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的經方應用(羌活勝風湯,駐景丸,八珍湯,逍遙散)

2021-01-07 網易

  

  2015年8月,德國Stefan Bubst的3D和攝影現實藝術

  羌活勝風湯系我國元代眼科專家倪維德著《原機啟微》一書中治療「風熱不制之病」的主方,筆者加減應用於眼科,治療多種眼內外疾病,療效滿意。

  羌活勝風湯組成:羌活9g,防風9g,柴胡9g,黃芩9g,白朮9g,獨活9g,川芎9g,荊芥9g,桔梗6g,枳殼9g,前胡9g,薄荷6g(後入),白芷9g,甘草6g。方中劑量為筆者常用劑量。從其組成來看,為辛溫辛涼合一,而偏於辛溫,輕清發散,故風寒風熱皆適宜,尤其適應於表寒較重者,即體虛又外感風寒溼邪所致的眼病。羌活勝風湯的組成,就是扶正祛邪的配伍形式。

  方中以白朮、枳殼調治胃氣扶正,為君;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諸治風藥,皆主升發,為臣;桔梗除寒熱,薄荷、荊芥清利上焦,甘草和諸藥,為佐;柴胡解熱,行少陽厥陰經,黃芩療上熱,主目中赤腫,為使。扶正藥得祛邪藥,則補不滯邪,無閉門留寇之患,祛邪藥得扶正藥,則功力更大,表不傷正,無內顧之憂,故用羌活勝風湯治療多種眼病均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01

  眼瞼溼疹

  本病多因脾胃溼熱,復受風邪,上攻於目所致。治療上宜散風燥溼,用羌活勝風湯去薄荷、桔梗、川芎,加蒼朮等。

  02

  急性結膜炎

  本病因風熱毒邪襲肺,上染白睛,或時氣犯目,相互感染所致。治療以上以散風為主,清熱為輔,用羌活勝風湯加龍膽草、木通。兼見白睛溢血,選加丹參、益母草、蘇木、生地等。

  03

  慢性結膜炎

  本病每由急性結膜炎未能徹底治癒,重受溼邪鬱困,脈絡受阻所致。或由煙塵刺激,視力疲勞,屈光不正,飲酒過度,睡眠不足等各種因素所誘發。治療以清熱散風、健脾燥溼為主,溼熱甚加蒼朮、龍膽草、木通;大便燥結加大黃;胃呆納少加山楂、六曲、麥芽。

  04

  沙眼

  本病病因主要是由沙眼衣原體侵入瞼膜所致。中醫學認為病由脾胃積熱,風邪外束,以致氣血瘀滯,壅積眼瞼所致。治療以健脾散風、清熱消翳為主,用羌活勝風湯加減。

  05

  翼狀胬肉進展期

  本病多由於脾胃溼熱、經絡瘀滯,復受風邪,上犯於目所致。治以散風清熱燥溼為主,方用羌活勝風湯去川芎、獨活、桔梗,加龍膽草、石膏、木通。

  06

  球結膜下出血

  中醫認為此證多由於瘰癧毒氣上攻於目而致。治以羌活勝風湯加活血祛瘀藥。

  07

  角膜潰瘍

  本病因虛人正氣不足,風邪外侵,以致腠理不和而生熱,風熱上犯於目,或肝熱上攻而致。治擬扶正散風清熱為主,用羌活勝風湯加生黃芪、黨參、白朮。屬肝膽火盛,口乾苦,脈弦細者,合用龍膽瀉肝湯。

  08

  角膜實質炎

  角膜實質炎後期眼局部已無炎症及刺激症狀,結膜赤脈完全消退,僅留有角膜一色混濁,視物不清,胃納少。治擬健脾昇陽,活絡消翳。方用羌活勝風湯加蟬衣、白蒺藜、板藍根。

  09

  鞏膜炎

  本病主要由於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外感風邪所束,抑鬱於內,阻血暢行,熱毒上攻於目所致。治擬健脾昇陽,散風清熱,羌活勝風湯去獨活、川芎、桔梗,加龍膽草、生石膏、檳榔、木通。胃脹吞酸,加吳萸、草蔻、川樸。

