亞洲國家的「海外分校」熱潮

英國大學的海外分校,使學生近在咫尺就能得到英語教育與英式教育服務,這在亞洲和中東地區有高度吸引力。

從設立國的角度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海外分校較多的國家,往往將海外分校視為刺激經濟、培養人才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策略中的一環。

馬來西亞早在1988年就有第一間海外分校進駐;新加坡於1998年跟進開放,2002年積極向海外大學招手;中國大陸則在2003年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開放國外大學與當地機構合作設立分校,近年更大力鼓勵邀請國外頂尖大學設置分校,以提升高教品質。

然而海外分校在各地的境遇大不相同。新加坡政府大力補助的多間海外分校黯然離場。

打頭陣的諾丁漢大學海外分校目前學生人數最多,中國寧波校區有近8000名學生,馬來西亞有5000名學生。圖/新華社

反觀中國大陸的海外分校,各地方政府的配合與投入吸引不少當地學生就讀,成功達到合作與交流的目的,同時也招收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

海外分校的國際化與當地化

海外分校通常不會把母國大學所有的科系通通搬到海外。多數海外分校瞄準特定學生族群,提供特定科系課程選項,主攻小眾市場,以降低財務與名聲風險。

回到大學的國際化趨勢上,最後一個思考是:如果大學繼續「國際化」下去,我們還能稱這些大學為「英國大學」嗎?像是在中國大陸的海外分校,以融合英美大學的教學品質與內容,加上具有「中國特色」的校風環境,成功吸引優秀學生,國際學生也倍數成長,在處處都有海外分校倒閉的各國之中,保持零倒閉的紀錄。

