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馮雙 通訊員 徐尤佳) 人有「三急」,尿急便是其中之一,不能憋尿也是一項健康常識。只是,如果一個人長時間的尿急、尿頻、尿不盡,那就要考慮是否是泌尿系統出了問題。
杭州市中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張敏鷗提醒,尿路感染不能忽視,但不能亂吃消炎藥,以免對膀胱和腎臟造成損傷,甚至為大病埋下禍根,比如尿毒症。
不重視尿路感染
最終演變為尿毒症
大約從三年前,45歲的馬女士感覺小便次數明顯增多,還經常乏力、臉色差,開始認為是人到中年抵抗力下降,或者是吃不好導致營養不良,就沒有放在心上。
這段時間,馬女士發現自己尿頻更加嚴重,每天要起夜好多次,在家人的建議下,她來到杭州市中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顯示,馬女士的尿白細胞1個加,尿比重低,血色素偏低,血肌酐超過400umol/L,腎臟B超顯示,她的雙腎已經明顯萎縮了。
最終,她被確診為貧血、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腎衰,也就是尿毒症。得知診斷結果,馬女士猶如遭受了晴天霹靂,她想不通問題出在哪裡。
在進一步的問診中,張敏鷗了解到,馬女士年輕的時候就出現過尿頻、尿急、尿痛,有時候吃點消炎藥,好像好一些,停掉之後又會隱隱發作,偶爾還會腰酸、發低燒。張敏鷗判斷,馬女士最初的排尿問題或許只是尿路感染,因為沒有及時治療就演變成了慢性腎盂腎炎,進而惡化成腎衰竭尿毒症。「這是有20多年病菌積累而成的。」張敏鷗遺憾地表示,因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馬女士今後只能靠透析維持生命。
腎衰竭患者中
10%有過尿路感染
馬女士的情況讓人惋惜,然而,在門診中,這樣的病例並不是少數。張敏鷗介紹,她每次門診要看四五十個病人,有一半的人都有腎功能受損,其中又有很多是因為沒把尿路感染當回事。
「尿路感染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男女發病比例為1比2,這種病在有尿路結石、多囊腎、膀胱輸尿管反流、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絕經後女性中容易反覆發作,30%的患者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張敏鷗說,根據最新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在我國,10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腎病,慢性腎病的發病率為10.8%。而腎衰竭患者中,曾得過尿路感染的病人大約佔了10%-20%。
她解釋,尿路感染後,細菌可能會上行,引起腎盂腎炎,久而久之發展為尿毒症。慢性腎盂腎炎導致尿毒症的發生率為18.6%到37%,這個比例並不低。而門診中,不少人因為體檢發現異常,初次入院就診就已是腎功能衰竭,追根溯源,許多人都曾有過尿路感染病史。
「衛生習慣、熬夜、睡眠不好、工作壓力大等,都容易導致尿路感染反覆發作,早診早治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改善生活質量,帶病延年10年、20年不是問題。」張敏鷗提醒,除了注意清潔衛生、多喝水之外,一旦有尿路感染不要自行購買消炎藥服用,這種行為很可能更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