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製藥:肝病藥受採集重創 腫瘤板塊能否放量?

2020-12-22 同花順財經

近年來,我國醫藥領域改革不斷,從帶量採購到醫保談判等的一系列政策對我國醫藥公司影響重大,「政策」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影響相關醫藥上市公司業績和股價的最關鍵因素。不過儘管改革不斷,但是改革的思路其實有跡可循:過去我國藥企利潤表存在一些問題,銷售費用往往佔據企業支出大頭,部分仿製藥價格虛高,消耗了過多醫保資源,因此目前醫保談判旨在對部分價格虛高的仿製藥壓價。2019 年 11 月底公布的國家醫保目錄談判結果顯示此次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價格平均降幅達 80%,賽道擁擠的仿製藥品種降價壓力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醫保談判更加支持創新藥的發展,從過往國家談判品種的放量情況來看,進入醫保目錄的品種均實現了以價換量,加快了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的速度,企業創新藥的業績釋放會大大加快。

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我國肝病領域龍頭企業中國生物製藥,其被認為是我國仿製藥領域「首仿之王」。中國生物製藥成立於1969年,前身為江蘇生產建設兵團一師製藥廠。根據2019年10月22日的公告,其執行董事及股東謝炳及鄭翔玲,分別將其4.5億股(佔總股本3.57%)、11.25億股(佔總股本8.94%)轉讓給其兒子謝承潤。因此,截至目前公司實控人為謝承潤持股比例為12.51%。目前公司藥品主要治療領域包括腫瘤、肝病、心腦血管、骨科、抗感染、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腸外營養、糖尿病、鎮痛等。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肝病、抗腫瘤、心腦血管、鎮痛藥四個領域。

業務端:肝病領域營收比降至26.3% 戰略布局首仿和腫瘤領域

公司在肝病領域處於業內龍頭地位,近年公司不斷布局肝病領域,擁有國內肝病領域最全面的布局,覆蓋了脂肪肝、B肝、C肝、肝癌等肝相關領域的疾病。2018 年公司佔有肝病市場約 25%的市場份額,排名首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肝病領域產生營收分別為 62、65、64 億元 佔公司整體營收的 45.8%、44.2%和30.7%,均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不過到2019 年中,肝病領域營收佔比已經下降至26.3%。

那麼為何肝病領域營收佔比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呢?主要是因為公司肝藥版塊以仿製藥為主,受政策影響巨大。我們以公司肝病領域核心產品恩替卡韋來說明公司遇到的問題。

恩替卡韋原研藥是美國百時美施貴寶的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口服用藥,於 2005年獲得美國 FDA 批准上市。2009 年後,國產恩替卡韋陸續研發成功上市,目前已有中和藥業、正大天晴藥業、東瑞製藥、青峰藥業等 9 家藥企的恩替卡韋製劑獲批上市。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正大天晴佔 45%的市場份額,居於首位。較多的恩替卡韋仿製藥廠商必然導致市場競爭的激烈,而醫保談判制度的施行更放大了這一點。

對於恩替卡韋來說,醫保談判的影響有兩方面:第一,原本價格較貴,可及性較差的新一代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經醫保談判大幅降價67%入醫保,因此替諾福韋的放量加快,市佔率上漲到2018年14%,擠壓了恩替卡韋的市場空間;第二,隨著4+7試點城市的帶量採購的進行,恩替卡韋的價格進一步壓低,公司的恩替卡韋以降價約 92%的價格中標。此後,2019 年新一輪帶量採購的全國落地,恩替卡韋價格較去年再次下降接近 42%,價格降至僅0.62元錢一片。本輪帶量採購讓蘇州東瑞、北京百奧和福建廣生堂成為中標企業,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正大天晴流標。 相關降價信息持續打擊投資者信心,市場看淡中國生物製藥未來前景的情緒在2018年中達到高峰,公司股價持續下跌超60%。

不過,2019年上半年其股價又「V字型」反轉大漲,至今已經恢復前期股價高點。原因在於公司對國家政策及醫保支付方向的轉變已有戰略前瞻。

公司的戰略前瞻布局主要有兩個層面,第一,專注於高價值海外創新藥的國內首仿。例如在已完成一致性評價的首仿品種中,奧美沙坦酯片為公司獨家首仿品種,此外在研發管線中的布地奈德混懸液以及侖伐替尼等高價值仿製藥品種中,公司研發進度均處於第一梯隊。公司對高端首仿的聚焦旨在優化公司競爭格局,避免讓公司陷入低端仿製藥的價格戰。

