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N次文明》第一章 法艾東:文明的輪迴

2020-12-13 齊魯網

  《宇宙中的N次文明》

  前言

  生生不滅的宇宙文明

  地球屬於太陽系,太陽系是銀河系中約1000多億個恆星系中的最普通的一個恆星系。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是否唯有地球孕育著生命形態,生息著千姿百態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創造和發展地球文明的人類?在地球之外還有沒有文明世界?有沒有創造文明的外星人類?根據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與文明程度,我們還無法探知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宇宙文明,也無能力探知銀河系中1000多億個恆星系的文明,但我們已有能力探知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文明。而這些地外文明又給地球人類帶來了一串長長的思索。

  在探索研究了地球遠古文明和地外文明後,對太陽系文明的起源,科學家們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解釋,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地球文明循環發展說。持這一理論的學者們認為,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歷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由於宇宙文明演化的頑強性,使他們生生死死,周而復始。而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有三:

  其一,大循環多四季周期變化的結果。持這種理論的學者認為,宇宙中除了具有像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小四季外,還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所形成的中四季,銀河系圍繞宇宙某中心公轉所形成的大四季,每個四季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據他們計算,每6500萬年為一個大四季循環,稱為一元。每元要形成地球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一次覆滅和再生。地球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地球、火星、金星等行星在自己的大四季的春、秋二季都可有智能生物和其他生物生存。而在夏、冬二季由於氣溫等原因,智能生物將消亡或轉移他星。據他們說目前金星為大夏季、火星為大冬季,而地球正為大春季,故地球上生命盎然。

  其二,地外物體撞擊地球的結果。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家路易斯·阿爾互雷奇於1979年提出的,他認為有一顆繞太陽軌道運行的伴星,每2600萬年~3000萬年,在距太陽系外圍的一團為數眾多的彗星——奧爾特彗星雲的附近經過時,受這顆「死星」的引力幹擾,一陣彗星雨(約10億顆彗星)進入太陽系,其中一顆或多顆彗星擊中了地球,造成地球上生物大滅絕。

  天文學家赫爾比格也曾提出一種理論,認為地球在其46億年的歷史中,曾經有過四顆衛星,即有四個月亮,今天我們看到的月亮是當初的第4號衛星。其他三顆衛星由於運動越來越接近地球,最後被地球吸引下來墜到地球上。當它們墜到赤道附近的地面之前,發生大爆炸,於是炸出三個大窪地——即今天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這三次墜落都使地球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其他科學家用數學方法為這種理論找到了證據。

  其三,一場核戰爭的結果。有的研究者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億萬年的自然變遷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遺蹟,成了現代人類的千古之謎,持這一觀點的人從神話傳說中尋求證據。在世界上,古代神話傳說中曾經有過人類毀滅再造記載,中國神話中的女媧就曾兩次造人,埃及的金字塔中也發現有人類毀滅再造的記載。有人甚至認為,古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中,諸神與惡魔同歸於盡的悲慘命運,反映的正是人類的文明被毀滅過的一次事實。

  持地球文明循環發展說的學者認為,地球有過的幾次災變,完全可能使地球生命線產生斷裂,以後又發展,又斷裂,成「虛線」形式存在。地球不但曾經存在過多次文明,而且所有的文明有重複出現的特徵。這是自然發展的規律,還是一種偶然的巧合?抑或是上帝巧妙的安排?不但我們說不清,連他們也說不清。

  第二種是外星文明滲透地球文明說。眾多的宇宙研究者認為,文明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宇宙天體演化是不同步的,這也必然聯繫著人類文明演化的不同步。當地球人類尚處於原始生存狀態時,銀河系中有些星球的人類可能已進入超級星際航行時代。他們有能力超越時空阻隔抵達地球,並適當地幫助了當時的地球人。追溯得更遠些,可能早在尚無地球人類出現時,就有外星人活動在地球上了,並為此留下了種種遺蹤。這種介入地球文明的地外文明自然優越於地球,因此也就在地球上直接留下了或通過地球人間接留下了顯著超越當時文明的各種文明產物。由於現在的人們無法了解歷史上這種早已存在的星際聯繫的背景,因而也就無法理解這類文明遺蹟的真正意義。

  第三種是太陽系「文明三姐妹」說。持這一學說的學者,根據火星、金星上都有大量人工建築殘跡,並且金字塔狀建築居然在地球、火星、金星三顆行星上遙遙相對,形成令人無從捉摸的金字塔「立體星際布局」,還有在三個星球上都發現了同樣的「人面石」,於是他們認為,火星、金星先於地球出現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而這些文明也傳播到了早期的地球上,並因此為現代考古學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物證。火星、金星文明毀滅後,方有地球的興起,而太陽系文明之謎,只有等待未來的地球人去解開。

  第一章法艾東:文明的輪迴

  第一節彼得——提丟斯定則:丟失的行星

  1772年,德國天文學家彼得在他編寫的《星空研究指南》一書中,總結並發表了6年前由一位德國物理學教授提丟斯提出的一條關於行星距離的定則。

  定則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取0、3、6、12、24、48、96、……這麼一個數列,每個數字加上4再用10來除,就得出了各行星到太陽實際距離的近似值。(天文單位)