不過大學與其所在地常常有著難以分割的地緣關係,就像我們很難想像不在牛津的牛津大學、或不在倫敦的倫敦政經學院。母國校區的經驗或許是海外分校難以完全複製的。同時,這樣的文化經驗又該如何被評鑑系統評估?母國大學與設立國之間的平衡如何拿捏?都是英國大學紛紛追求國際化之餘,該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中國大學的海外分校
    20 世紀 90 年代是馬來西亞經濟開始尋找新的發展途徑而非出售傳統自然資源的時代。多年來,馬來西亞不斷增加的國際學生數量證明了該計劃在全球教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呈現有效性。特別是,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招收優秀的國際學生;入讀的中國學生是「高考一本生」(即中國國家高考中的頂尖學生)。
  •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動工 系中國第一所海外大學
    中國首所海外大學——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17日在馬來西亞正式開工。據水電七局海外事業部消息,10月17日,中國電建「川軍」水電七局承建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破土動工,標誌著我國第一所海外大學正式誕生。上世紀50年代,廈大設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海外函授部,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遠程教育,培養了許多馬來西亞華裔大學生;2003年初,廈大與馬來西亞最高學府馬來亞大學結成姊妹校,廈大設立了專門的馬來西亞研究所,馬來亞大學也設立了專門的中國研究所。
  • 筑波大學將在馬來西亞開設分校 成日本大學的第一所海外分校
    人民網東京10月29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27日,筑波大學向日本媒體透露,筑波大學將於2022年9月在馬來西亞開設海外分校。成立後,這將是日本大學在海外開設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所海外分校。海外分校主要招生馬來西亞的學生,設立掌握文科和理科基本知識的「文理學院」。課程主要用日語授課,每年招收160人。據悉,下個月日本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將正式公布此消息。為了讓當地學生學習勤勉等價值觀,以日本為榜樣在倡導「東方政策」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力促日本大學在馬來西亞開設分校。
  • 北大在牛津開分校 大學開設海外校區是必然趨勢?
    根據規劃,北大牛津校區將主要招收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學生,第一年在牛津校區學習,第二年到深圳主校區學習。學生修讀北京大學的金融學、管理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專業課程重點關注中國經濟金融市場與中國企業管理特色。各專業學制兩年,通過在兩國的學習,所有學生不但掌握了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而且可以近距離的觀察中國的改革發展和實踐。
  • 中國大學開設海外校區是必然趨勢?
    《留學》記者了解到,北大滙豐商學院牛津校區位於英國牛津市西南的博士高地,距牛津市約15分鐘車程。原為始建於1880年的一座佔地約6萬多平米的英式莊園。根據規劃,北大牛津校區將主要招收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學生,第一年在牛津校區學習,第二年到深圳主校區學習。學生修讀北京大學的金融學、管理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專業課程重點關注中國經濟金融市場與中國企業管理特色。
  • 臺媒:中國掀「遊學熱」低齡化是趨勢美國依然熱門
    學者專家指出,「遊學熱」與大陸國民收入增加,以及生活方式轉變有密切關係;對於有意把子女送出國留學的家庭而言,「遊學」往往被視為提前的體驗。不久前,一篇以《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為題的文章刷爆大陸家長的朋友圈。文中一位在企業擔任高管的媽媽感慨地說,暑期裡在廣州上小學的女兒,一項重大支出就是美國遊學,10天花費掉2萬元。
  • 英國大學珠寶設計專業為何成熱門?
    編者按:近幾年,英國大學珠寶設計專業開始走紅成為留學生歡迎熱門專業。可是,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包裝設計、園藝設計……眾多設計類科目中,珠寶設計有何優勢呢?近幾年,英國大學珠寶設計專業開始走紅成為留學生歡迎熱門專業。可是,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包裝設計、園藝設計……眾多設計類科目中,珠寶設計有何優勢呢?
  • 臺媒關注大陸電視劇出海全球「圈粉」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臺媒稱,一些陸劇推出國際版海報,凸顯海外市場已被視為大陸影視產業繼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指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本網注)新媒體之後的下一個市場藍海。
  • 臺媒: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
    島內各界人士分析認為,中共十九大重申「兩岸一家親」,表達了對臺灣同胞的尊重,願意率先同臺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贏取臺灣民心方面無疑是成功的。經常往來兩岸的臺商,對於兩岸發展現狀有著最直觀的感受。資深證券經紀人王士誠近年來因為業務需要,多次前往上海等地,親眼目睹大陸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實地觀察,才會有正確的觀感。」
  • 英國大學海外申請學生中大陸和香港學生佔比最大
    英國大學海外申請學生中大陸和香港學生佔比最大   中新網2月2日電 據歐洲《星島日報》報導,1月15日為英國2013年秋季大學入學申請截止日期,儘管大學從今秋開始再增收學費,申請入學的貧困學生人數卻是歷來最高。
  • 臺媒:大陸銀髮海淘族最敢花錢 一單常超5000元
    臺媒:大陸"銀髮海淘族"最敢花錢 一單常超5000元  責任編輯:王惜夢  核心提示:以海淘進口地區來看,日本、美國、南韓、德國、澳大利亞成為大陸進口消費最熱門國家,在天貓國際年度成交中分別佔比19%、18%、14%、8%、8%。
  • 2019年英國私立學校權威報告,3分鐘了解英國私校現狀
    報告從學生成績、師資、學費、生源國、男女比例、學校設施、畢業走向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讓家長更深入、更透徹地了解英國私立學校的現狀。且隨UVIC一起看看這份寶藏報告。另外,報告裡公布了ISC學生考取的TOP20的英國高校名單及比例。其中,包括G5(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內的共計17所羅素集團的高等學府皆榜上有名。
  •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人滿為患」引各方關注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人滿為患」引各方關注   中國留學生以倍數增長  據調查,2001年在謝菲爾德大學留學的中國人(指中國大陸)有285名,每年穩步增加,2007年已增至733人,三分之二為碩士生。此後,該大學招聘說漢語的員工,擴大在中國的中介網,每年招收的中國學生大幅上升,2010年後更是成倍增加。
  • 英高留學|又有英國頂尖私校要來中國開分校了!
    又有英國頂尖私校要來中國開分校了!目前有哪些英國私校在中國大陸開設了分校?跟著主頁君一起來盤點一下吧~博耐頓女校,全英最好的女校之一,也是英國唯一一所全寄宿女校(2021開始,Year9和Year12將有少數走讀),位置在有「英格蘭花園」之稱的肯特,風景和環境優美。安妮長公主,曾經入讀這所頂尖的女校,最終還參加了O-Level和A Level的成績。
  • 中國成為英國名校海外最大申請及錄取國!英國留學這些信息要了解
    去年申請劍橋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有1184人,比上一年增長了33%。同比2015年增長了整整一倍多。去年劍橋大學中國大陸地區獲得offer220人,最終錄取160人,成功錄取率為13.5%。英國牛津大學2017-2019三年間,中國大陸地區總申請人數為3943人,獲得最終錄取377
  • 臺媒:大陸科技公司招募AI人才 待遇福利比矽谷好
    (原標題:臺媒稱大陸科技公司高薪招募AI人才:待遇福利比矽谷好)   參考消息網
  • 臺媒稱大陸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求職競爭激烈
    臺媒稱大陸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求職競爭激烈 2017-10-22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 臺媒稱,過去,海外留學經歷曾是大陸就業市場一塊重量級敲門磚,但近年來隨著海外留學人數的增多,大陸留學從「精英化」逐漸走向「大眾化」,海歸在求職市場的絕對優勢也漸漸淡出,甚至有家庭花費上百萬元送子女出國留學,回國後竟面臨難找工作的囧境。
  • 臺媒炒作大陸資本「悄悄控制」高雄港
    【觀察者網】臺媒《風傳媒》網站9月26日炒作,臺最大港口高雄港部分碼頭已被大陸資本「滲透」。高雄港(臺「交通部」觀光局圖)《風傳媒》稱,現階段臺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業別項目」並未開放大陸投資船務代理業,日本《日經亞洲評論》提醒稱,今年7月,原代理商臺灣東方海外已被註冊在百慕達的東方海外(代理)公司買下,百慕達東方海外註冊人為徐定心,徐並擔任臺灣東方海外新任董事長。徐定心同時還是大陸在臺公司中國遠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國遠洋企業」)的董事長。
  • 蔡英文用「新南向」對抗大陸 臺媒:扼殺臺灣前途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來源:臺媒資料圖)海外網5月16日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於昨日(15日)圓滿閉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達成多項共識。對此,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在《中國時報》上撰文表示:「在我們這代生在抗戰時期的人眼裡,中國真的站起來了。」反觀臺灣,蔡英文當局還抱著「對抗大陸」的想法,只會扼殺臺灣人的前途。文章摘編如下:與大陸相比,臺灣仍活在目光短淺的小確幸中,甚至還自以為是地鄙視大陸。其實,臺灣有不少人不願抱殘守缺,但執政者卻帶頭當夜郎,還處處限制拒絕做夜郎的人民。
  • 臺媒:蔡英文派宋楚瑜出任APEC特使 被大陸否決任命
    臺灣「中央社」稱,當前兩岸關係停滯,屆時如果是宋楚瑜出席,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人的互動,將成各方矚目焦點。 《旺報》報導稱,據了解,陸方主張以APEC《諒解備忘錄》及慣例來處理。備忘錄規定,因臺灣以經濟體名義參加,只能派財經部門負責人;而「慣例」是指年會主辦國事前要求臺灣提出代表人選,私下徵得大陸方面同意,三方在交涉達成共識後,由主辦國發出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