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9年度諾貝爾獎公布季(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等已經公布,其他獎項如經濟獎也將於近期陸續揭曉),觸動了無數人的心,今天,AAE(美國英文學院)特分享以下5個英語名詞,助你認識這項世界大獎不為人知的二三事:
1、Jew/Jewish(猶太人)
Jew/Jewish(猶太人),從世界範圍來看,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民族。
Nobel Prize(諾貝爾獎),自1901年設立至今,佔世界人口約0.2%-0.3%的猶太人,捧走了多個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諾貝爾物理獎)、Nobel Prize in Chemistry(諾貝爾化學獎)、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諾貝爾文學獎)等獎項。
僅以2017年為例,自然科學諾獎得主中就有三位猶太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ainer Weiss(萊納·魏斯)、Barry c . Barish(巴裡·巴裡什),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Michael Rosbash(麥可·羅斯巴什)。
這與猶太人的獨特教育(比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很大關係,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猶太人的故土以色列,你能看到14歲的「全能型」小工程師,如果孩子確實喜歡創業,家長和學校都會鼓勵(高中學校甚至為學生提供初創公司項目培養),因為他們認為,在創業的過程中吸取到的經驗和教訓更為重要,因為它教會了孩子如何應對失敗。
2、China(中國)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已經公開的資料,一直到2012年,才出現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一直到2015年,屠呦呦成為中國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人(在2015年以前,曾有海人華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
圖為屠呦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學家獲取的諾貝爾獎總數不多,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優秀,比如: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創下了水稻量產的世界吉尼斯紀錄,對解決全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外,中國也同樣是重視科學家的,比如:早在多年前,國家為了袁隆平更方便地工作,特為他頒發了全球最稀有駕照——榮譽駕駛證(普通人根本拿不到這種證書,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擁有這個榮譽駕駛證,另一個就是英國女王),享有開車不需駕駛證的特權。
在前不久結束的新中國70周年慶典活動上,我們可以看到「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也授予了屠呦呦、于敏、吳文俊等科學家。
3、powerful countr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強國)
powerful countr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強國),跟那些摘取了相當數量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項比較多的國家密不可分,比如:
Germany(德國),在1901—1939的近40年裡,諾貝爾獎獲獎者人數都是非常領先的,遠超英國、法國等國家,這些有力地支撐著德國的崛起,成為了科技強國。
U.S.A(美國),是如今的科技強國,也是經濟大國,盤點歷年諾貝爾獎得主,你會發現美國眾多優秀的科學家摘走了多項諾貝爾獎,幾乎每一年,都有優質大學的教授拿走了獎項。
Japan(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此後,諾貝爾獎得主在不斷增多,獲獎人數堪稱「井噴」,按人均獲獎比例看,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黑馬」。
4、Age(年齡)
Age(年齡),從來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牽絆,無論是20多歲還是90多歲,都有可能獲得獎項。
圖為John B. Goodenough(約翰古迪納夫)
以2019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為例,我們看到現年97歲的John B. Goodenough(約翰古迪納夫),摘取了大獎,他的年齡也打破了記錄,成為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時年齡最大的科學家。
備註:在此之前,這個記錄由96歲高齡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Arthur Ashkin (阿瑟·阿什金)保持。
再比如:
William Lawrence Bragg(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取諾貝爾物理學獎僅25歲,他是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5、Women(女性)
Women(女性),同樣也能成為諾貝爾獎得到主,比如:
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諾貝爾獎的人,就是Marie Curie(瑪麗.居裡),即「居裡夫人」。值得注意的是,後來她的女兒Irène Joliot-Curie(伊雷娜·約裡奧-居裡),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母女二人成為唯一一對皆曾獲諾貝爾獎的母女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