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跌宕起伏的群山,放眼望去是滿眼的綠,當熟的臍橙和尚帶青尾的沃柑,或沉甸在枝頭泛出黃澄澄的誘人金色,或掩藏於青翠綠葉間探頭探腦好似在垂問何時才能瓜熟蒂落,橘林裡幾百工人或在用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剪下已糖足色滿的臍橙,或三三兩兩肩挑滿筐的熟果穿行在果園小道中……
「今天共6車,每車10噸,都發往廣西富川。」12月1日,湖南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社灣村紅山萬畝柑橘產業園採摘現場,富隆公司副總林家俊邊指揮工人裝車邊與記者交流。
跌宕起伏的群山,放眼望去是滿眼的綠,當熟的臍橙和尚帶青尾的沃柑,或沉甸在枝頭泛出黃澄澄的誘人金色,或掩藏於青翠綠葉間探頭探腦好似在垂問何時瓜熟蒂落。橘林裡幾百工人或用雙手上下翻飛剪下已糖足色滿的臍橙,或三三兩兩肩挑滿筐的熟果穿行在果園中……
「這是多年未見的農業生產大場面了!」白芒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福保不無感慨地表示,「以前這裡可都是荒山野地,做夢也沒想到呀,現在還真成了老百姓心坎兒上的金山銀山了。」
哪怕背上千古罵名 也要把土地流轉出來
「要想脫貧摘帽,要想致富奔小康,只有引進和發展產業。而發展產業,土地是關鍵,對於農民來說,土地是命根子呀!如何讓鄉親們把自己的『命根子』流轉出來,我們真是脫了一層皮。」採摘現場,紅山自然村支書周其芬拉開了話匣子……
紅山村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東北方向,曾被入列為國家級貧困村。如何脫貧摘帽?如何致富奔康?困擾瑤山千百年的難題不僅是紅山人的課題,也是當地黨委政府面臨的新時代考題。
機會還真是來了。2014年,某公司意欲到紅山發展水果種植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白芒營鎮駐村幫扶幹部與紅山村支部立即召集全村群眾開會,準備把低產低收的一些松樹和油茶林地流轉出來,發展水果種植。議題才出,會議現場就亂成一鍋粥。「土地一租就是幾十年,跟賣給別人有什麼區別?用租金當買金,土地變成別人的,賣田賣土的事我們不幹」「好好的油茶樹砍了種水果,你們這些人想起一出是一出,到時候不結果子,人家拍拍屁股走了,租金問誰要?茶油問誰要?」……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連凳子都撬翻了。第一次土地流轉動員會就這樣不歡而散。
村支兩委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大家經過認真商討,下了死決心:「為了全村脫貧致富,哪怕背千古罵名,也要把土地流轉出來!」緩衝一段時間後,周其芬組織村民代表和村幹部到廣西等多個土地流轉、農業產業發展成熟的地方學習參觀,再挨家挨戶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大部分村民的工作還是做通了。當年冬天,紅山集中流轉出土地1700畝。
梧桐已載好,只待鳳凰來。
其後整整七個月,周其芬帶著村幹部和村民們漫山漫嶺砍雜樹搬石頭,翻土鋤根,滿以為這樣後,滾滾財富就會湧進村民的口袋。然而,一件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家都傻了眼:原來的意向公司以當地沒有可成片開發土地為由毀約。這個當頭棒喝讓周其芬徹底蒙圈,相當於好不容易才有了的「土地流轉」和已流轉出來的1700畝地成了一個笑話。
「那段時間,我們削尖腦袋引進和接待了無數老闆,有穿皮鞋的、也有穿草鞋的……但沒有一個老闆答應一次性租賃土地1700畝。」之後周其芬咬緊牙關禮拒了更多,「只有規模發展,我們才有出路!」
2016年,閒置一年多的土地終於等來了「意中人」。
這一年,縣裡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伍繼承和縣人大主任陳槐權等領導就紅山這1700畝土地慕名找到廣西富川富隆果業有限公司老總林家盛洽談合作事宜。結果一拍即合:富隆公司當年就進駐紅山,以水田600元每畝、旱地400元每畝、林地250元每畝年租金的標準租賃了紅山村的大部分土地,並以五年為一個時間段遞增,紅山當年就獲得土地租金43.6萬元。紅山的「紅利」同時催化帶動了周邊黃泥塘、五洞、八洞等村,2017年以來,富隆公司對這幾個村的閒置土地一併流轉了過來,總面積達到萬餘畝。
「現在這裡的老百姓每年土地租金就有幾百萬元,回過頭來想想,大家都認為這步棋還是走對了!」周其芬黧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微笑。
要麼不做 要做就做最好
「紅山的春天已經來臨。今後的日子,這裡必將四季常春,每天都是豐收節!」 開工當天,富隆公司老總林家盛的開場白令大家熱血澎拜。據了解,富隆公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集水果種植加工、冷藏保鮮、市場流通、農資配送塑料果框生產和出口貿易一體化的資源型農業生產企業。
春天既已來臨,希望就在眼前。江華縣委、縣政府迅即研究決定,與富隆公司共同把以紅山為核心、輻射白芒營鎮洪泥塘村、大路鋪鎮五洞村、八洞村等村連片10000多畝的流轉土地推進建設為紅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高薪聘請湖南現代農業研究所編制了《紅山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實現園區基礎設施一體化安排,產業一體化布局和工作一體化推進,共同打造紅山園區。
與之同時,按照「田成塊,路相連,渠相通 」的要求,修建園區主幹道3公裡,機耕道20公裡。在扶貧後盾單位的助力下,實施了坡耕地治理項目,完成了園區內塘尾水庫除險加固、清淤及土地梯田形狀整理,修建了灌溉水池、水渠,安裝滴灌等設施。
荒山旱地起宏圖,流金淌銀紅山村!「截至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以沃柑等16個特色柑橘品種為主的水果種植5000畝。掛果後,2月有鮑威爾臍橙,4月有輪晚,6月有血橙,8月有特早1號,9月底有南豐蜜桔,10月有臍橙,12月之後還有皇帝柑、砂糖橘。一年四季都有果實成熟,四季花果飄香不是夢!」林家盛用心用情描繪著紅山的未來,「未來,我們想將這個產業園建成一個集採摘、徒步、垂釣、山地自行車、民俗風情表演、農家樂於一體的複合型沉浸式農業旅遊綜合體,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更早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共同致富奔康
「現在村裡很難看到打牌賭錢的人了,大家都在做事。」今年60歲的王石英告訴記者,她家土地流轉每年能得到1萬多元的收入,自己和老伴幫富隆公司做事每天有140元的工資。「早已穩定脫貧,現在的目標是奔小康。」在紅山,像王石英這樣常年被富隆公司聘請的工人有64人。
「隨著園區規模以及農旅融合發展的不斷壯大,就業人數也會隨之增加。三年後,園區每年可解決就業崗位1500人以上,臨時用工2萬個以上,可增加他們的工資性收入4000萬元以上。」林家盛扳著手指與記者算起細帳,「這可是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紅利哦。」
「產業進了村,農民變工人。富隆公司的成功引進,真正實現了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目的,也實現了村民在自家門口就能就業的願望。」白芒營鎮黨委書記陳葳表示,「鄉村振興,產業是重點。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的收入才能穩定增長。接下來,我們將會把『紅山』經驗在全鎮繼續推廣,更早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共同致富奔康!」
(劉佑祥 楊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