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申請季。
10月中旬,許多學生都進入了忙碌的選校收尾和爆寫文書階段。
現在申請投哪些大學,幾乎決定了我們在接下來的年底-明年5月,能夠收穫哪些Offer。
所以,一定要跟你說說那些錄取率低的大學,讓你在EA/ED和RD階段,謹慎選擇申請它們的時機。
而維基百科,剛好公布了全美整整56所,在錄取率上都低於25%的大學。
結果如下!
ED:early decision,早決定,只能申請一所,錄取了必須去,同時必須撤回其他學校的申請。
EA:early action,早行動,可申多所,等結果出來後,不用必須去,可以等RD結果出來後再決定去哪裡。
RD:regular decision,常規錄取。
以上,這全美錄取率最低的56所高校,你申請了它們,往往意味著你的申請季,可能會比別人過得更加忐忑。
同時,這56所高校裡面,有28所私立大U,23所文理學院,5所公立大學。這表明私立大學的整體錄取難度,幾乎秒殺公立大學。
具體大學的難度程度也是如此,私立大學中,斯坦福錄取難度最大,錄取率低至4.4%;公立大學中,UCLA的錄取難度最大,但即使是公立大學中最低的錄取率,也有14.1%。
所以很多學生,哪怕申請TOP30無望,可以碰運氣申請一下前30的公立校。畢竟,錄取不算那麼難,萬一申請上了呢?
但即使這樣,低於25%的錄取率,也意味著學生要申請這些學校,需要狠狠地要下一番功夫。
尤其是在優秀學生越來越多、「內捲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我們需要有真正的實力+足夠讓人印象深刻的魅力,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如何才能在高難度錄取中脫穎而出?
01
考好成績,比你想的更重要
早在2010年, NACAC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各種靠學生多年努力打拼出來的成績,才是錄取中最為重要的因素。
大學預科課程成績、課程的強度、入學考試成績、高中所有課程成績,對高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尤其是公立校,更有可能僅根據成績和考試成績來評估申請者。
公立大學申請人數多,申請人數基本上是私立校的2倍或以上。招生官不會用那麼多時間審核申請材料,去仔細揣摩一篇文採斐然的文書。基本上學生成績好,硬性條件沒大毛病,文書不奇葩,學生的錄取機率就會很大。
私立校則會更均衡地考量文書和活動,考量更加「全面」和「整體」。不過即便如此,成績的分量,依然很大。
根據NACAC在201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高中學業成績通常是獲得錄取的唯一「最重要因素」。
所以,在12年級的秋季學期保持高分很重要,尤其是核心課程上。而在整體上,在9-12年級漸進的難度課程中,成績越來越高的話,會很受學校歡迎;反之,則會被招生官打負分。
同時,大學招生辦公室基本都了解申請者所在的高中,你在高中的什麼水平,大學很清楚。比如學生如果AP水平高,選擇了難度更大的課,會被學校看好;但放棄一門難修課程,將被視為負面影響。
02
活動上,很多人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現在的美國大學,尋找的是有個人特長、又各領域都有接觸的全面的「專家」。
這意味著學生最好在廣泛涉獵各種感興趣的事情之後,去深入參與一兩項活動,而不是表面上的參加了九項或十項活動。
在課外活動中獲得領導地位的申請人,會比參加許多活動的申請人,受到更高的重視。
而且,太多的課外活動可能會讓招生官感到懷疑,特別很多學生不僅僅活動一大堆,成績居然還能保持得很好。這在招生官看來,他可能不是一個學生,而是掌握了超高自我管理技巧、以及擁有超高智商和社會關係的成人。
另外,學生做課外活動時,應該對活動要有發自真誠的關心,並以「熱情」和「快樂的承諾」去追求它們。因為大學並不是為了讓學生做活動而做活動,而是希望學生能夠看到並連接比自己更大的世界。
就像《華盛頓郵報》寫的那樣:
(大學想要一個專注於並擅長某件事的孩子。他們最常使用的詞是激情。)
不少高校也表示,家長也最好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的課外活動,並警告學生不要安排過度的活動,以免影響成績。
03
文書到底應該怎麼寫?
論文也許不及成績重要,但論文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大有作為。尤其是在高度挑剔的大學中,如果文書好,可以讓你像黑馬一樣脫穎而出。
而且根據U.S. News的報導,文書在判斷學生潛能上,也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NACAC表明,文書對於精英大學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它們『可以決定你的申請,也可以毀掉你的申請』。)
文書一般會要求250-650字,但大學招生人員強調,最重要的不是湊字數,而是主旨的磨練和重複打磨文字。
(寫作容易,重寫難。論文也值得重寫幾遍。)
美國大學招生管理局的顧問唐納德·鄧巴建議,文書主旨必須好好打磨,在主旨中體現「最好的自我」。論文必須強調個人性格,表現出求知慾、成熟、社會良知、對社會的關心、寬容和包容。
並且文字應該簡潔、誠實(不加修飾)、連貫、不枯燥、準確、視覺上能引起共鳴。它展現的應該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聰明人,能夠謹慎而平衡地對待幽默和有爭議的話題,而不是過度情緒化的訴求、褻瀆或自大。
前招生辦主任Michele Hernandez對此表示同意,並建議最好的論文一定是生活故事的一部分,最好有一些真實的細節。她建議學生把他們的文章給一個有文化的朋友看看,問他們是否願意讓這個人進入大學。如果願意,基本上這個人的文書就成功了80%。
04
標化要早考
申請美國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託福、SAT、活動、成績、文書、推薦信、申請表格、選校、簡歷等等……如果都扎堆到11-12年級去做,那麼幾乎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好好準備。
把標化這種有效期好幾年的成績,儘量能夠早考就早考。不然後面正式的申請季,手忙腳亂根本來不及。
非常多的資料和專家經驗也表明,越早準備留學,收到的Offer會越多。
05
其他注意事項
留美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許多的小的細節,我們也一定要重視起來,比如:
不要申請太多學校
無數經驗證明,申請太多學校會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費用,並且會阻礙學生將申請定向到一些精選的學校。建議申請八到十所學校是最好的,申請太多真的會適得其反。
網上謹言慎行
一些大學招生部門已經在網上仔細檢查申請人的個性,例如Facebook或MySpace的個人資料。已經有許多招生人員敦促學生刪除那些「諷刺的笑話,不良圖片或政治漫畫」,並警惕申請者的朋友的社交媒體帖子。包括郵箱也是,注意郵箱上有沒有一些不恰當的言論或者信息。
對工作人員的粗魯,假裝的熱情和自命不凡
客觀對待招生人員,不需要諂媚,也不需要輕視。實事求是、真誠是最好的名片。
文章來源:留學新父母、北美學霸君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