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這件事:你不經歷就不會知道 而經歷了卻沒有後悔藥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聰明投資者

踩坑這件事,你不經歷就不會知道,而經歷了卻沒有後悔藥……

「『聽董秘的話賠一半,聽董事長的話賠光』,這是關於靠內幕交易的真理。」

「通過比較系統的學習,我才知道為什麼前面的投資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把錢砸在不懂的事情上,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大部分高大上的理論分析都是有目的性的,影響股市的因素很多,博觀而約取,多看幾家言論,多看看客觀數據,自己客觀冷靜的思考,太火熱的時候提醒自己沉住氣,要貪婪時提醒自己要收心。」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沒有什麼是萬無一失的,可能你特別認可的一筆投資背後隱藏著未知的信息和巨大風險。」

「坑都是給聰明人挖的,火中取慄、狼嘴搶肉,只想抄市場的老底,發一夜暴富的財,不想踩坑,就做個笨蛋,凡事算風險,然後腳踏實地和時間做朋友。」

「其實我不覺得投資吃了大虧,奔馳進去自行車出來這種才叫「坑」,隱形的大坑是自己在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或者看似確定無疑的機會。」

這些是10月12日,聰明投資者這發起的話題討論「說說你在投資中遇過的那些坑」中,一些投資小白或是沉浮股海多年老司機分享的踩坑故事。

我們發現,「投資賺錢的方式可能是相似的,但投資踩坑的方式卻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是因為聽內幕消息踩坑,有的是投資自己完全不懂的,還有的則是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而無論踩到了哪種坑,都會有自己的各種反思和操作。

話題討論活動還在進行中,想分享踩坑故事的小夥伴,可以直接點擊文末……

「聽董秘的話賠一半

聽董事長的話賠光」

@賴偉超Levin

「聽董秘的話賠一半,聽董事長的話賠光」這是關於靠內幕交易的真理。

我一個朋友是深圳本地有錢人,聽信他香港朋友買入一隻港股,其公司就是這位朋友開的,剛開始投入一百萬幾天就賺了20%,朋友說有內幕至少還可以翻一倍,於是他又追投了一千萬,結果一下子就被套住了,一年下來,現在只剩不到兩百萬市值。

其實靠內幕消息交易很不靠譜,主要有三個原因:

1.大多數人能獲得的消息已經是第二手甚至第N手的消息了,憑此買入則多數是為別人抬轎子、被割韭菜。

2.就算你拿到的是第一手的內幕消息,憑此交易無論盈虧都是違法,一旦被發現就是要被判刑罰款,得不償失。

3.如果憑內幕消息就能穩賺,那麼上市公司的老闆就不用幹其他的了,專炒自己家的股票就行,不斷推升。但現實是很多股票都是不斷下跌的,所以就算是老闆也無法左右自己公司的股票漲跌。

股市投資除了倉位控制,剩下的核心就在於選股和擇時,如果兩者兼具,那是巴菲特式的天才,選中好生意中的好公司,等待好價格的出現,然後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根據市場形勢調整倉位。

如果不具擇時能力,只有選股能力,應該選幾隻好股票如茅臺等一直拿住,不管市場漲跌。如果不具選股能力,但有擇時能力,可以避開長時震蕩,定投寬基ETF指數型基金,根據市場形勢調倉。

如果兩個能力都不具備,大資金的話就建議找專業人士做專業事例如投私募基金,小資金的話那就暫時只投入可以承受完全被損失的小錢,通過實踐摸索學習,等投資能力提升後再加大投入,因為本質上投資就是認知的變現。

把錢砸在不懂的事情上

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陳大森

一、2016年,支付寶推薦基金定投,因為之前在支付寶買理財也賺了點小錢,所以想實現財富增值多賺點,就買了好幾個排名靠前的基金產品,還分別設置了每天和每周的定投。

但是沒想到,一個月下來差不多就虧了將近一千塊,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有點接受不了這樣的浮動,我趕緊全部清盤走人,人生第一次投資以失敗告終,並發誓再也不碰基金。

二、2018年,經朋友推薦,入坑幣圈,其實當時自己啥都不懂,買賣都是朋友手把手交的,結果可想而知被套了!同年9月,受海南建設自貿港政策提出的影響,貸款買了人生的第一套房,雖是剛需,但也有投資的目的。沒想到很快海口市政府就開始對房地產限價,後悔買早了!