第二,公司前瞻性的布局了腫瘤板塊。2018至2019 上半年,公司腫瘤板塊迎來爆發期,共上市包括 1 類新藥安羅替尼在內的 6 個重磅腫瘤品種,其中來那度胺、阿比特龍等原研藥為市場規模較大品種。公司抗腫瘤業務近年快速增長,2018 年營收達 32 億,佔總營收 15.3%,2019 年上半期營收已達 26 億元,佔公司整體營收比例更提升到 20.5%。

財務端:公司盈利質量較高 資產結構中商譽佔比較大

復盤公司近年來的發展軌跡之後我們再來看公司近年來的基礎財務數據:

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中報,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35.43億元、148.19億元、208.89億元、125.2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37億元、21.71億元、90.46億元、14.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94%、32.59%、316.7%、5.76%;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為30.88億元、37.33億元、50.94億元、35.0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79.2%、79.14%、79.91%、80.43%;淨利率分別為20.09%、24.59%、51.23%、17.38%。2018年淨利潤上漲較快,主要由於當年收購北京泰德公司股權產生的並表效果。

對比公司歷史財務數據可知,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為28.81%,較上年同期有小幅下降,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7%,較上年同期的24.07%下降了18.37%,下降幅度較大。從財務分析的角度,其歸母淨利潤增速大幅放緩,主要由於其2019年上半年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上漲較多所致。其中,研發費用上漲22.44%,管理費用上漲124.41%。相關費用的增速高企也印證了公司處於轉型期,需要大力投入經費以實現轉型的定性判斷。

增長質量方面,公司三季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8%,應收款項同比增長29.67%,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0.44%。整體來看,其應收帳款上漲速度基本和營收增速持平,且銷售費用率變化較小,說明其增長質量良好。同時其利潤的淨現比長期大於1,亦說明其盈利質量較高。此外公司研發費用率長年維持 11%以上,在國際上亦屬於較高投入水平。

再來分析其資產負債表:2018年公司總資產為497.8億元,佔比較高的科目依次為商譽佔比27.92%、其他無形資產佔比16.77%、貨幣資金佔比13.41%、固定資產佔比11.66%;負債總額為122.31億元,佔比較高的分別為:應計負債及其他應付款項佔比38.3%、短期借款佔比23.76%、應付帳款佔比14.98%。其資產結構中商譽佔比較大,主要是源於2018年對北京泰德的收購,因此相關資產可能的減值風險亦值得投資者關注。

不過對藥企的財務分析更像是看著後視鏡開車。對於醫藥企業的分析,核心還是現有產品及在研管線估值。具體到中國生物製藥上,對投資者來說有兩個核心問題是最關鍵的:第一,公司肝病板塊受採集重創,未來能否企穩及回升?第二,公司以安羅替尼為核心的腫瘤板塊未來能否持續超預期高速發展以實現公司業務轉型?

一,公司肝病板塊受採集重創,未來能否企穩及回升?

首先來分析公司在肝病領域的管線情況。公司的肝藥品種大致分為兩類:保肝護肝和核苷類抗肝炎病毒藥物。公司早期肝藥板塊核心產品甘利欣、天晴甘美、天晴甘平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從甘草中提煉出的具有保肝護肝功效的甘草酸,這三款產品分別為全國首仿、獨家和專利藥物。

目前公司核心品種為潤眾(中國生物製藥恩替卡韋產品),自2015年潤眾開始降價,在2017年降幅達到了20%左右。因此這期間潤眾收入增速從40%大幅下滑至2.8%。2019年上半年受 「4+7」帶量採購影響,潤眾的中標價降幅加速,降價超90%,這也導致其收入同比下降7.83%。除恩替卡韋外,公司天晴甘美也受醫保控費的影響,營收增速下滑。2017年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中,天晴甘美的報銷範圍,限為肝功能衰竭或無法口服甘草酸口服製劑的患者,使得2018年收入同比下降11.2%。