  如: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0+4)÷10=04天文單位。(實際為0387天文單位)

  金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4)÷10=07天文單位。(實際為0723天文單位)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6+4)÷10=10天文單位。(實際為10天文單位)

  火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2+4)÷10=16天文單位。(實際為1524天文單位)

  照此下去,下一個行星的距離應該是(24+4)÷10=28天文單位。

  可是這個距離處沒有行星,也沒有任何別的天體。彼得相信,「造物主」不會有意在這個地方留下一片空白;提丟斯則認為,也許是火星的一顆還沒有發現的衛星在這個位置上的。但不管怎麼說,提丟斯——彼得定則在「28」處出現了間斷。

  當時認識到的兩顆最遠的行星是木星和土星,這樣按照提丟斯——彼得定則,繼續往外推算,情況是令人鼓舞的:

  木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8+4)÷10=52天文單位。(實際為5203天文單位)

  土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96+4)÷10=10天文單位。(實際為9554天文單位)

  丟失的行星

  於是大家開始相信,「28」那個地方應該有顆大行星,但大行星到哪裡去了呢?

  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耳於無意中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七大行星——天王星,天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92天文單位,若用提丟斯——彼得定則計算結果為196天文單位,這一下提丟斯——彼得定則的可信性陡然高漲,於是幾乎是所有的人都確信,在「28」空缺位置上,一定存在一顆大行星。這顆大行星很可能就是瑪雅人曆法中公轉周期為260天的卓爾金年的那顆一時沒找到的行星。於是一些天文學家紛紛投入尋找「丟失」了的大行星。但10年多過去了,一無所獲。

  1801年初,義大利西西里島上一處偏僻天文臺的臺長皮亞齊在一次常規觀測時,發現了一顆新天體,經過計算,它的距離是277天文單位,與「28」極為近似。新天體被認為就是那顆好多人在尋找而一直沒有找到的天體,並被命名為穀神星。但穀神星的直徑經過幾次測定,只有1020千米,這下可把大家弄糊塗了,怎麼不是大個子行星,而是小個子行星呢?但令人不解的事情還在後頭。第二年,即1802年3月,德國醫生奧伯斯又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發現了一顆行星——智神星。除了略小之外,智神星在好些方面與穀神星相差不多,距離則基本一致。接著人們又發現了第三顆——婚神星和第四顆——灶神星。到最後,前前後後發現並已登記在案的小行星總數竟已達4000多顆(據天文學家估計總數最後會達到150萬顆),它們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一個特定區域裡,即所謂的「小行星帶」,該帶的中心位置正好符合提丟斯——彼得定則給出的數據。

  為什麼在「28」位置上的一顆大行星會變成150萬顆小行星?1807年,德國醫生歐勃斯創立了第一個小行星成因的假說,他認為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原來存在一顆被稱作「法艾東」的大行星,後來這顆行星爆炸了,分裂成很多碎塊而形成小行星。

  法 艾 東

  後來,在1846年和1930年,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後被發現,但這兩次發現卻對提丟斯——彼得定則的可信性提出了挑戰,因為海王星離太陽的實際距離是302天文單位,而根據提丟斯——彼得定則得出的數值為388在文單位;冥王星到太陽的實際距離是396,而根據提丟斯——彼得定則得出的數值要772天文單位。提丟斯——彼得定則還能算是定則嗎?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曠日持久地爭論不休,最終,提丟斯——彼得定則連同「28」處行星大爆炸之謎,一起成為一兩百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世紀之謎。

  堅持「28」處行星大爆炸的學者,堅信那裡原來有一顆在瑪雅人心目中抹不掉的行星。前蘇聯天文學家薩伐利斯基為這顆行星還取了一個名字叫「法艾東」(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裡奧斯的兒子),並給出了他推算的行星的直徑和質量:直徑約6000千米,相當於火星直徑的88%,為地球的50%弱;質量則是地球的1/15,火星的2/3。「法艾東」的公轉周期為260天。

  學者們根據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文明,估計當時的「法艾東」星球的文明,要遠遠超越我們地球現代的文明,他們當時的科學水準已經達到非常高的階段,不僅在月球、火星、金星、地球上建立了宇宙基地,甚至在水星上也留下了他們的蹤跡。學者們認為,太陽系的文明發展史絕非起源於地球,而起源於「法艾東」星球,它的鼎盛時期早已出現於地球之前,而延續到地球這裡的,將是太陽系文明的終結史。

  第二節法艾東核戰:繁華到湮沒

  學者認為:大約在6500萬年前,太陽系內存在著十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法艾東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X行星。X行星即目前理論上認定存在的第10顆行星。近年來,天文學家們根據最新的測量數據,再次證明以冥王星2300千米的直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產生那麼大的攝動力,去影響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運動。這兩顆行星的位置偏差決不應該由冥王星負責。故現在的各國天文學家都樂意接受這樣的假設:應該存在一顆比冥王星更大、離得更遠的第十大行星,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冥外行星,也叫「冥後星」或「x行星」。甚至在1946年,有天文學家根據行星每兩組的對數值大體相近的規律,取水星、冥外行星的兩個對數值為7340,還由此算出冥外行星的距離為778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6858年。

