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聰明投資者
踩坑這件事,你不經歷就不會知道,而經歷了卻沒有後悔藥……
「『聽董秘的話賠一半,聽董事長的話賠光』,這是關於靠內幕交易的真理。」
「通過比較系統的學習,我才知道為什麼前面的投資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把錢砸在不懂的事情上,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大部分高大上的理論分析都是有目的性的,影響股市的因素很多,博觀而約取,多看幾家言論,多看看客觀數據,自己客觀冷靜的思考,太火熱的時候提醒自己沉住氣,要貪婪時提醒自己要收心。」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沒有什麼是萬無一失的,可能你特別認可的一筆投資背後隱藏著未知的信息和巨大風險。」
「坑都是給聰明人挖的,火中取慄、狼嘴搶肉,只想抄市場的老底,發一夜暴富的財,不想踩坑,就做個笨蛋,凡事算風險,然後腳踏實地和時間做朋友。」
「其實我不覺得投資吃了大虧,奔馳進去自行車出來這種才叫「坑」,隱形的大坑是自己在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或者看似確定無疑的機會。」
這些是10月12日,聰明投資者這發起的話題討論「說說你在投資中遇過的那些坑」中,一些投資小白或是沉浮股海多年老司機分享的踩坑故事。
我們發現,「投資賺錢的方式可能是相似的,但投資踩坑的方式卻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是因為聽內幕消息踩坑,有的是投資自己完全不懂的,還有的則是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而無論踩到了哪種坑,都會有自己的各種反思和操作。
話題討論活動還在進行中,想分享踩坑故事的小夥伴,可以直接點擊文末……
「聽董秘的話賠一半
聽董事長的話賠光」
@賴偉超Levin
「聽董秘的話賠一半,聽董事長的話賠光」這是關於靠內幕交易的真理。
我一個朋友是深圳本地有錢人,聽信他香港朋友買入一隻港股,其公司就是這位朋友開的,剛開始投入一百萬幾天就賺了20%,朋友說有內幕至少還可以翻一倍,於是他又追投了一千萬,結果一下子就被套住了,一年下來,現在只剩不到兩百萬市值。
其實靠內幕消息交易很不靠譜,主要有三個原因:
1.大多數人能獲得的消息已經是第二手甚至第N手的消息了,憑此買入則多數是為別人抬轎子、被割韭菜。
2.就算你拿到的是第一手的內幕消息,憑此交易無論盈虧都是違法,一旦被發現就是要被判刑罰款,得不償失。
3.如果憑內幕消息就能穩賺,那麼上市公司的老闆就不用幹其他的了,專炒自己家的股票就行,不斷推升。但現實是很多股票都是不斷下跌的,所以就算是老闆也無法左右自己公司的股票漲跌。
股市投資除了倉位控制,剩下的核心就在於選股和擇時,如果兩者兼具,那是巴菲特式的天才,選中好生意中的好公司,等待好價格的出現,然後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根據市場形勢調整倉位。
如果不具擇時能力,只有選股能力,應該選幾隻好股票如茅臺等一直拿住,不管市場漲跌。如果不具選股能力,但有擇時能力,可以避開長時震蕩,定投寬基ETF指數型基金,根據市場形勢調倉。
如果兩個能力都不具備,大資金的話就建議找專業人士做專業事例如投私募基金,小資金的話那就暫時只投入可以承受完全被損失的小錢,通過實踐摸索學習,等投資能力提升後再加大投入,因為本質上投資就是認知的變現。
把錢砸在不懂的事情上
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陳大森
一、2016年,支付寶推薦基金定投,因為之前在支付寶買理財也賺了點小錢,所以想實現財富增值多賺點,就買了好幾個排名靠前的基金產品,還分別設置了每天和每周的定投。
但是沒想到,一個月下來差不多就虧了將近一千塊,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有點接受不了這樣的浮動,我趕緊全部清盤走人,人生第一次投資以失敗告終,並發誓再也不碰基金。
二、2018年,經朋友推薦,入坑幣圈,其實當時自己啥都不懂,買賣都是朋友手把手交的,結果可想而知被套了!同年9月,受海南建設自貿港政策提出的影響,貸款買了人生的第一套房,雖是剛需,但也有投資的目的。沒想到很快海口市政府就開始對房地產限價,後悔買早了!