受核心品種持續下滑影響,公司肝藥板塊增速自 2012 年開始不斷放緩,收入穩步提升至 2017 年轉而下降,2018 年隨著晴眾上市,肝藥板塊降幅趨緩。不過長期來看,隨著公司肝藥研發管線多個重磅首仿以及創新藥品種未來陸續上市,肝藥板塊收入有可能再度回暖。

B肝方面,目前用於治療慢性B肝的主流藥物有兩大類:一是核苷類,主要為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二是幹擾素,主要包括普通幹擾素、聚乙二醇-IFN。目前,全球公認治療B肝的藥物,仍以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為主。中國市場目前以恩替卡韋為主,由於腎毒性等因素,抗病毒效果較強的替諾福韋對恩替卡韋的替代有限,預計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為降低腎毒性的磷丙替諾福韋。

中國生物製藥產品涵蓋核苷類似物所有核心品種:公司替諾福韋已於 2018 年上市;磷丙替諾福韋方面,TAF是近10年來,全球獲批的唯一一個B肝新藥,作為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替諾福韋)的升級版,其在臨床試驗中,被證明在低於替諾福韋酯十分之一的劑量時,就具有較高的抗病毒作用,同時表現出更好的安全性,對腎臟和骨骼的副作用更小。

目前,除了已經上市的原研藥廠商吉利德外,中國生物製藥、青峰藥業、福建廣生堂TAF均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中國生物製藥的臨床進度最快,已經完成了BE試驗,預計2021年原研藥的專利保護到期後上市。而青峰藥業也正在進行BE試驗,進度僅次於中國生物製藥。

因此,中國生物製藥有較大可能首仿TAF。新治療機制方面,在研的 TLR7 機制為原創 1 類新藥,海外開發權已經以 2.5 億美元對價出售給強生。

C肝方面,隨著 2013 年吉利德索磷布韋的上市,C肝已進入治癒時代,吉利德後續又推出了三代索磷布韋的升級版產品,預計未來C肝市場的新藥研發空間不大。索磷布韋在中國市場上市時間為 2017 年,專利未進入中國,中國生物製藥目前處於 BE,預計 2020 年批產。

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為目前肝病領域僅次於B肝的研發熱點,該領域目前尚無直接治療藥物,目前有 4 種治療機制的藥物進入臨床 III 期,其中 Intercept 公司的奧貝膽酸已進入 FDA NDA,進度居前有望於 2019 年上市。該藥物專利未進入中國,中國生物製藥目前正在開展 BE。

因此總結來看,中國生物製藥在肝病板塊布局較為完善。未來公司肝病板塊能否企穩回升的關鍵即在於TAF等下一代B肝藥能否首仿,以及公司在C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領域推進一致性評價BE的進展。

第二,公司以安羅替尼為核心的腫瘤板塊未來能否持續超預期高速發展以實現公司業務轉型?

目前,中國生物製藥在研產品中腫瘤領域佔比最高,為30%。因此,腫瘤版塊是我們關注和分析的核心,也是公司未來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我們主要拆分分析公司腫瘤板塊核心品種以說明公司前景。

(1)安羅替尼:2018年上市1.1類創新藥,預測峰值近 100 億元

公司安羅替尼於2018年5月上市,是1.1類創新藥,是一種新型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 VEGFR、PDGFR、FGFR、c-Kit 等激酶,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該藥物於 2018 年以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獲批上市,現已進入醫保談判目錄,上市當年銷售額超過 12 億元。安羅替尼目前已經在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軟組織肉瘤、食管癌等治療領域獲得 2019 年版 CSCO 最新指南推薦。目前獲批的適應症包括: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軟組織肉瘤、小細胞肺癌。安羅替尼的上市和超預期增長對公司意義非凡,是公司扭轉預期和託底肝藥領域下滑的重要原因。

安羅替尼運作機理的理論基礎來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Judah Folkman教授提出的阻斷腫瘤血管生成,切斷腫瘤營養供給,以抑制和治療腫瘤的治療理論。安羅替尼可同時將 VEGFR、FGFR1-4、PDGFR α/β、c-KIT 等信號通路阻斷,達到多方位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以及促進細胞凋亡。該類藥物理論上具有廣譜抗癌效果,目前是最熱門的腫瘤靶點之一。