  那時太陽系中尚沒有冥王星,它在6500萬年前和它現在自己的大衛星「卡戎」(直徑1200千米,與冥王星直徑比為192∶1;質量比為6∶1,因此,往往被稱為「雙行星」),同時只是海王星的兩顆衛星。那時海王星並不在現在的軌道上,而是在冥王星的軌道上。它擁有12顆衛星,沒有行星環。

  如果上面的假設正確的話,那麼提丟斯——彼得定則一點沒有出差錯,請看下表:

  行星名實測到太陽的距離提丟斯定則距離水星038704金星072307地球100010火星152416法艾東279328木星520352土星9554100天王星1960192海王星3960388X星7780772這一切吻合得那麼好。那麼一個高度文明的行星又是怎樣在太陽系的,目前有兩種看法:

  毀滅之核

  第一種說法,學者認為法艾東星球滅頂之災是起源於一場毀滅性的核大戰。

  大約在7500萬年前,法艾東行星上的外星人,已掌握了我們現代人類尚未完全認識和利用的核能技術。可是到後來,法艾東星球上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規模空前的核戰爭,學者們已無法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過,他們蠻有把握地推測,是一場毀滅性的核戰爭使法艾東行星毀於一旦。今天,乘坐飛碟頻繁出沒於我們太陽系的外星人,很可能是法艾東行星上那些這場核戰爭中的倖存者,他們趁核爆炸的威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之前,乘上他們那「全天候」太空飛行器——飛碟,迅速逃離即將爆炸的星球,遠遁到太陽系其他星球或太陽系以外的星球上。而在法艾東星球爆炸之前已經在金星、火星、地球、月亮生態基地上工作和生活的人們,雖然躲過了這一難,卻也或多或少受到這場災變的影響。

  當時,法艾東行星因受到威力無比的核爆炸的衝擊,瞬間土崩瓦解。解體後的行星碎塊被拋射到整個太空。其中一個特大碎塊由於爆炸時的巨大衝力,增加了其公轉速度,一直向公轉軌道外的空間衝去。它首先衝到土星的「身旁」,不料把土星的一顆衛星撞個「向後轉」,然後又把土星的另一顆衛星撞成無數個碎塊。爾後這些星體碎塊在土星引力場作用下聚集在土星周圍,進而形成今天的土星環。

  隨後,這個特大碎塊又長驅直入,掠過海王星。至此,它的動能已完全消耗殆盡,於是,在海王星的外層空間進入一條新的繞太陽運行的公轉軌道,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法艾東行星解體後的一部分小碎塊,迄今仍停留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形成太陽系小行星帶。另一部分碎塊和塵埃被拋射到地球周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環,它像一塊微透陽光的窗簾,遮住射向地球的很大一部分陽光,致使地球氣溫驟然下降10℃~15℃,從而導致7500萬年前地球上的恐龍滅絕。後來,在太陽風和宇宙塵的侵蝕下,加之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環便逐漸消失。地球環解體後的碎塊和塵埃,分別散落到地球上。

  學者們根據迄今為止在北美洲、大西洋、印度洋等地殘留著遠古時代的微隕石和宇宙塵,說明法艾東行星爆炸的可信性。但有部分學者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不相信一場核戰爭的破壞力能使一個直徑約6000千米的大行星變成150萬顆小行星。要使如此大的一顆行星爆炸成碎塊,其能量之大是十分驚人的。

  法艾東爆炸的證據

  為了進一步支持法艾東爆炸的理論,研究者擺出了支持這一假說的新觀測證據。

  第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小行星是無定形的有稜角的巖石碎片。近年來對1620號小行星進行光電測光證明,它是一個長條形天體,長度為體寬的4至5倍。集聚而形成的天體應當接近於球形,雖然球形小行星互相碰撞也有可能形成不規則形狀的天體,但其機率極小,不可能發生大多數小行星相互碰撞的情況,所以有理由認為小行星是大行星爆炸的產物。

  第二,來自小行星帶內的某些隕星中,鐵,鎳,鈷等化學成分保持嚴格不變的比率,正好像地球各海嶺處從深處而來的巖石成份保持嚴格不變的比率一樣。礦物學家及地球化學家都一致認為,這種情況只有當它們曾處於共同的融熔物質裡才有可能達到。「法艾東」的質量如果不小於地球的話,內部應能達到巖石熔化溫度而提供這種條件。已知大行星是集聚而成的,它們的成分千差萬別,至少說明某些小行星不是直接集聚而成的。如果設想它們是「法艾東」爆炸的產物,則上述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

  第三,觀測及理論分析都證明,如果排除影響自轉的幹擾因素,質量大的星體總是旋轉得快些,但通過光電測光發現,區區小行星的自轉周期卻僅為2~17小時,其平均值接近木星、土星及天王星的自轉周期。如果假設它們是大行星爆炸的產物,上述現象則可得到很好的解釋。

  第四,一般認為,隕石系來自小行星帶內;統計表明,大多數隕石由球狀或扁球狀的結晶粒所組成,被稱為球粒隕石。研究表明,這種球粒隕石是在高溫下形成的。但宇宙空間的現代科學資料都有利於地球「冷」起源的假說,照理小行星及其他大行星也應該起源於「冷」狀態,那麼就無法解釋球粒隕石為什麼曾受過高溫。退一步說,如果太陽系原始星球確曾處於熾熱狀態,那麼就無法解釋為什麼約有14%的隕石未曾受過高溫而成為非球粒隕石。如果假設它們起源於「法艾東」的爆炸,則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釋。