三、2019年春節,因為買了房也沒有多少存款,所以總想做點什麼賺點錢,慢慢重新積累財富。此時餘額寶的收益越來越低,而且理財產品收益也大不如前。

就在這時,我無意間發現微信的理財通也可以理財投資,而且我發現有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收益還可以,慢慢地我開始接觸收益更高些的一些產品(後來才知道是債券基金)。

再後來到下半年,我發現收益還不錯,又開始接觸收益更高一些產品(後來知道是ETF聯接基金和混合基金),但其實並不是很懂,有時還是會因為波動而憂心忡忡。

四、直到今年2月份,經好友介紹和結合之前理財的經驗,我才真正開始了解什麼是基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就連我之前最不感興趣的股市財經我也越來越覺得津津有味。

但是由於太激動了,感覺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所以每天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有時發現一支覺得不錯的基金就想趕緊買下來,生怕錯過了時間,可惜當時才剛入門,很多東西還不是很懂,所以一進場幾乎就全部投入了自己僅剩不多的資金。

這時剛好碰到3月份的股市大跌,我一下被套住,損失最多時已經過萬元,幾乎虧了將近總投資的20%,可謂損失慘重,但是這一次似乎跟之前的幾次有點不太一樣!

五、剛開始學習基金的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在做筆記,而且因為學校放假(我在高校工作),後來又因為疫情影響又推遲開學,所以我有很多時間學習。

通過比較系統的學習,我才知道為什麼前面的投資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把錢砸在不懂的事情上,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所以後來通過學習,即使碰到3月份股市大跌,我也不會很慌張,因為我知道其中的邏輯,我清楚我做的是價值投資,所以我沒有像之前一樣清倉跑路,而是堅持拿住不動搖。

沒想到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好轉,股市很快就復甦回暖,我便拿著我僅剩的餘糧繼續加倉,只可惜前期買得太急,導致後面彈藥不足,無法繼續作戰,只能徒傷悲。

不過經過這些經歷和學習,我現在很清楚我的投資之路的方向,不盲目地追漲殺跌,在好的時機選好的標的,耐心持有,做價值投資的踐行者,努力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六、最後我很感激那位領我入門的老哥,你為我打開了那扇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大門,如果我能通過我的這些故事贏到一本《2021投資日曆》,我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謝謝你老哥!

太火熱的時候提醒自己沉住氣

要貪婪時提醒自己要收心

@YJ

2015年開始買基金,會特別容易被銷售的人洗腦,說經濟一片向好,5000點還遠遠不是終點,八千點一萬點的邏輯講得頭頭是道,自己也沒有思辨的過程,看著買的早的人日進鬥金,聽著銀行分析感覺都對,腦門一熱投進去五萬多塊錢買銀行代銷基金,經歷股災就知道了什麼叫「一波三折」,最慘的時候只剩下三成....

自己反思一下,大部分高大上的理論分析都是有目的性的,影響股市的因素很多,博觀而約取,多看幾家言論,多看看客觀數據,自己客觀冷靜的思考,太火熱的時候提醒自己沉住氣,要貪婪時提醒自己要收心。

沒有什麼是萬無一失的

你特別認可的一筆投資背後隱藏著未知的信息和巨大風險

@李海

曾經在2017看到券商的研究報告,買入某軌道交通門系統供應商的股票,因為有併購的題材和業績並表大幅增長的預期,看了下財務報表比較乾淨,現金流和盈利能力比較強,也有高成長性,自以為是價值投資,還有幾家知名券商的調研的信用背書,信心滿滿。

沒想到上市公司這次併購也是被標的方騙了,因為大股東違約擔保,股權大幅減值,股價下跌70%。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沒有什麼是萬無一失的,可能你特別認可的一筆投資背後隱藏著未知的信息和巨大風險。