安羅替尼獲批適應症 1:非小細胞肺癌(NSCLC),肺癌為所有癌症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近 50 年來,全球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我國肺癌發病率約 57 人/10 萬人,即每年約 78 萬新發患者,肺癌大致分為兩類:1)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包括大細胞癌、惡性腺瘤、鱗狀細胞癌;2)小細胞肺癌(SCLC)。其中 80%左右的肺癌都屬於非小細胞肺癌。

安羅替尼現已被納入 2019 版 CSCO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指南,成為三線標準療法。而且安羅替尼目前是唯一在中國上市的非小細胞肺癌三線用藥,無需進行基因檢測。按照非小細胞肺癌佔肺癌比例為 80%,晚期患者比例 40%計算,全國每年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約 25萬人,均為安羅替尼的潛在受眾患者群體。目前雖然並無競爭者,不過恆瑞的阿帕替尼亦適用該適應症,預計將於2021年上市。

安羅替尼獲批適應症2:軟組織肉瘤。2019 年 7 月,安羅替尼的軟組織肉瘤適應症成功獲批並被納入《CSCO 軟組織肉瘤診療指南》2019 版中。安羅替尼填補了我國軟組織肉瘤二線治療的空白,並且極有可能成為軟組織肉瘤二線治療的標準方案。

安羅替尼適應症3:三線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三線療法獲批使安羅替尼正式覆蓋所有肺癌三線療法,潛在受眾患者群體提升至 31 萬人。2018 年,安羅替尼以 II 期臨床數據(ALTER1202)申報小細胞肺癌三線療法,並於 2019 年 9 月 4 日成功獲批上市。我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 78 萬人,假設 20%為小細胞肺癌患者,晚期患者比例 40%計算,則對應約 6.2 萬三線患者,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合計共 31 萬潛在受眾患者群體。

國外已經獲批的VEGFR 類靶向藥物,已獲批適應症包括軟組織肉瘤、肺癌、胃癌、腎細胞癌(RCC)、胃腸道間質瘤(GIST)、肝細胞性肝癌(HCC)、結腸直腸癌以及甲狀腺癌等等領域。公司目前已經開展了安羅替尼單藥、聯用化療以及聯用 PD-1/PD-L 的多項臨床試驗,以拓展安羅替尼的適應症。

目前有券商預測安羅替尼已獲批適應症峰值約 60 億元,潛在適應症的峰值約 40 億元,合計峰值近 100 億元。不考慮恆瑞的阿帕替尼未來的競爭,安羅替尼未來能否達到100億左右的銷售峰值需要投資者密切跟蹤觀察。

(2)伊馬替尼:2013年推出首仿格尼 已中標帶量採購

伊馬替尼為一線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一代 TKI(BCR-Abl)藥物。基於出色的的 II 期臨床實驗數據美國 FDA 加速批准這款新藥問世。伊馬替尼的誕生將 CML 的五年存活率迅速從 30%提升至 89%,且在 5 年後,依舊有 98%的患者取得了血液學上的完全緩解。為此,它也被列入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標準清單,被認為是醫療系統中的基本藥物之一。原研藥 Gleevec上市後放量迅速,達到銷售峰值約 47 億美元。2013 年公司旗下正大天晴推出伊馬替尼首仿格尼可,2018 年銷售額 2.4 億元,同比增長 38%。

之後江蘇豪森和石藥集團的伊馬替尼仿製藥陸續上市,公司格尼可於2019 年 8 月 1 日通過一致性評價。目前該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僅公司及豪森製藥兩家。根據最新的帶量採購中標結果,甲磺酸伊馬替尼 100mg 正大天晴和豪森藥業分別以 8.93 元/片和 10.38 元/片中標,未來該品種可能將迎來高速放量期。