  第五,美國海軍天文臺天文學家弗蘭德曾往返跟蹤了60個長軌道彗星,發現它們的軌道都相交於小行星帶內的某一點。這無可爭辯地證明,多數彗星絕不是從宇宙空間俘獲而來的。如果說它們是在太陽系內部直接集聚而成,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太陽系所有大行星及小行星毫無例外都是順行,唯獨有接近一半的彗星為逆行。這是彗星也起源於一顆大行星爆炸的非常有力的證據。

  弗蘭德根據各方面的證據認為,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過一顆被稱為「法艾東」的大行星的設想,已很少再有懷疑的餘地。

  第三節註定的命運:老天的安排

  另一些學者經過大量的模擬演算,得出結論則是:與其認為法艾東行星是爆炸,還不如說是它被某一「天外來客」碰撞!

  學者認為,在6500萬年前,居住在28個天文單位上的法艾東行星上的外星人,已具備了星際移民的能力,同時,他們發明並利用了中微子通訊技術、反重力技術、無錯位技術等等。其科學水平與文明程度,遠比現在地球人要高出不知多少倍。就在這時,一顆直徑超過1萬千米,質量超過50萬億億噸的大行星(這顆行星可能就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可能是另一個恆星系統裡的行星,也可能是一顆流浪星),在某種能量的牽引和太陽引力的作用下,以每小時20萬千米的高速衝進了太陽系。它首先遭遇的是海王星,那時,海王星的八顆衛星正在近海點運行,而原冥王星及原冥衛一「卡戎」卻正一左一右在遠海點運行。

  第一場遭遇戰的結果是:大行星與海王星發生了猛烈地擦肩相撞,而且它一舉擊碎了海衛九和海衛十,擾動了海衛一和海衛二,使海衛一軌道偏心率變為0,運行逆向,並使海衛二的軌道偏心率達到了075,遠遠超過了太陽系內的所有的衛星和行星。衝擊導致海王星脫離了當時的軌道,使其帶著八顆衛星和兩顆衛星的殘片(後形成海王星環)緊跟大行星向太陽系內部運行。

  至於原冥王星和原冥衛一「卡戎」卻因正在遠海點運行,又受大行星撞碎兩顆海衛的衝擊波和衝擊碎片的影響,等它們分別返回近海點時,海王星已「離家出走」。這兩個「難兄難弟」只得相互「依靠」起來(冥衛一的自轉和繞冥王星運動的周期都是639天,而冥王星自己的自轉周期也恰好是639天)。這就是冥王星在大行星中個子最小的原因。

  而「離家出走」的海王星本身,則大約在弧線飛行直線距離135億千米後,即完全擺脫掉了這顆大行星的衝擊波動力,從而停留在新的軌道上繼續圍繞太陽旋轉。

  00那顆肇事大行星第二個遭遇的是天王星。它在低空橫穿天王星軌道時,將天王星的一部分物質「拉」了出來,被「拉」出來的物質在脫離天王星本體一段時間之後,又因受天王星的引力作用而重新砸向了天王星,結果砸歪了天王星的自轉軸,使天王星從此以後「躺」在軌道上繞太陽轉。

  隨後,大行星一舉撞碎了一顆土衛,從而演變成了今天的土星環;又撞歪了土衛九,使其成為了土星龐大衛星系統中唯一的一顆逆行衛星。

  除此以外,大行星仍覺「意猶未盡」,它橫衝直撞到了木星區域的最外層,結果把部分衛星衝得「暈頭轉向」,使木衛六、木衛七、木衛八、木衛九、木衛十、木衛十一、木衛十二、木衛十三脫離了原先行星赤道面內的軌道,同時使木衛八、木衛九、木衛十一、木衛十二運行逆向。

  至此,一路「衝衝撞撞」而來的大行星已略微改變了一下航向,結果歪打正著,它把最後的撞擊點毫無誤差地直指繁衍著一代高度文明的法艾東星。

  星際移民

  可以想像,大禍臨頭之下,法艾東星上的高智慧外星人會採取如下的自救措施——

  經反覆核算無誤後,整個法艾東星都緊急動員了起來,全球通力合作,傾一星之力聚集了幾乎所有的熱核武器對大行星進行了定向位移爆破,試圖使大行星略微改變航向,只是大行星的個頭太大,慣性衝擊力又太強,整個計劃基本以失敗而告終。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採納星際移民,但最後也只有少數人得以先後移民到撞擊面後方的火星、地球和金星的生態基地上。

  數月數日後,仍留在法艾東星上還沒來得及加入移民隊伍的數億萬外星人,驚恐地舉目注視著大行星向他們飛速撞來,一聲天崩地裂,大行星把法艾東星撞成了無數個碎片,自身也四分五裂,其中大的就形成了穀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和義神星等著名的小行星,而部分小碎片則呈放射狀地向撞擊面後方飛射而出。