三、2019年春節,因為買了房也沒有多少存款,所以總想做點什麼賺點錢,慢慢重新積累財富。此時餘額寶的收益越來越低,而且理財產品收益也大不如前。
就在這時,我無意間發現微信的理財通也可以理財投資,而且我發現有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收益還可以,慢慢地我開始接觸收益更高些的一些產品(後來才知道是債券基金)。
再後來到下半年,我發現收益還不錯,又開始接觸收益更高一些產品(後來知道是ETF聯接基金和混合基金),但其實並不是很懂,有時還是會因為波動而憂心忡忡。
四、直到今年2月份,經好友介紹和結合之前理財的經驗,我才真正開始了解什麼是基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就連我之前最不感興趣的股市財經我也越來越覺得津津有味。
但是由於太激動了,感覺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所以每天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有時發現一支覺得不錯的基金就想趕緊買下來,生怕錯過了時間,可惜當時才剛入門,很多東西還不是很懂,所以一進場幾乎就全部投入了自己僅剩不多的資金。
這時剛好碰到3月份的股市大跌,我一下被套住,損失最多時已經過萬元,幾乎虧了將近總投資的20%,可謂損失慘重,但是這一次似乎跟之前的幾次有點不太一樣!
五、剛開始學習基金的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在做筆記,而且因為學校放假(我在高校工作),後來又因為疫情影響又推遲開學,所以我有很多時間學習。
通過比較系統的學習,我才知道為什麼前面的投資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把錢砸在不懂的事情上,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所以後來通過學習,即使碰到3月份股市大跌,我也不會很慌張,因為我知道其中的邏輯,我清楚我做的是價值投資,所以我沒有像之前一樣清倉跑路,而是堅持拿住不動搖。
沒想到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好轉,股市很快就復甦回暖,我便拿著我僅剩的餘糧繼續加倉,只可惜前期買得太急,導致後面彈藥不足,無法繼續作戰,只能徒傷悲。
不過經過這些經歷和學習,我現在很清楚我的投資之路的方向,不盲目地追漲殺跌,在好的時機選好的標的,耐心持有,做價值投資的踐行者,努力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六、最後我很感激那位領我入門的老哥,你為我打開了那扇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大門,如果我能通過我的這些故事贏到一本《2021投資日曆》,我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謝謝你老哥!
太火熱的時候提醒自己沉住氣
要貪婪時提醒自己要收心
@YJ
2015年開始買基金,會特別容易被銷售的人洗腦,說經濟一片向好,5000點還遠遠不是終點,八千點一萬點的邏輯講得頭頭是道,自己也沒有思辨的過程,看著買的早的人日進鬥金,聽著銀行分析感覺都對,腦門一熱投進去五萬多塊錢買銀行代銷基金,經歷股災就知道了什麼叫「一波三折」,最慘的時候只剩下三成....