  10

  虹膜睫狀體炎

  中醫認為本症為肺陰不足,津液缺少,肝火上乘,或肝胃實火上攻及脾胃失健,感受風熱,上攻於目所致。治宜健脾清熱、散風除邪為主,方用羌活勝風湯加檳榔、龍膽草、石膏、木通。若胃納欠佳,大便溏,去石膏、木通。

  11

  麻痺性斜視

  本病多由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外受風邪所致。治宜健脾散風,疏通脈絡。方用羌活勝風湯加全蠍、鉤藤。

  本文摘自《中醫文獻雜誌》,作者/任建萍 。

  「中醫眼科」眼疲勞綜合症

  

  視疲勞又稱眼疲勞(asthenopia),是以患者自覺眼的症狀為基礎,眼或全身器質因素與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織的症候群,並非獨立的眼病,也常稱為眼疲勞綜合症,屬於心身醫學範疇。由於社會環境變化,工作壓力增加,近距離精細用眼工作逐漸增多,尤其是電腦、掌上遊戲機、大屏幕手機等視頻終端的普及,視疲勞發病率日趨增高,並呈低齡化趨勢。

  中醫古文獻中無視疲勞的病名,依據「目為肝竅」理論,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七竅門》將其歸「肝勞」範疇,指出「其讀書、博弈等過度用目者,名曰肝勞。」明代李梴所著《醫學入門·雜病分類·眼》:「讀書針刺過度而(目)痛者,名曰肝勞,但須閉目調養」。並進一步指出其病因為「極目遠視,夜書細字,鏤刻博弈傷神,皆傷目之本」。《眼科臨症筆記》稱為「肝勞」「目乾澀昏花症」。現代中醫眼科《龐贊襄中醫眼科經驗》稱為「眼疲勞」,《新編中醫眼科學》稱「肝勞目昏」。本病雙眼為患,不受年齡、性別、季節等因素限制,多見於文字工作或精細工作、近距離用眼者,以及素體虛弱者。

  一、治療原則

  由於引起視疲勞的因素是複合因素,包括環境、眼部及全身因素等多方面,因此治療措施也是綜合療法,既有對症又要針對病因治療。視疲勞可能是全身疲勞的一部分,中醫辨證論治,在改善機體狀態後症狀往往得到緩解,對眼源性如屈光不正或眼肌不平衡引起的症狀,可針對病因治療。

  佩戴適合的眼鏡,應包括年齡分析、屈光度合理、瞳距適應、散光軸位調整準確,定期複查。做眼位訓練可提高雙眼協調運作能力,對改善這類視疲勞有肯定的效果。治療時間應適當減少視覺負荷。

  二、辨證論治

  1肝腎不足證

  症狀:視物模糊,目乾澀酸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方藥:駐景丸加減。

  楮實子12g,熟地12g,菟絲子15g,車前子6g,茯苓6g,石菖蒲6g。

  臨證參考:肝腎不足,精血耗損,不能上榮於目。視物模糊,久視後目乾澀酸痛,伴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細弱。方中熟地滋陰補腎,養血調肝,合菟絲子補肝腎之虛,車前子補腎利水,清熱除溼,使補而不滯,共奏補益肝腎之功。頭暈耳鳴者,可加天麻、鉤藤、白菊花平肝息風通絡;眼目乾澀者,可加麥冬、玉竹滋陰生津;腰膝酸軟者,可加續斷、牛膝、杜仲補腎。兼有氣不足者,可加黨參;脾不健運者,酌加麥芽、陳皮。

  2氣血虧虛證

  症狀:視物模糊,眼痛,不欲睜目,神疲乏力,五心煩熱,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脈細。