  正對面的火星首當其衝,無數的小碎片在火星上形成了熾烈的流星雨。全球溫度的升高首先將火星上的冰川融化,從而在火星上形成了無數條汪洋恣肆的河流,但接踵而至的持續不斷的高溫和衝擊,又很快將火星上的浩渺大水、萬頃碧波全部蒸發衝擊殆盡,只留下如今突然中斷的大小河床故道。但這又無法形成海、湖、潭等成規模的遺蹟。金星亦未能逃脫這次厄運,一塊大碎片在飛掠火星軌道、地球軌道後,一頭撞到了金星上,結果使金星自轉發生了方向性變化。

  繁華之後

  同時,另一塊直徑約12千米,重達14萬億噸的碎塊卻被撞向了地球,並不偏不倚地撞在了地球的表面上,結果,地球好像一下子受到了數以百萬計的氫彈襲擊,遭到了嚴重的創傷。被拋起的塵埃在地表上形成了厚厚的雲層,地面變暗、變冷,依賴於陽光的植物大量枯萎、凋謝和死亡。地球上3/4的生物也很快衰落,已「統治」地球達15億年多的恐龍同時遭受到了滅頂之災,短時間內很快銷聲匿跡直至滅絕。

  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曾經是法艾東軌道上,生存著現在的小行星帶。那裡,是小行星聚集區,有人類編號的就多達120 437顆小行星,據估計應有50萬顆以上。1918年,日本天文學家平山清次注意到小行星帶上一些小行星的軌道有相似的參數,並由此形成了小行星族。到了1970年代,觀察小行星的顏色發展出了分類的系統,三種最常見的類型是C-型(碳質)、S-型(矽酸鹽)和M-型(金屬)。2006年,天文學家宣布在小行星帶內發現了彗星的族群,而且推測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上海洋中水的來源。

  這樣,移民到地球上的法艾東外星人必然再次遭受重創。不過他們還是頑強地生存下來了,6500萬年間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之後,他們又多次遭受諸如地極地磁逆轉、大西洋沉沒等一系列災難性、毀滅性打擊,但他們依息尚存,綿綿不絕,一部分人轉入海底,成為了海底人,一部分人轉入了地下,成為地底人,還有一部分人生活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島上,這些法艾東星球上外星人的後裔——瑪雅人。

  第四節瑪雅文明:法艾東的延續

  如果這樣解釋,我們可以更加能夠理解上古時代的瑪雅人是如何創造出現代人難以想像的天文文明。瑪雅的曆法非常複雜,有以260為周期的卓金歷,6個月為周期的太陰曆,29日及30日為周期的太陰月曆,365日為周期的太陽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曆法。我們用現代天文觀測知道一年是3652422天,而瑪雅人已測出一年是3652420天,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說明5000年的誤差才僅僅一天。

  「銀河季候」

  瑪雅人他們還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稱為「卓金年」。有瑪雅學者認為,這個叫「卓金歷」的曆法記載了「銀河季候」的運行規律,而據「卓金歷」所言:我們的地球現在已經在所謂的「第五個太陽紀」了,這是最後一個「太陽紀」。在銀河季候的這一段時期中,我們的太陽系正經歷著一個歷時五千一百多年的「大周期」。時間是從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在這個「大周期」中,運動著的地球以及太陽系正在通過一束來自銀河系核心的銀河射線。這束射線的橫截面直徑為5125地球年。換言之,地球通過這束射線需要5125年之久。

  瑪雅人把這個「大周期」劃分為13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演化都有著十分詳細的記載。在十三個階段中每一個階段又劃分為二十個演化時期。每個時期歷時約二十年。

  這種曆法從何而來,實在令人不解。我們想像,他們是依然保留了關於法艾東星的編年曆,他們巧妙地使用了將卓爾金年和地球年協調並用的古老曆法,以表示對「故星」刻骨銘心的懷念之情。

  金星公式

  他們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人的測算50年內誤差僅為7秒。這是個多麼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

  瑪雅人運算出來著名的金星公式:

  (月球)20x13=260260x2x73=37,960

  (太陽)8x13=104104x5x73=37,960

  (金星)5x13=6565x8x73=37,960

  這些公式的意思是說,每一種周期經過37 960天後,便會相遇在一條直線上,而根據瑪雅人的神話傳說,那時「神只」就會到一處寧靜的休息處所。金星曆年是指金星環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瑪雅人費了384年的觀察期,算出584的金星曆年(他們發覺金星在八個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後再重複循環,便用五除八個地球年的天數2920天,得出584天),而今日計算則為58392天,誤差率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鐘。以這麼高的精確度計算出金星曆來,實在是件不可思議之事。

  瑪雅單位:心有多在,數有多大

  瑪雅計日的單位出奇的大,考古學家已經知道的數值為:

  20日為1維納爾;

  18維納爾為1屯,等於360日;

  20屯為1卡屯,等於7200日;

  20卡屯為1巴克屯,等於144 000日;

  20巴克屯為1匹克屯,等於2 880 000日;

  20克屯為1卡拉布屯,等於57 600 000日;

  10卡拉布屯為1金奇耳屯,等於1 152 000 000日;

  20金奇耳屯為1阿拉屯,等於23 040 000 000日;