自己反思一下,大部分高大上的理論分析都是有目的性的,影響股市的因素很多,博觀而約取,多看幾家言論,多看看客觀數據,自己客觀冷靜的思考,太火熱的時候提醒自己沉住氣,要貪婪時提醒自己要收心。
沒有什麼是萬無一失的
你特別認可的一筆投資背後隱藏著未知的信息和巨大風險
@李海
曾經在2017看到券商的研究報告,買入某軌道交通門系統供應商的股票,因為有併購的題材和業績並表大幅增長的預期,看了下財務報表比較乾淨,現金流和盈利能力比較強,也有高成長性,自以為是價值投資,還有幾家知名券商的調研的信用背書,信心滿滿。
沒想到上市公司這次併購也是被標的方騙了,因為大股東違約擔保,股權大幅減值,股價下跌70%。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沒有什麼是萬無一失的,可能你特別認可的一筆投資背後隱藏著未知的信息和巨大風險。
投資最好的辦法就是追求低風險、中等收益的防禦性投資策略。
做個笨蛋,凡事算風險
腳踏實地和時間做朋友
@一念靜心
電信詐騙,薦股黑群,各種殺豬盤,外匯託管,網購商城直銷,影視投資,空氣幣割韭菜,黑彩賭博,假股票假期貨…… 凡是騙局,都有兩個特點:一是保本,一是高收益。
坑都是給聰明人挖的,火中取慄、狼嘴搶肉,只想抄市場的老底,發一夜暴富的財,不想踩坑,就做個笨蛋,凡事算風險,然後腳踏實地和時間做朋友。
股市投資絕非易事
可能需要用一輩子學習
@格格童
因為疫情在家隔離,這份無聊與清閒給我剛開始萌芽的投資理財之心提供了成長的溫床。看到2月底終於忍不住出手了,直接全倉上了科技的車,一半基金一半股票,結結實實迎接了3月的暴擊。額,某隻股票現在還套著。
剛開始虧的時候真是睡不著,虧了幾天之後就沒事了,麻木了,想自救,又不得法,加了幾個股票群,最終都以虧損告終。
後來才知道,加的這些股票群中不乏殺豬盤,比如嘉美包裝。後來上班忙起來了,股市關注少了,反而沉澱下來,空閒時也看了些書。
現在回想,深覺自己魯莽,股市投資絕非易事,可能需要用一輩子學習。
很多理財大坑就像賭場一樣
先給你不切實際的甜頭
背後都是你完全不知道的風險
@博物館奇妙夜
說一個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朋友是高知,然而她很多年前的泛亞產品上投了50萬,本金沒有收回來,朋友有次在超市門口被泛亞的工作人攔下來,被介紹了一通,當時沒有買。
後來每次去那家會員超市,總是看到泛亞的櫃檯,感覺還比較靠譜,就投了3萬過去。很快第二個月就拿到利息,算下來年化有快15%,很開心,然後追加……一年下來投進去了50萬。
然後泛亞爆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很多理財大坑就像賭場一樣,先給你不切實際的甜頭,其實背後都是你完全不知道的那些風險。
有點常識,不貪婪,才好避開套路。
投資必須很聰明
頭腦好還要思考,記得別跟風
@janepat
曾經跟風買了一個新基,結果虧得,不提了,小韭菜,膽子小,等著開放了就撤,虧點,現在想想,是自己給別人抬轎子了。現在是儘量買老基,除非是信任基金經理才買新基。不過也有後悔虧錢之後放掉的好基,好在有些都買了。
投資必須很聰明,頭腦好還要思考,記得別跟風。
哎,市場中人,冷靜思考,才能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只恨當初太嫩了!
隱形的大坑
是自己在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或者看似確定無疑的機會
@Benny
其實我不覺得投資吃了大虧,奔馳進去自行車出來這種才叫「坑」,隱形的大坑是自己在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或者看似確定無疑的機會。
拿我自己來說,在美股2019年下半年開始,發現上漲乏力,結合宏觀自己判斷美股會下跌,於是買入恐慌指數並一直持有到2019年年底,導致我淨虧了30%。其實我的判斷是對的,美股在當時的確積累了很多風險,波動率也在加大,加上中美貿易戰問題。
另外,我也知道要堅持持有自己的標的,但恰恰因為這個才導致虧損。恐慌指數連續幾個月陰跌。這類坑是初學者很難躲的,也犯了在確定性不高的時候輕易擇時的錯誤。
好在我在新冠來臨之後果斷再次買入恐慌指數,這次美股大跌的確定性很高,因此我收復了所有失地。但因為有前車之鑑,我的倉位並不重,也沒有大賺,能奪回失地的確是很幸運了。
不要覺得喜歡某個產品
就自以為很懂這個公司
@Ako
我之前搞股票投資,就入了沒有遠離品行不端公司的坑,一定要記得:不要妄想從騙子手裡騙錢!還有一點是不要覺得喜歡某個產品就自以為很懂這個公司。
我喜歡吃扇貝,但是我這種思想被臭名昭著的獐子島要坑慘了,不是扇貝跑了,就是扇貝餓死了……
10個故事,10個坑,你經歷過幾個呢?
或許你有更引人深思的踩坑往事,回首當初,你又有哪些新的反思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