  治法:滋陰養血,補心寧神。

  方藥:八珍湯加減。

  當歸12g,川芎3g,白芍12g,熟地15g,黨參9g,白朮9g,茯苓12g,炙甘草3g。

  臨證參考:勞瞻竭視,心血虧虛,目竅失養,則視物模糊,眼痛,眉稜骨酸脹不欲睜目,伴見神疲乏力,五心煩熱,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脈細,皆為氣血虧虛所致。方中黨參、白朮、茯苓、甘草補脾益氣;當歸、熟地、白芍、川芎補血調肝。全劑配合,氣血雙補。神疲乏力者,上瞼常欲緊閉,可加蔓荊子、升麻以益氣昇陽;眼痛、眼眶酸脹、復視,加羌活、防風、白芷、全蠍祛風,解痙止痛;心悸、失眠健忘者,可加石菖蒲、牛膝以通絡開竅。

  3肝鬱氣滯證

  症狀:不耐久視,視久則眼脹昏花,怕光流淚,眼眶、眉稜骨痛;全身可見精神抑鬱,頭暈頭痛,神疲食少,心煩欲吐,口苦,脅脹痛。舌紅苔黃,脈象弦細。

  治法:疏肝理氣,解鬱明目。

  方藥:逍遙散加減。

  柴胡9g,當歸12g,白芍15g,白朮9g,茯苓12g,甘草3g,生薑6g,薄荷8g,川楝子5g,延胡索10g。

  臨證參考:肝為藏血之髒,性喜條達而主疏洩。若七情過傷,肝失條達,肝鬱氣滯,或用眼過度,氣血瘀滯,致脈絡鬱閉,氣血不充,無以滋養眼目。致眼目不耐久視,視久則眼脹,怕光、流淚,眼眶、眉稜骨痛,伴見精神抑鬱,神疲食少,頭暈頭痛,心煩欲吐,口苦,脅脹痛及舌紅苔黃、脈弦細。方中君藥柴胡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當歸甘苦溫養血和血,白芍養血柔肝,共為臣藥;木鬱不達致脾虛不運,故以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既能實土以御木侮,又能使營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鬱遏之氣,透達肝經鬱熱;煨生薑溫胃和中,且能辛香達鬱,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可收肝脾並治,氣血兼顧的效果。配失笑散加強疏肝解鬱,共奏止痛之效。氣滯甚者,可加香附、鬱金、川芎;頭痛重者,可加川芎、白芷、蔓荊子;口苦咽幹或舌紅苔薄黃熱象重者,可加丹皮、梔子、黃柏以清鬱火;兼肝陽上亢者,可加鉤藤、龍骨、牡蠣;大便乾結者,可加決明子、火麻仁潤腸通便;若肝鬱而陰血虧虛較甚者,可加熟地、女貞子、桑椹以助當歸、赤芍滋陰補血。

  三、其他治療

  1針刺法

  眼局部選用攢竹、睛明、魚腰、承泣、太陽穴、絲竹空、陽白、瞳子髎等。配穴:肝鬱氣滯,選配氣門、太衝、支溝、陽陵泉;伴噁心不欲食者,加足三裡、三陰交。肝陽上亢,選配行間、俠溪、風池潛降肝陽;伴失眠多夢者,加神門、三陰交。氣血虧虛,選配百會、血海、足三裡、三陰交、氣海。肝腎不足,選配肝俞、腎俞、太溪、神門、照海;五心煩熱者,加內關、三陰交。

  2按摩法

  選用眼部周圍的穴位:攢足、睛明、魚腰、承泣、絲竹空、陽白、瞳子髎等,用手指輕揉、指壓穴位。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鐘。

