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這句話實則是在用魚和熊掌之取捨,來闡明自己的義利取捨觀,當義與利出現衝突,需要取捨的時候,孟子認為應該毫不猶豫選擇義。通過分析孟子思想,拋棄利,這也是孟子「大丈夫精神」的體現。
1、魚與熊掌取捨間孟子的義利取捨
在《孟子》一書中,記錄著孟子這樣一句話: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句話相對比較好理解,大意就是,魚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但是兩個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捨棄魚,去獲得熊掌。生命和道義都是我想要的,但是如果到了必須犧牲才能維護自己的道義時,君子會毫不猶豫捨生取義。
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到孟子在義與利之間的取捨。其實,從這句話來看,我個人認為,魚和熊掌,對於人來說都是利,但是孟子卻說當魚和熊掌之取捨遇到衝突,只能選擇一個的時候,會選擇熊掌。個人認為,孟子還是承認人在不違背道義的情況,一個東西對自己有利,一個對自己更有利,人肯定會選擇更有利的東西,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前面孟子用魚和熊掌表明了人在面臨二者只能取其一的情況下,會趨於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東西,這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後面,孟子又說,生命和道義發生衝突的時候,人應該選擇道義,這一點,就顯現出孟子之與眾不同了。
按照常人的觀點,自然是「活著」更重要,但是按照孟子的觀點,一個人的氣節,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孟子把道義拔高到了最重要的地方,認為道義甚至高於生命。
基於此,我們不難得出,在孟子心裡,一定程度上,道義屬於「熊掌」,生命屬於「魚」,「熊掌」比「魚」更加珍貴難得,道義比生命更加珍貴。
2、「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之義利取捨,符合孟子之大丈夫淨勝
孟子讚美大丈夫精神,認為大丈夫是從義而動,而且仁愛眾人的。在孟子心裡,一個擁有大丈夫精神的人,做事之準則絕對不是這件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利益,而是這件事情做了會不會違背道義。
孟子之大丈夫精神,是不求私利的。因而,從孟子之大丈精神來分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上下文,我們不難看出,孟子將道義看成是比魚珍貴的熊掌,雖然義和利都想要,但是當義和利發生衝突的時候,擁有大丈夫精神的人會毫不猶豫選擇比「利」珍貴的「義」。因為在大丈夫精神之君子心裡,「道義」本來就比生命重要。
3、總結:孟子借魚與熊掌之取捨對比來聲明,道義的重要性
結合孟子之大丈夫精神對「義」的重視,我們不難看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看似是在說魚和熊掌之取捨,但是通過結合孟子之重義思想以及該句話後半段之「捨生而取義者也」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孟子實則在借魚和熊掌之取捨來表明,利如魚,義如熊掌,魚和熊掌都是好東西,但是熊掌更加珍貴難得,就如「義」也珍貴難得一般。所以,面對義和利衝突的時候,要毫不猶豫舍利取義。
我是顏小二,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