投資最好的辦法就是追求低風險、中等收益的防禦性投資策略。

做個笨蛋,凡事算風險

腳踏實地和時間做朋友

@一念靜心

電信詐騙,薦股黑群,各種殺豬盤,外匯託管,網購商城直銷,影視投資,空氣幣割韭菜,黑彩賭博,假股票假期貨…… 凡是騙局,都有兩個特點:一是保本,一是高收益。

坑都是給聰明人挖的,火中取慄、狼嘴搶肉,只想抄市場的老底,發一夜暴富的財,不想踩坑,就做個笨蛋,凡事算風險,然後腳踏實地和時間做朋友。

股市投資絕非易事

可能需要用一輩子學習

@格格童

因為疫情在家隔離,這份無聊與清閒給我剛開始萌芽的投資理財之心提供了成長的溫床。看到2月底終於忍不住出手了,直接全倉上了科技的車,一半基金一半股票,結結實實迎接了3月的暴擊。額,某隻股票現在還套著。

剛開始虧的時候真是睡不著,虧了幾天之後就沒事了,麻木了,想自救,又不得法,加了幾個股票群,最終都以虧損告終。

後來才知道,加的這些股票群中不乏殺豬盤,比如嘉美包裝。後來上班忙起來了,股市關注少了,反而沉澱下來,空閒時也看了些書。

現在回想,深覺自己魯莽,股市投資絕非易事,可能需要用一輩子學習。

很多理財大坑就像賭場一樣

先給你不切實際的甜頭

背後都是你完全不知道的風險

@博物館奇妙夜

說一個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朋友是高知,然而她很多年前的泛亞產品上投了50萬,本金沒有收回來,朋友有次在超市門口被泛亞的工作人攔下來,被介紹了一通,當時沒有買。

後來每次去那家會員超市,總是看到泛亞的櫃檯,感覺還比較靠譜,就投了3萬過去。很快第二個月就拿到利息,算下來年化有快15%,很開心,然後追加……一年下來投進去了50萬。

然後泛亞爆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很多理財大坑就像賭場一樣,先給你不切實際的甜頭,其實背後都是你完全不知道的那些風險。

有點常識,不貪婪,才好避開套路。

投資必須很聰明

頭腦好還要思考,記得別跟風

@janepat

曾經跟風買了一個新基,結果虧得,不提了,小韭菜,膽子小,等著開放了就撤,虧點,現在想想,是自己給別人抬轎子了。現在是儘量買老基,除非是信任基金經理才買新基。不過也有後悔虧錢之後放掉的好基,好在有些都買了。

投資必須很聰明,頭腦好還要思考,記得別跟風。

哎,市場中人,冷靜思考,才能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只恨當初太嫩了!

隱形的大坑

是自己在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或者看似確定無疑的機會

@Benny

其實我不覺得投資吃了大虧,奔馳進去自行車出來這種才叫「坑」,隱形的大坑是自己在堅持「看似正確的謬誤」或者看似確定無疑的機會。

拿我自己來說,在美股2019年下半年開始,發現上漲乏力,結合宏觀自己判斷美股會下跌,於是買入恐慌指數並一直持有到2019年年底,導致我淨虧了30%。其實我的判斷是對的,美股在當時的確積累了很多風險,波動率也在加大,加上中美貿易戰問題。

另外,我也知道要堅持持有自己的標的,但恰恰因為這個才導致虧損。恐慌指數連續幾個月陰跌。這類坑是初學者很難躲的,也犯了在確定性不高的時候輕易擇時的錯誤。

好在我在新冠來臨之後果斷再次買入恐慌指數,這次美股大跌的確定性很高,因此我收復了所有失地。但因為有前車之鑑,我的倉位並不重,也沒有大賺,能奪回失地的確是很幸運了。

不要覺得喜歡某個產品

就自以為很懂這個公司

@Ako

我之前搞股票投資,就入了沒有遠離品行不端公司的坑,一定要記得:不要妄想從騙子手裡騙錢!還有一點是不要覺得喜歡某個產品就自以為很懂這個公司。

我喜歡吃扇貝,但是我這種思想被臭名昭著的獐子島要坑慘了,不是扇貝跑了,就是扇貝餓死了……

10個故事,10個坑,你經歷過幾個呢?

或許你有更引人深思的踩坑往事,回首當初,你又有哪些新的反思和感想?