  3點滴眼液

  常用的滴眼液有珍視明滴眼液、珍珠明目滴眼液、麝珠明目滴眼液。

  4灸療

  點燃灸後,閉眼,懸灸眼周、額頭、頸部穴位。先灸額頭,再灸雙眼眶和頸部周圍,最後懸灸雙側合谷和足三裡。整個灸療過程約30分鐘,每天灸療1次,10天為一療程。灸療懸灸穴位,可以起到暢通經絡、調和氣血、消炎鎮痛的作用,能快速提高局部血液循環,迅速地提高眼部的新陳代謝,緩解視疲勞症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醫初學者必背 湯頭歌訣
    前症皆嘔此能平單用芍藥與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營5.逍遙散逍遙散用當歸芍 柴苓術草加姜薄散鬱除蒸功最奇 調經八味丹梔著6.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大腹蘇 甘桔陳苓術樸俱夏曲白芷加姜棗 感傷嵐瘴並能驅7.六和湯六和藿樸杏砂呈 半夏木瓜赤茯苓術參扁豆同甘草 姜棗煎之六氣平
  • 中醫綜合考研——【方劑學】考綱變化
    刪除了:概念8.各類方劑的概念、適應範圍、配伍規律、分類及應用注意事項。刪除了:臨床常用9.下列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減應用及注意事項。換:「方義」為「方解」(1)解表劑: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九味羌活湯、銀翹散、桑菊飲、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香蘇散、敗毒散、再造散、加減葳蕤湯。
  • 【醫學生期末福利】中醫內科學重點+快速複習策略(下)
    2.肝脾不調——柴胡疏肝散或歸芍六君子湯3.氣滯血瘀——逍遙散合鱉甲煎丸二十八、積聚肝脾正氣虧虛,臟腑失和,氣滯、血瘀、痰濁,本虛標實《內經》首提病名,又名癥瘕、痃癖、癖塊《難經》積、聚區別,「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治則:堅者削之、結者散之、逸者行之、衰者補之
  • 中藥羌活勝溼湯
    【方劑名】羌活勝溼湯,出自元·《內外傷辨惑論》  【組成】羌活、獨活各一錢(各6克),藁本、防風、炙甘草、川芎各五分(各3克),蔓荊子三分(2克
  • 【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63期(腎經穴位、實脾散、萆薢分清飲、羌活勝溼湯、僵蠶、珍珠​)
    遠志醫研  微信:drzz111 QQ:2797675805 郵箱:zgzyky@126.com遠志醫研出品的《中醫考研學霸筆記》購買渠道:微店(搜索:中國中醫考研);淘寶(搜索:遠志醫研)【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62期(膀胱經穴位、五皮散、真武湯、苓桂術甘湯、鉤藤、天麻、地龍、全蠍、蜈蚣)【遠志醫研
  •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28)桂枝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
    推薦閱讀: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01)當歸芍藥散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02)大道至簡,陰陽自和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03)溫膽湯與小柴胡湯、逍遙散的比較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04)寒溼陰黃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05)堅持,持守,守一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此為寒飲內停,胃失和降,給予半夏乾薑散合烏貝散治療:生半夏30乾薑30海螵蛸15浙貝母15共為粉,每次10,小米湯衝服,日三次。藥服盡,病減,給予附子理中丸加茯苓治癒。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洗)一升  人參三兩  生薑(切)六兩  大棗(掰)十二枚      《神農本草經》雲「吳茱萸辛,溫。
  • 經方:中醫的靈魂