(3)醋酸阿比特龍片:2019年推出二仿 預計與恆瑞瓜分13億市場

公司的醋酸阿比特龍片於2019年7月17 日正式獲批上市,進度僅次於恆瑞醫藥,成為國內二仿。阿比特龍為美國 NCCN 推薦的前列腺癌(CRPC+CSPC)一線療法,是目前 FDA 唯一批准的 CYP17 抑制劑。前列腺癌是常見的男性惡性腫瘤,目前我國每年新發前列腺癌患者約12萬人。與歐美發達國家前列腺癌 5 年 99.5%的生存率相比,我國前列腺癌患者 5 年生存率僅在 60%左右,主要由於我國早期篩查普及率低,超過 6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或者轉移。近幾年來,我國腫瘤篩查水平有所提高,我國患者數增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國內前列腺癌市場空間還會進一步擴大。

阿比特龍於2017 年降價 52.9%被納入國家醫保,每月的花費約為 1.7萬元仍然偏貴。納入醫保後,2018 年樣本醫院的銷售額達 3.2 億元,同比增長 594%放量明顯。預計恆瑞和公司的阿比特龍在上市後,可能會憑藉強大的銷售渠道與更優惠的價格迅速搶佔國內前列腺癌市場。有券商預計仿製公司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品種峰值銷售額在 13 億元左右。

(4)侖伐替尼:原研專利將於2021年到期 公司首仿上市申請獲受理

侖伐替尼是用於治療肝癌的一線用藥,原研藥由日本衛材和美國默克聯合開發,以阻滯腫瘤細胞內包括 VEGFR1-3、FGFR1-4、PDGFRα、KIT、RET 在內的一系列調節因子,因此被稱為「靶向神藥」。該品種於2015 年 FDA 獲批。

2019 上半年侖伐替尼原研藥 Lenvima 銷售額為 4 億美元,增速 260%,然而因為產品開發時間較長,專利將於 2021 年就到期。2019年 6 月 3 日,公司的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上市申請獲 CDE 受理並公示,成為首家首仿侖伐替尼的國內藥企。據統計,大約 82%的肝癌病例都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新發病例大約 75 萬人。在中國,肝癌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在第 4 位,每年新增長的病例大約是 36 萬人,佔全球的一半。因此,我國對於肝癌藥物的需求度遠高於海外,市場空間較大。

(5)PD-1單抗:公司在PD-1單抗領域已失先機 未來靠大適應症和聯用逆襲?

PD-1 的全稱為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即程序性死亡受體 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跨膜蛋白,屬於 CD28 超家族成員,主要在 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NK 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等細胞上面表達。

正常情況下,T 細胞能識別出對人體有害的病毒或細胞等並且將其消滅,但是癌細胞能夠產生配體 PD-L1/PD-L2 與 T 淋巴細胞的 PD-1 相結合,促使 T細胞把癌細胞誤認為正常的細胞,抑制 T 細胞的活性,幫助癌細胞逃逸,抑制 T 細胞的增殖,誘導 T 細胞凋亡,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

而PD-1/PD-L1 單克隆抗體作為 PD-1 或者 PD-L1 的抑制劑能夠搶在 T 細胞的 PD-1 與癌細胞的 PD-L1 結合之前分別與 T 細胞上的 PD-1 以及癌細胞上的 PD-L1 結合,阻斷癌細胞向 T 細胞傳遞信號的過程,使得 T 細胞能夠正常識別癌細胞,阻斷癌細胞逃逸,重新激活人體的免疫功能。

目前國外已經有三種 PD-1 單抗和三種 PD-L1 單抗上市,包括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利尤單抗、羅氏的阿特珠單抗、默克/輝瑞的 Avelumab、阿斯利康的 德瓦魯單抗以及賽諾菲/再生元的 Cemiplimab。2019 上半年,6 大 PD-1/PD-L1 合計銷售額約 100 億美元,預計全年銷售額超 200 億,為史上最暢銷的腫瘤靶向藥物。

2019 年 6 月,公司與中山康方生物成立合營企業共同開發康方生物 PD-1 抗體 AK105。公司獲得 AK105 在中國的獨家銷售權。AK105 至今已開展多個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其中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均已進入 III 期,霍奇金淋巴瘤適應症預計有望於 2020 年第一個獲批,成為國產第 5或者第6個PD-1品種。