相關焦點

  • 這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我經歷過7件,你呢?
    但是旅行,並不是只有美好偶爾也會有一些小驚嚇這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你經歷過幾件呢?行李帶太多女生出門旅行,帶的東西,恨不能把整個家都塞進行李箱,似乎行李帶的少,就沒有安全感,生怕到了陌生的城市,缺這少那,著急又沒有辦法。
  • 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
    「寶寶,你怎麼這樣沒禮貌!快叫『阿姨/叔叔好』!」教孩子打招呼這件事有多少寶爸寶媽不小心踩坑?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打招呼這件事,寶爸寶媽踩了多少育兒坑?
  • 聽說每位留學生都經歷過的後悔事!你中了幾招?
    現在的申請季,身邊太多後悔的聲音:「早知道我就…」、 「我好後悔當時沒有…」、 「我當時為什麼不…」。即將進入申請季的小夥伴們,都想儘可能多的了解一些過來人的經驗。4.為什麼我不早點要是這個世上有後悔藥,那每個人都應該是最完美的。小編當時也很後悔為什麼不早點學託福,初中畢業的暑假,竟然蠢到報了一個普通高中英語的先行班,可以說是什麼也沒有學到。
  • 考研人後悔排行榜,這些後悔的事你有沒有經歷?一起看
    很多同學都喜歡看學長學姐的成功經驗貼,但其實這不適合所有人,那些失敗的坑和後悔的事大家就別做啦!21考研的小夥伴在悶頭學習同時,也要注意避雷!以下這些考研過來人的後悔之事,希望能夠給正在為目標而努力的同學們一點幫助。
  • 你有在西安買玉的踩坑經歷嗎?
    聽著這言之鑿鑿的介紹,又有的噱頭,你是不是動心了呢?但這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啊!首先目前已知的藍田玉礦區有兩個,一個是古玉老礦,但地點一直沒有找到。當你提出證書信息不符,想要退貨時,賣家則會以商品沒有質量問題,以及玉髓就是玉的觀點拒絕退款。玉髓就是玉?這根本就不對啊!
  • 你究竟還要親自「踩」多少「坑」,才學會繞道而行
    我很幸運可以聽到比自己大的人,有了孩子的人分享一些他們的生活場景,讓我還未經歷這些事情之前有所了解,起碼有一個大致的預期,有些「坑」其實是可以不用親自去踩的。如果將背誦、練字這兩件事一起堆在晚上回家後,孩子要持續學習至少一小時,父母也要陪著講解、輔導這麼久。這非常考驗家長的耐心,對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一種不少的挑戰。
  • 大學期間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事情,不知道你經歷過幾件呢?
    在這數年的大學生活中,我們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情,這些事情都將會成為我們大學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幾件大學期間多數人都會經歷過的事情,不知道你經歷過幾件呢?1. 軍訓軍訓是我們大學的第一節課。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會把軍訓放在新生開學季,不過也有的是放在寒假。
  • 你是否突然某刻,覺得自己夢見過或者經歷過你正在經歷的這件事?
    明明我好想經歷過這件事曼德拉效應(英語:Mandela Effect),一種目前尚沒有科學研究證明這一「效應」的真實性,但也沒有足夠的反對依據。曼德拉效應源於80年代的南非總統曼德拉,很多人記憶裡他在80年代死在獄中,但他實際實在2013年去世,導致部分人記憶混亂。
  • 給二婚夫妻提個醒:結婚之前談好這三件事,再婚後才不會後悔
    但說歸說,畢竟婚姻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很少人會獨自過完這一生,所以,在離婚人數增加的同時,如今二婚夫妻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說離婚的人,因為之前都經歷過婚姻的挫折,所以往往會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二婚上。但是二婚真的就會比頭婚幸福嗎?我看未必!很多二婚夫妻結婚後,卻發現事實並沒有是想像很美好,於是就開始後悔再婚。
  • 三年單招經歷,就沒有後悔過?
    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想先問幾個問題是否有什麼人、話或經歷對你的籃球生涯有過重大影響?有沒有讓你發生改變?在你快累到不行的時候,你是否有想過放棄?對於日常訓練,你有沒有讓自己沉浸其中。這時,再怎麼堅持,再怎麼撐著也被瞬間摔回現實我知道一整年的付出要浪費掉了,一個月時間是不能恢復到受傷前的水準掉淚的同時,很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去進行對抗訓練,為什麼就不能忍耐一下,就一個月的時間我也清楚父母比我還要難過,他們在我身上的期望很大
