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工智慧在骨科領域的應用
杭州2018年5月12日電 /美通社/ -- 5月11日,在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以下簡稱CAOS)年會上,唯醫聯合阿里雲共同主辦了骨科人工智慧研討會。CAOS會長王巖、阿里巴巴達摩院技術總監謝宣松、唯醫創始人兼CEO劉崢嶸,上海長徵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教授吳海山等眾多骨科專家,從技術、醫療服務、醫院管理等多方角度發表了觀點,並共同啟動了「骨科AI種子計劃」。
CAOS會長王巖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慧與醫療行業結合是大勢所趨,具有顛覆性、革命性的意義。人工智慧在骨科領域的應用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在骨科診療的各個環節,人工智慧的參與都將極大提升效率和體驗。醫生和人工智慧共同協作,將創造無限可能。」
試水半年,骨科人工智慧閱片交上90分答卷
2017年12月,為響應國家政策對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領域的號召,唯醫與阿里雲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基於自身的資源和技術背景,合作開發以骨科智能影像解讀為切入點的骨科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
為了驗證過去五個月的研究成果,本次研討會上,到場的450多名骨科醫生和骨科AI智能閱片系統進行了一場「人機大戰」。該環節從現場醫生上傳的上百張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正位x光片裡隨機選取了10張作為「考題」,根據Kellgren&Lawrence分級標準,設置0-4級選項。現場醫生和AI輔助診療系統在規定的30秒鐘內,對每張片子進行判斷和選擇,上海長徵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吳海山教授公布標準答案並進行深度解讀。
吳海山教授首先肯定了人工智慧的價值和趨勢, 同時他認為醫生和人工智慧一定不是替代與被替代的關係。吳教授表示「醫生看到的不僅僅是片子,更是這個片子承載的這個人以及個人背後的家庭,能夠看到這個人背後的社會對他的影響。」
勢在必行,骨科AI輔助診療應用價值全分析
研討會環節,阿里巴巴達摩院技術總監謝宣松、唯醫首席醫療官趙輝、甘肅平涼市中醫院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禹濤分別從技術、AI與醫生的關係、以及AI賦能基層醫療的角度分享各自觀點。
阿里巴巴達摩院技術總監謝宣松表示:AI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在客觀、標準的模式下可以實現高精準度,在效率、學習能力上也有擁有人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在醫學上它仍然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他強調,雖然此次「人機大戰」AI表現非凡,但骨科AI輔助診斷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I只有深扎某一領域,才能夠實實在在起作用。「在骨科AI的發展過程中,醫生和其豐富的經驗依然是AI發展的基礎。」
唯醫首席醫療官趙輝認為:「醫生和AI的關係應該是合作的關係,他認為人工智慧未來不會取代醫生,人工智慧輔助診療體系,有利於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他表示,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識別、輔助外科手術、臨床輔助診斷等環節所表現出的降本增效能力,可以將醫生從繁重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決出來,專注於更有價值的事情,同時人工智慧影像系統能有效地幫助基層骨科醫生讀片,提高基層骨科醫生的診斷水平和效率。
甘肅省平涼市中醫院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禹濤在發言中肯定了基層醫生對於AI輔助診療的需求,「基層醫生影像診斷水平有限,基層醫療機構拍片水平和診斷報告規範不統一。人工智慧讀片、輔助診斷等技術,能有效提升基層醫生讀片質量和效率,提高醫生的診斷能力。」
開啟種子計劃,多方聯動共築骨科AI未來
為了呼籲更多力量加入骨科AI應用領域的探索, CAOS會長王巖、阿里巴巴達摩院技術總監謝宣松,阿里雲人工智慧科學家王宇,唯醫創始人兼CEO劉崢嶸、包括上海長徵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教授吳海山等骨科專家,前期已經為骨科人工智慧提供過醫學指引的解放軍總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柴偉、解放軍總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國強、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秦彥國、西南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郭林、西安市紅會醫院膝關節外科主任馬建兵、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張曉崗、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錢文偉、唯醫CMO趙輝、甘肅平涼市中醫院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禹濤等醫生共同啟動「骨科AI種子計劃」。
唯醫創始人兼CEO劉崢嶸表示:「今天我們對於骨科AI的研究成果還僅限於骨性關節炎的智能X光片解讀,這只是人工智慧在骨科領域應用的初級階段,但這就像種下一顆種子。未來,縱向上,骨科人工智慧將會應用於骨科疾病診斷、骨科體檢等場景,覆蓋更多人群的需求。橫向上也會拓展技術的應用範圍,包括MRI智能解讀、智能語義分析、植入物晶片、智能翻譯、手術機器人等。這是我們開啟種子計劃的初衷,我們希望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共同推進骨科人工智慧的發展。」
據了解,「骨科AI種子計劃」旨在號召技術公司、醫療機構、醫生個人以各種形式參與到骨科人工智慧發展當中,希望集合各方力量促進人工智慧在骨科領域的應用,通過醫生的每一次使用和糾錯、新技術的融合和大量數據的輸入實現骨科人工智慧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