  為何要發展出這麼大的數字?這個數字單位大到即使是現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學眼光來看,這麼大的數字也許只有一種學科會用到,那就是天文學。天文學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數字單位表示星系間的距離,只有天文學的「天文數字」才會這麼大。

  瑪雅的「五個預言」

  第一個太陽紀是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根達亞文明),超能力文明,身高1米左右,男人有第三隻眼,翡翠色,功能各有不同。有預測的,有殺傷力的等等。女人沒有第三隻眼,所以女人害怕男人。但是女人的子宮有神的能力,女人懷孕前會與天上要投生的神聯繫,談好了,女人才會要孩子。根達亞文明毀於大陸沉沒,但是很少有資料提到過根達亞文明,所以沒有什麼現代的理論依據。

  第二個太陽紀是伊厄科特爾Ehecatl(米索不達亞文明),米索不達亞文明是上個文明(根達亞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續。但是人們把以前的事忘卻了,超能力也漸漸消失了。在根達亞文明裡面,男的有第三隻眼睛,可是到了米索不達亞文明男人的第三隻眼開始消失。他們對飲食特別愛好,發展出各色各樣的專家,所以又被稱為飲食文明。米索不達亞文明發生在南極大陸,毀於地球磁極轉換。但以上只有少數資料有提到過,沒有什麼現代的理論依據。

  第三個太陽紀是奎雅維洛Tleyquiyahuillo(穆裡亞文明),瑪雅人所推測的地球上的第三次文明,也稱生物能文明。是上個文明(米索不達亞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續。米索不達亞文明的先祖開始注意到植物在發芽時產生的能量,這個能量非常巨大,經過一個世紀的改良發明了利用植物能的機器,這個機器可以放大能量,該文明毀於大陸沉沒。但以上只有少數資料有提到過,沒有什麼現代的理論依據。

  第四個太陽紀是宗德裡裡克Tzontlilic(亞特蘭蒂斯文明),(光的文明)繼承上個文明,這裡用繼承,不用延續是因為,亞特蘭蒂斯來自獵戶座的殖民者。他們擁有光的能力,是火雨的肆虐下引發大地覆滅。早在穆文明時期亞特蘭就建立了。後來這兩個文明還打核戰爭。

  第五個太陽系是我們存在的文明(情感的文明)會使用情感,於2012年12月冬至滅絕(提升到精神文明),瑪雅人說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臨以後,12月22日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

  結語

  也許,太陽系真的有法艾東星,也許法艾東真的發生了爆炸,也許瑪雅人真的是法艾東星的後裔。這個解釋有它的邏輯性、完整性、合理性。它不但解開了太陽系內許多千古不解之謎,同時也解開了瑪雅人怎麼會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瑪雅人在已知天王星、海王星的前提下,卻又不知道離海王星並不遙遠的冥王星這兩個世紀之謎。

  現在我們既然知道了瑪雅人就是法艾東星移民,那麼他們知道天王星、海王星也就不足為怪了。而在法艾東星存在的年代裡,太陽系中尚無自立門戶的冥王星,所以瑪雅人自然不會知道已「升級」成為大行星的冥王星了。

  但是,那又怎樣?法艾東人即使預測了自身星球的爆炸,並且組織了星際遷移,但結果又是怎樣?

  瑪雅人即使預言了自身的消亡,面對西班牙人的入侵也無能為力。那麼,它的第五次文明的預言是真是假又怎樣?

  文明的盛衰消亡有它的規律,世事的輪迴也有它的規律,即使是太陽系、銀行河系,無不在某一規律的支配下緩慢而有序地擴張著……

  我們所能夠掌握的只是現在,別管未來——

  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它主要分布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圍繞太陽旋轉的為數眾多的小天體。從1925年起,新發現的小行星算出軌道後,要經過兩次以上的衝日觀測,才能賦予永久編號和專用名稱,有的小行星用古代西方神話中的人物命名,有的則由發現者給予其他名稱。目前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已達3000多顆。照相巡天觀測發現亮度大於照相星等212等的小行星有50萬顆,小行星的總質量約21×1024克相當於地球質量的004%。小行星中最大的是穀神星,它的直徑為1000公裡,質量為(117±06)×1023克。除了穀神星等幾顆較大的小行星外,其他小行星的直徑和質量都很小。

  小行星的亮度有周期性變化,這是由於它們表面各部分的反照率不同及它們的自轉引起的。小行星典型的自轉周期為8-9個小時,小行星的自轉軸取向毫無規律,呈隨機分布。少數較大的小行星可能是球狀的,但大多數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有的小行星還有自己的衛星。

  絕大多數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內,軌道半長徑界於22-32天文單位之間,平均為277天文單位,少數小行星的軌道半長徑比火星小或比木星大。它們的偏心率和軌道傾角多界於大行星和彗星之間,平均為015和94°。小行星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它們的視亮度跟它們同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有關,也跟它們的表面反照率有關。最亮的小行星是灶神星,目視星等為65等。

  500枚核彈

  2011年11月8日一顆直徑約400米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若撞擊地球將相當於500枚核彈同時在地球上引爆,後果不堪設想。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表示,這顆小行星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威脅。

  根據NASA發布的聲明,這顆名為2005 YU55的小行星將穿過月球軌道,它到達距地球最近點的準確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8日6時28分。屆時它與地球的距離約合32萬4千6百千米。

