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是一部很感人的片子,中間也很幽默,真實故事改編,感覺改編力度大了一點,有點太不現實,但是人心還是善良的。很喜歡兩個橋段,一個擁有床那段,還有一個是麥可生氣,媽媽第一反應是自己錯了,而不是想的辛辛苦苦養你你還有脾氣了。該電影本身,給我們傳遞了一種不論黑人或是白人不同的膚色,窮人或是富人不同的社會地位,也可以用愛來衝破膚色和社會地位中的隔閡來達到和諧友愛相處的意識。
其次,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富有、教養和善良發揮的人性的璀璨光芒,慧眼識珠的教練,負責任的好老師,活潑開朗的SJ,善良堅定的陶西太太和她的家人,只能說麥可命太好了,他是一個沒有被同類惡習汙染的孩子,他抱守他的善良被命運溫柔以待。好喜歡這種劇要是小說的話就叫甜寵文,像微微一笑很傾城一樣。它弱化了矛盾突出了陽光面教會父母應該怎樣積極正面的去引導教育孩子,怎樣處理孩子成長中的要遇到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讓每個孩子都健康陽光自信的長大。
或許會有人說,養母一家之所以能夠這麼做,是因為養母一家是富豪,右足夠的能力去幫助麥可。這話並不是不正確,也有它的可取之處。的確不可否認,養母一家有讓人羨慕的經濟能力,所以在她們幫助麥可的時候,一切都顯得很順利,沒有什麼挫折,這十分正確。回過頭來看電影一開頭的時候,史蒂夫的父親,他是出於真心想要幫助麥可的,雖然他沒有養母一家那樣殷實的家庭但他還是竭盡所能幫助麥可進學校,受教育。
即便能力有限,善良與金錢沒有太大的關係,一個人無論是富有還是貧困,只要他是善良的,有一顆想要幫助別人的心,就沒有什麼不對。本以為劇情會就這樣平淡和諧地結束,但是最後麥可的生氣離家出走反而升華了整部電影。安妮一家人給予了麥可美好生活的條件,但他們卻從未覺得自己有權利幹涉麥可的人生選擇,從未認為因為給了麥可如今的所有,麥可就要聽他們的安排。
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時候也希望家長們能發自內心地聆聽我們的想法,傾聽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在即使做著所謂的不是令他們滿意的事情時也能一如既往地支持與鼓勵我們,而不是從一開始就一味地向我們灌輸著他們想要我們完成的事情。其實,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覺得與長輩們有代溝而不願意去溝通,反而是長輩們根本沒有留給孩子們一個溝通的機會。
另外,在這部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和溫馨的一定是媽媽善良的心拯救一個迷路的孩子,這份真摯,這份善良一定值得被誇贊有這樣的母親,孩子一定也能夠變得善良,變得能夠善解人意,變得能夠為別人著想。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有好的家境,自己的專長,能夠讓自己過上舒且不貧困,有許多自由的選擇,能夠有多餘的錢財來去幫助所以要好好努力,像麥可一樣努力,挖掘自己的天賦。
最後 ,在這部電影中,最令人動容的是女主與麥可之間,以及各家庭成員間的毫無隔閡毫無芥蒂的包容接納付出,給人心以溫暖。美國那種讓失敗的母親失去她的孩子這種做法也不知道對孩子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一個十幾歲的可憐的黑人孩子,一個富庶的白人家庭,是女主和她家人的善良和無保留的接受讓他們成為幸福的一家人,這在現實社會中不太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