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熱點丨你戴口罩的人臉照片正被搜集販賣!2毛錢一張,要多少有多少
疫情之下,戴口罩成為了所有人日常外出,或在辦公場所的必要「裝扮」。不過,你可能想不到,自己打卡考勤或者發在社交平臺上戴著口罩的臉部照片,正被一些人搜集並在網絡上兜售。有賣家對記者表示:「我手裡有幾十萬張戴著口罩的人臉照片,2毛錢一張,十萬張以上有優惠。」
目前,戴口罩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實際中已被應用,因此,戴口罩的人臉數據洩露同樣會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告訴中新經緯,人臉信息與身份確認綁定,如果人臉圖片被違規使用,公民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安全都有可能受到損害。
「戴口罩的人臉照片,要多少我有多少」
賣家A表示,他手裡大概有2萬張戴口罩的人臉圖片,「一半是從網絡上爬(蟲)的,一半來自於現實世界。」該賣家說,「爬的那些照片,有的是模特,有的是公開的人臉數據集;而現實世界那部分,則是人們上班打卡或進出小區門禁時拍的面部照片。」
該賣家口中的「爬」,指的是「網絡爬蟲」,即按照一定規則、自動抓取網上信息的程序或者腳本。有人將爬蟲比喻為探測機器,模擬人的行為去不同網站溜達,再將看到的信息背回來,「就像一隻蟲子在一幢樓裡不知疲倦地爬來爬去」。
賣家A發來的例圖
而至於是如何獲得這些真實世界戴著口罩的人臉圖片的,該賣家沒有直接解釋,只是表示「就是打卡獲取保存下來的,而且都是年後(拍)的,時間很新,你肯定在網上找不到。」
該賣家說:「我們平時用這些照片做戴口罩人臉識別的算法訓練,你確定要的話,口罩佩戴識別算法源碼加上數據集一共1000元,單要人臉數據集的話也是1000元,都在網盤裡,隨時可發連結。」
賣家B則向中新經緯記者介紹,他手裡的戴口罩人臉圖片則來自於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據該賣家介紹,他手裡有幾十萬張這類照片,「你需要多少我就有多少,2毛錢一張,十萬張以上有優惠。」
與賣家B的聊天截圖
賣家B發來的例圖
隨後,該賣家發來了幾張例圖。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這幾張例圖均為自拍角度,照片中的人物戴著口罩,均使用了不同程度的美顏。
網上獲取人臉照片違規嗎?
對於上述賣家出售人們上班打卡或進出門禁時拍的面部照片,一位律師人士對中新經緯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賣家是如何獲取這些人臉數據的,可能是買的,也可能是入侵監控或考勤系統獲取的。但不論怎樣,未經授權,獲取公民面部照片,並出售獲利,是違法的。
而從網絡上爬蟲,或者從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獲取他人人臉照片,是如何實現的?又是否違規呢?
賣家B對於是如何搜集到這些照片的,沒有作出解釋。
在某頭部電商平臺做圖像識別的工程師明成(化名)平時接觸大量的人臉數據,他告訴記者,通過爬蟲技術,從網絡上抓取公開的人臉照片數據完全可以,「現在一些國外實驗室已經公開了很多人臉數據,網上就可以下載。還有一些,比如網購平臺上賣口罩的店鋪,可能會拍攝一些模特圖片作展示,這些照片也是可以抓取的。至於直接從朋友圈、微博獲取照片,據我了解,目前實現不了。這些賣家大概率是一張張手動搜集的,圈內流通,不斷豐富圖集,或者直接從別處買來的。」明成說。
上述律師表示,他人上傳到社交平臺的圖像,只是這些肖像權人在行使自己的肖像權,如果沒有明確授權他人使用的,任何人出於商業目的而進行使用,肯定是會侵犯他人肖像權的。
胡鋼表示,從理論上講,所有從網上抓取數據的行為都應該得到權利人的許可,如果用於商業化則要支付一定的報酬。「比如在朋友圈這種特定系統內,對於肖像,其他人僅有看的權利,沒有使用或售賣的權利。如果未經授權許可將肖像用作他用,就算侵權。」胡鋼說。
如何保護自己的「臉」?
在目前全民戴口罩特殊背景下,戴口罩的人臉識別技術已被開發出來,並得到了廣泛應用。百度、小米等公司均已將戴口罩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辦公園區。
這意味著,在機器面前,戴口罩已不能有效阻擋面部信息,戴口罩的人臉數據洩露同樣會造成很大安全隱患。
上述賣家A告訴中新經緯記者,這些戴口罩人臉圖片被買走大多是用作訓練算法的精準度。「做戴口罩人臉識別的算法模型,肯定需要海量的戴口罩的人臉信息不斷訓練。」賣家A說。上述律師人士則表示,除了用作機器學習訓練,這些包含人臉信息的照片還有可能被用於申請信用貸款,甚至註冊公司等。
胡鋼建議,公民應謹慎在網絡平臺上公開自己的高清照片,人臉信息使用的種種行為,比如公民手持身份證照片的使用,都應該納入法律的監管範圍內。胡鋼建議,可以借鑑國外機制,建立個人信息及隱私保護的專職機關,承擔相關權利管理和保護職能,既授權他人合理使用,又能依託公益性集體訴訟,追究違法使用者的懲罰性民事賠償。
「公民如果發現自己的臉部信息被冒用,可以向消協、工信、網信等部門投訴,必要的話,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胡鋼說。
延伸閱讀>>>
朋友圈裡各種「秀、炫、曬」 留神洩露隱私惹災禍
你知道嗎,有些行為可能會洩露個人的相關信息,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看到、利用,將造成家中或個人財物被盜竊,甚至危害自己和家人人身安全。
那麼,玩手機、曬照片究竟有哪些禁忌?
不要曬火車票、飛機票、登機牌:很多人出差、旅遊都喜歡拍下火車票、登機牌等,發到朋友圈裡曬一曬。一些自我保護意識強的人會將姓名進行模糊處理,票面上的內容卻未曾留心。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機票和火車票的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含有乘客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等,有被人竊取個人信息的可能。所以,為了安全,票據不要曬,也不要隨意丟,最妥當的處理方法是撕掉。
不要曬護照、家門鑰匙、車牌:含有這些信息的照片會透露你特定時間所處的特定位置,也會透露你的生活圈範圍。
不要曬位置:如果在朋友圈裡發布了帶有位置信息的圖片,將容易暴露真實的個人住址,使壞人的作案成功率直線飆升。
不要曬孩子照片及姓名:在現實中,很多騙子與被害人素不相識,如何能將孩子和媽媽的名字叫出來,還擁有兩人的照片呢?原因在於微信中「附近的人」這個設置。
愛曬孩子照片的父母們,不妨限制一個分享的範圍,以分組的形式分享給親人看。
不要曬家中老人照片:曬家中老人的照片,會讓壞人有更高的機率把他們認出來。如果有人突然對老人說出他孫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條謊言,都能輕易讓老人掏出半輩子積蓄。
手機使用竅門請掌握
「附近的人」請關了:微信上「附近的人」的功能,可定位你的位置。可依次點擊「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附近的人」選擇「關閉發現頁的入口」。
「允許查看」請關了:在微信「隱私」選項中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十條朋友圈」。
手機丟了莫慌亂:致電運營商(中國電信10000、中國移動10086、中國聯通10010)掛失手機號;致電銀行凍結手機網銀;解除支付寶95188;解除微信110.qq.com。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 素材來源:中新經緯、江蘇網警、新華網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