    通過經方的學習,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一、常用經方的應用體會 1. 排膿散組成:枳實芍藥 桔梗用法:三味藥打成粉,衝服,泡服治療支氣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膿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 中醫考研嚯嚯中內歌訣詳解——肝膽系統疾病
    旋覆花湯或復元活血湯:瘀血較輕五版主方[96-152X/07-175X]第二節 黃疸[黃疸熱茵溼五甘,膽鬱柴茵疫犀角,寒溼術附虛黃建,溼熱茵四肝柴歸,氣瘀逍遙鱉甲丸]證型>/17-66A]八珍湯+化積丸[13-66A/19-67A]附:加減附方說明表聚證肝氣鬱結1.左金丸:兼有熱象
  • 【中醫】非常經典的中醫內科方劑口訣(第三部分)
    半硫丸方醫癖痃,久瀉便秘因冷寒,硫黃半夏為細末,薑汁同煎餅為丸。4)虛秘:A、氣虛:益氣潤腸:黃芪湯:益氣潤腸黃芪湯,魚腥赤芍與大黃,丹皮桔梗瓜蔞仁,氣虛便秘肺膿瘍。B、血虛:養血潤燥:潤腸丸:潤腸丸用歸羌活,大黃桃麻兩仁合;勞倦納呆便秘澀,蜜丸嚼服功效確。
  •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考點口訣速記
    ,化痰解毒—普濟消毒飲加減熱勝肉腐證—清熱化痰,和營託毒—仙方活命飲加減熱傷胃陰證—清養胃陰—益胃湯加減臀癰:溼火蘊結證—清熱解毒,和營化溼—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溼痰凝滯證—和營活血,利溼化痰—桃紅四物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氣血兩虛證—調補氣血—八珍湯加減火毒凝結證—清熱瀉火,和營託毒—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 三步曲:經方本意 - 經方臨床 - 經方加減
    一.婦科大名醫的「二個散一碗湯:當歸芍藥散、逍遙散、四物湯。婦科病全包了。四物湯可變20多個方子。如1當歸芍藥散,可用於宮頸炎、附件炎、盆腔積液、輸卵管腫脹、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如白帶多,宮頸炎,加兩味藥,一個芡實,一個萆薢(或米仁),今天用,明天就好。不孕症,有腰痛,白帶多,性慾淡漠,體質偏胖的,加仙茅、仙靈脾、巴戟、鹿角霜,再加一點點鬱金疏肝。
  • 你們要的中醫婦科學方歌,在這裡了!
    四、歸腎丸景嶽全書歸腎丸,杜仲枸杞菟絲含。歸地藥苓山茱萸,調經補腎又養肝。五、清經散清經散治經多早,清火滋水此方好。 丹皮地骨黃柏芍,茯苓熟地嫩青蒿。六、兩地湯兩地麥玄參,白芍阿膠珍。七、丹梔逍遙散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
  • 中醫專長醫師 | 中醫病案分析之證方
    (二)陰黃:1.寒溼阻遏疸術附(茵陳術附湯)2.脾虛溼滯疸黃建(黃芪建中湯)(三)黃疸消退後的調治:1.溼熱留戀疸茵四(茵陳四苓散)2.肝脾不調疸柴胡(柴胡疏肝散)3.氣滯血瘀疸逍鱉(逍遙散合鱉甲煎丸)十八、頭痛(一)外感頭痛1.風寒頭痛川芎茶(川芎茶調散)
  • 實用300首方劑湯歌——值的珍藏
    遂戟芫花又木香青皮橘皮加輕粉  燥實陽水卻相當疏鑿檳榔及商陸  苓皮大腹同椒目赤豆艽羌瀉木通  煎益姜皮陽水服實脾苓術與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附姜兼厚樸  虛寒陰水效堪誇五皮飲用五般皮  陳茯姜桑大腹奇或用五加易桑白  脾虛膚脹此方司羌活勝溼羌獨芎
  • 《明辨外感內傷,拓展經方應用》(細讀下來,受益匪淺)
    治療選方,如考慮到咳嗽呈陣發性,夾有風邪,可選用小青龍湯;如只考慮溫化寒飲,恢復肺氣宣降,可選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湯。 2.用六經辨證 咳嗽日久,晚上較甚,脈象沉而不浮,病變不當在三陽,應在三陰。在三陰病中,既沒有典型的「腹滿」、「自利」之太陰病,也沒有「但欲寐」之少陰病,更沒有「厥熱勝復」之厥陰病。 那麼,究竟該屬六病中的哪一病呢?
  • 中醫經典每天學一點保嗓秘方——半夏散及湯
    中醫經典每天學一點                                    保嗓秘方——半夏散及湯                                                             導讀:經方,(其一說法)指漢代以前經典醫藥著作中記載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