  • 父母坑孩子,總是在不知不覺中,你有這樣經歷嗎?
    我承認,我一定絕對肯定在不知不覺中坑過我的孩子,而且有些坑我可能現在還踩在裡面沒出來。我們家哥哥,從小就遭受父母長輩的各種坑,雖然我們都很愛他。哥哥可能怎麼也想不到,第一個坑他的人會是很疼他的奶奶。在哥哥大概1個月的時候,奶奶要給他剪指甲,用剪刀剪。
  • 人生只有一次,這四件事不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人生只有一次,這四件事不要做,別讓自己後悔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有的事情讓你覺得很開心,有的事情會讓你一蹶不振,會讓你體會到人生中各種心酸苦辣,我們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忙著長大,忙著上學
  • 農信社網申容易踩到的那些「坑」!你不會踩到吧?
    可見,網申的「坑」也不少啊!為了讓大家少踩坑,小編整理了報考農信社的一些「坑」和避「坑」方法,希望大家以後能避開,順利去到自己想去的崗位工作。網申報名的簡歷填寫頁面中,帶有*號的項為必填項,沒有標記的為選填項。很多同學因為「犯懶」就將其空缺,其實這是不對的!
  • 手動擋汽車不踩離合器直接打火,會怎麼樣?讓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手動擋汽車不踩離合器直接打火,會怎麼樣?對於這個問題,由我來解答就最合適不過了,因為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在我考駕照的那時候,有一次因為不踩離合器直接打火,把教練車給弄壞了,記得那天我們正在訓練側方位停車項目。
  • 不知道有沒有說出你的經歷與你的心事?
    我最愛說此講給你的情話。但也愛被你記掛的每一個瞬間。02她原來她不化妝的時候,沒有那麼好看。協調那精心裝扮一個小時的妝容後。他臉上布滿了痘印和安全。原來。他沒有看起來那麼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他對於年齡的焦慮感。遠遠超過了我。也經常會來發愁得睡不著覺。原來她沒有眉毛的呀。
  • 女人去理髮店,勸你別做這幾件事,否則自己將坑了自己
    這個不一樣的春節,所有人都宅在家裡,頭髮可謂是春風吹又生,自由生長,理髮的話題引來不少熱議,不少明星愛豆都紛紛曬出在家理髮的過程如薛之謙、陳偉霆、楊洋都自己給自己理髮了。無論是燙髮還是理髮,我們都要儘量避免這幾件事,否則,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會把自己坑了。染髮劑洗不乾淨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像我一樣,第一次染髮經歷不太好,自己本身的發質是十分優良的,頭髮還特別濃密,漂染了一次就受損嚴重。當時並不知道原因,直到認識了理髮職業的朋友,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因。
  • 騎摩託車很帥但你要先經歷這7件尷尬事
    熄火什麼的不可怕,可怕的是後方車輛無情的喇叭聲四起,他們連一秒鐘都無法等,搞的你得像在打仗一樣手忙腳亂,這時你的小腦袋瓜已經如電線短路的機器一樣硬生生的停止運轉,只差沒有冒出白煙,而你的左手不是你的左手,半離合點怎麼抓都抓不到,起步熄火、熄火再熄火,場面尷尬、尷尬再尷尬。
  • 三個股東用技術入股被坑過億,律師教你不踩坑的5招
    合作2年半後兩人鬧翻了,大股東爭專利不成,要求小股東還給他22.5萬+多年的利息,而且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就是小股東要賠本金+多年來的利息,幸好公司的註冊資本只有50萬,如果註冊資本更多,小股東踩的坑不是更大?
  • 大學畢業最最後悔的五件事,希望你還來得及
    也總是在經歷後,才幡然醒悟。大學畢業後的我回望四年的大學生活,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什麼,所以今天,我想分享我大學畢業最最後悔的幾件事,願正在享受大學生活和即將步入大學的你認真傾聽,好好努力!2.沒有明確的定位進入大學後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對大學生活毫無規劃。大家去上課,我也去,大家去參加社團,我也去,大家去做兼職,我也去……做很多事情都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幹什麼,缺乏對自己的認知,缺乏規劃。
  • 這3件事千萬忍住別做,否則走不走都後悔
    其實很能理解這位網友的想法,因為每次經歷同事離職,都會覺得是不是這個公司不好,或者公司有什麼問題,才要離職的。如果同事都換了新人,只有自己還在公司工作,就會顯得是自己沒有看清問題,擔心自己吃虧,又不知道離職跳槽合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