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車快到的時候停一兩個小時,寧願晚點也不提早進站?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在乘坐火車的時候,或者在動車站或者火車站,等待上車的時候,總會遇到火車晚點的情況。我通常每次一晚點就是晚點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這時候有一些乘客就會很好奇,為什麼火車從來都沒有早到過,卻總晚點一個兩個小時呢?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火車晚點,其實跟天氣情況也有關係。火車在行駛的途中,難免遇到有下瓢潑大雨的時候,或者是雷暴天氣,那麼在這種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回去就不得不降低行駛速度了,所以在到達下一個站臺的時候,就會晚點很久。
有時候天氣特別惡劣的情況下,甚至會停止行駛在原地停下來,等天氣好一點的時候再出發。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晚點很久了。
在這每輛火車進站的時間都需要,進行非常細緻的安排,因為其實火車鐵道只有一條,如果有時候兩輛火車隔得相對較近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前後會發生衝撞,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有時候火車與火車之間的間隔距離必須要足夠的長,一些,火車會在原地停留很久,流出足夠的時間給上一輛進站的火車。並且火車在行駛的過程中都有規定的行駛速度,不可以刻意的提升速度或者減慢速度。
因為整個行駛的時間,都跟前後行駛的班車有著莫大的關係。其實每個在火車站等火車的人,大家都是非常心急的,特別如果是要回家的話,有時候在火車站等上一兩個小時,確實讓人覺得心急難耐,再加上火車站的人口相對比較密集又很嘈雜,所以人們就很容易在等車的時候非常辣的多的埋怨,怎麼又晚點了。不過考慮到每個乘客的安全問題,有時候這樣想想,等一會兒也是沒什麼的。
火車每一次的行駛進站出站,全是要聽由指揮室遙控和指揮的,不能貿然的,如按前後順序或者前後時間就進入。自然就避免不了,有時候會晚點。
畢竟如果真的要達到按規定的時間,而不考慮到那些意外的情況的話,就直接貿然的發車是很危險的。所以乘客對鐵路公司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