  NASA表示,這是最近35年來首次有此類天體如此近距離接近地球。上一次發生於1976年,不過當時天文學家對此一無所知。而下一次這種規模的小行星靠近地球要等到2028年,屆時小行星「2001 WN5」將從距地球約23萬公裡的地方經過。

  這位「天外來客」即將到訪的消息令一些天文愛好者激動不已,不過NASA專家說,小行星大致呈球形,顏色比木炭還暗,由於亮度很小,肉眼無法一睹其風採。這顆行星對地球的引力也極微弱,不會引發潮汐或地震。

  美國科學家和媒體竟相用不同的比喻和對比試圖使這顆小行星「具象化」。有的稱這顆直徑400米的行星大小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有的稱它是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兩倍大,還有的說它比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商務部總部赫伯特·胡佛大廈還要大。

  這顆小行星一旦撞擊地球將造成什麼後果?美國普渡大學地球和大氣科學教授傑伊·梅洛希表示,假如它撞擊地球,將在地面上砸出一個直徑約64千米、深約518米的大坑,同時導致7級地震並引發浪高約21米的海嘯。《華盛頓郵報》則稱這顆行星撞擊地球相當於「500枚核彈爆炸」。

  不過,NASA近地天體搜尋計劃辦公室的負責人約曼斯稱,「我們有100%的信心,它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但世界安全基金會的負責人威廉姆森表示,這顆行星是一個很好的警醒,世界各國應該一起合作以決定萬一將來某顆小行星太靠近地球時應該做什麼。

【圖書目錄】:

《探究式學習叢書:宇宙中的N次文明》

目錄
前言 生生不滅的宇宙文明
第一章 法艾東:文明的輪迴
第二章 熒惑與戰神的絕響
第三章 太白:文明的復歸往古
第四章 明月相期邈雲漢
第五章 宇宙文明:地球歷史的再造者
第六章 遠古遺物:客人的禮物
第七章 他們遭遇到外星人
後記 霍金預言:人類的重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宇宙大同文化第十大學說——宇宙文明大同說
    9.宇宙文明大同說 宇宙從混沌開始演化,人類與宇宙相伴而生。其演化過程呈螺旋式上升,其演化高級階段必然步入宇宙大同文明。 地球人類文明進入宇宙大同文明要經歷三個過渡階段。地球人類進入大同社會對於宇宙大同來講,僅是一個局部系統的統一。
  • 一個靈魂,六次輪迴,一次人類文明的交替
    ,夏威夷,牧羊土著扎克裡對高科技文明的先知心懷敵意,他的部落唯一相信的女神叫星美…… 不同的人物、場景和事件在時空中更迭變幻,不變的是每個主角身上都帶有彗星形狀的胎記。它像亙古靈魂的烙印,將人性中的反抗精神代代延續,最終織成一幅浩瀚璀璨的雲圖。
  • 宇宙十大神級文明
    一、科技文明      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文明,類似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建立的文明,意識形態各不相同
  • 宇宙中有幾種文明?最高級文明是什麼樣子?
    我們知道人類是從遠古的猿猴進化而來,在此期間經歷了大約5000多年的時間,可是你想想和宇宙相比,宇宙大約在137一年,奇點大爆炸產生,在此間斷不可能沒有其他文明。也許我們無法進行和更高文明進行交流,就像細胞和物體一樣。但是他們可以操控我們的一切。
  • 被懷疑來自宇宙深處的文明【睿智生活傳媒平臺】
    被懷疑來自宇宙深處的文明這個被懷疑來自宇宙深處的文明,至今依然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為之瘋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相對於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瑪雅文明的發展似乎有點特殊、當四大文明農耕時期出現時,他們還處於蠻荒時代;當四大文明創造了生產和生活工具時
  • 宇宙中的四級文明到底有多可怕?為什麼科學家從來不提四級文明?
    宇宙的無垠與浩淼,很多人都知道,甚至於很多人都覺得宇宙沒有邊緣,但是對於它的浩瀚,多數人人都沒有具體的概念。我們不妨先看圖。上圖為哈勃超深場(HUDF),圖裡幾乎沒有位於銀河系的恆星。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認為圖中的每個亮點都是由大量恆星組成的星系。那麼這張照片裡有多少個星系?答案是一萬左右。
  • 人類一直沒有找到地外文明,我們有可能是宇宙中唯一文明嗎?
    迄今為止,人類尋找了地外文明幾百年,除了一些瞎咋呼沒有證據的UFO事件,一根外星人毛也沒看到,甚至連地外生命一個細菌孢子也沒有發現。但這並不等宇宙中沒有地外生命或文明,如果用證據說話,現在就是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再找找看唄。所以,現在一切說外星人或者地外文明的話題,都只是猜想。
  • 宇宙中的最高文明有多厲害?科學家:宇宙中的最強者,脫離食物鏈
    文/行走天涯宇宙中的最高文明有多厲害?科學家:宇宙中的最強者,脫離食物鏈雖然人類至今為止都沒有發現到宇宙中的外星生命,但是由於人類太過渺小,而宇宙空間又太過浩瀚的原因,就使得科學家們以及普通人堅定不移的認為,在宇宙中肯定是存在著外星生命的,那麼倘若將外星文明劃分幾個等級來進行區分的話,就可以知道人類應不應該跟他們打交道了
  • 假如宇宙存在「黑暗森林法則」,人類文明在宇宙中究竟安不安全?
    所謂黑暗森林法則就是宇宙像一個黑暗的森林,在這個黑暗的森林裡面生活著數不清的不同等級的文明,各個文明都潛伏和隱蔽起來以免被更先進的文明發現,因為一旦被比自己更發達的文明發現,那麼後果就是落後文明就會被先進文明毀滅掉,對落後文明來說是很殘忍的,但是對於宇宙生態來說,這是一種維持宇宙生態平衡的好事。
  • 按宇宙的文明等級來看,我們人類創造的地球文明連1級文明都不到
    宇宙文明等級對於宇宙的發展時間來說,我們人類的歷史還只是一瞬間時間,而且人類在短暫的250萬年左右的發展歷史中,前期的很長時間,我們人類和動物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國際空間站目前,人類每天所創造的知識,是古代多少年的總和,我們處在一個知識 爆炸的時代,我們也為自身的文明而自豪。但是,我國我們按照宇宙中文明的等級來看,地球的人類文明處在什麼地位呢?
  • 宇宙中的光速限制會鎖死人類科技文明嗎?
    人類每隔10釐米在螞蟻生存的二維世界(想像成一張白紙)打一個洞,螞蟻世界的科學家經過探索研究就會發現,在螞蟻生存的二維世界,每隔10釐米就有一個洞這是一條規律,因為經過無數次探索這個洞就會出現。但以生存在三維世界人類的視角來看,這不是一個規律,人類用自己高於螞蟻文明的智慧鎖死了螞蟻對這個規律的認知。從時空來說,宇宙是一個層級結構,因此每種文明都有自己的邊界,人類文明也一樣。
  • 如果將宇宙中的文明分為I、II、III、IV類,我們屬於幾類文明?
    如果做一個問卷調查,去街上攔住任何一個成年的心智正常的人問他:「我們是智慧文明嗎?」,我想回答「是」的人的比例將接近於100%!但我在之前寫的其他文章裡也說過,人類把自己定義為宇宙中的智慧文明,似乎有一點「夜郎自大」!
  • 宇宙十大神級文明,你知道幾個?
    一、科技文明      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文明,類似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建立的文明
  • 有人曾將宇宙文明分為3級,神級文明最高,人類屬於幾級文明?
    宇宙的神秘是人類所難以想像的,雖然地球上誕生了人類文明,但是就連人類自己也無法肯定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文明存在。儘管一直都有外星文明的說法,不過人類始終沒有找到證據,但這並不影響人類對外星文明的幻想,甚至還給宇宙的所有文明分成了三個等級,根據力量的強大來劃分,其中最高級的是神級文明,就連人類也無法描述清楚。早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就已經幻想過神秘的宇宙會有其他的文明存在,只不過那時候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只能將自己的猜想寄託到各種神話故事和傳說預言之中,至於其中的真實性,就要靠後人自己猜測了。
  • 宇宙中真的有超級文明存在?科學家對此各執一詞,你認同哪個?
    在很多科幻題材的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地球遇到了外星文明的進攻,不過,這些攻擊地球的外星文明,他們並不是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比方說我們熟悉的小說《三體》中,想要侵佔地球的三體人,他們最多也不過是二級文明。
  •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看過科幻小說的小夥伴應該都聽過這個名字——戴森球!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前因後果以及作用背景吧!戴森球最早由數學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戴森球在核武器和外星智能方面應用廣泛比較著名。
  • NASA最新發現:宇宙存在能量通道,超級文明就在附近!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太陽附近出現了一條不同顏色的帶狀物質,仿佛是一道彩虹並釋放出不同的長度。對於這個違反常理的現象,科學家研究後得出一個令人膽寒的結論:這些長條狀物質可能是宇宙中某種超級文明的黑科技,甚至是超級文明穿梭時空的能量通道。該消息一經流出,立刻引發了外界的廣泛猜測,天文愛好者們為之振奮。難道超級文明與地球真的咫尺之遙。
  • 什麼才是超級文明?宇宙中的高級文明能可怕到什麼程度?
    就我們目前所知,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個存在生命、並且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可我們人類一直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存在外星文明、並且它們很可能比我們人類現階段所掌握的科技要發達得多。  Ⅲ型文明,恆星系文明:這樣的文明可以掌握整個星系的能源,文明綜合活動每秒大約消耗4×1037瓦(焦耳/秒)的能量,它們可以在完成星際旅行,隨意的在宇宙中的各大星系中往返。
  • 翟玉忠:宇宙中的文明之花——孔門四科
    宇宙洪荒在廣漠無邊的宇宙中,人類生活在米粒般大小的地球上。我們如此渺小,又如此偉大!「夫天生百物,人為貴」,這是因為,人,創造了超凡的大道智慧。其高度發展的形式,就是以孔門四科為基礎的中國文化。她超越不同宗教、超越不同族群,超越不同地域,是東西方文化的結晶!無器則道無所寓,無道則人無所寄。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1960年,弗裡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這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