不過目前國內申報 PD-1 單抗的企業數量較多,恆瑞、信達、君實和百濟等企業均有布局,PD-1 在國內可能會成為紅海市場,而且公司研發管線中的 PD-1和競爭對手已經上市相比,已失去先機。不過有券商認為重大適應症是 PD-1 的核心。參考進口品種 Keytruda 和 Opdivo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肺癌一線療法。公司與康方生物成立合資公司 PD-1 在非小細胞肺癌已進入臨床三期尾聲,預計 2021 年獲批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上市。另外因為PD-1 單藥應答率較低,聯用將成為主要趨勢,其中與 VEGF抑制劑聯用較為熱門。公司的安羅替尼、侖伐替尼等均為 VEGF抑制劑,其中侖伐替尼與 PD-1 聯用已被美國 FDA 指定為肝癌一線突破性療法。公司腫瘤產品線中的多個產品均能和 PD-1 形成協同效應,可能會因為聯用帶動銷量。

總之,在PD-1單抗領域,公司已失先機,未來能否靠大適應症和聯用逆襲,還需要跟蹤觀察。

(6)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有望2021年上市

曲妥珠單抗:在 HER2+乳腺癌中跨越新輔助、輔助治療、晚期治療的基礎用藥。該藥物 1990 年獲批,為當時乳腺癌患者繼手術和化療後僅有的選擇。該品種上市後一直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峰值銷售額達到 70 億瑞士法郎。曲妥珠單抗在歐洲專利於 2014 年到期,在美國於 2019 年過期,2019一季度銷售額因此下滑。目前全球範圍內多家企業紛紛布局該品種的生物類似藥。

貝伐珠單抗:為廣譜的抗血管生成機制,收穫多個實體瘤適應症,是適合中國流行病學分布的品種。2004 年該品種以直結腸癌獲批,放量迅速,上市當年銷售額超過 18 億美元,後續斬獲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宮頸癌等 9 大適應症,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峰值銷售額達到 68 億瑞士法郎。

利妥昔單抗:憑藉抗 B 細胞高表達的 CD20 機制,在淋巴瘤、血液瘤中佔據領導地位。該品種於 1997 年以非霍奇金淋巴瘤適應症獲批,後續陸續斬獲 8 大適應症。2017 年該品種達到峰值銷售額 74 億瑞士法郎。

三款單抗專利均在 2019 年到期,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參與類似藥的研發,綜合進度較快的為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公司的產品預計將於 2021 年推出。除貝伐珠為傳統抗腫瘤龍頭的必爭之地,曲妥珠、利妥昔的競爭對手主要為 bio-tech,公司銷售實力較強,如果能佔據 20%左右的市場份額。預計三個品種合計將為公司創造接近 30 億元左右的銷售峰值。不過考慮到 bio-tech公司可能會與傳統的銷售能力較強的龍頭藥企合作可能,因此公司未來市佔率也未可知,需要跟蹤觀察。

總而言之,投資者對中生腫瘤板塊相關重磅產品的開發動態以及上市後滲透率的跟蹤十分重要,這是中國生物製藥未來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

來源: 新浪財經

相關焦點

  • 「醫藥探針七」安羅替尼加持,再論中國生物製藥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標恆瑞,同時具備創新藥、生物仿製藥和化學仿製藥生產和研發管道的首仿藥之王中國生物製藥,借著快速放量的重磅抗癌藥安羅替尼,已開啟擺脫仿製藥龍頭標籤的轉型模式。要順利過渡為創新藥藥企,就意味著中國生物製藥的創新藥品種佔比達半數以上,但截止今年三季度,創新藥和仿製藥的比重分別為25%、74%,轉型尚算剛開始。
  • 中國生物製藥動態報告:研發捷報頻傳持續成長可期
    事項:(1)中國生物製藥5月22日公告:附屬公司正大天晴開發的抗凝藥阿哌沙班獲得中國藥監局的藥品註冊批件,適用於髖關節或膝關節選擇置換術的成年患者,預防靜脈血栓栓塞事件。(3)中國生物製藥5月20日公告:附屬公司正大天晴開發的抗腫瘤藥物吉非替尼片獲得中國藥監局的藥品註冊批件,適用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具有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及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化學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中國生物製藥,創始人卸任|創始人|卸任|謝炳|中國生物製藥|首席...
    目前,謝炳還是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正大製藥集團董事長,泰華國際銀行常務董事局主席,香港富泰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事實上,這家公司早已完成了財富和權力向下一代過渡的舉動。2015年,謝炳之女謝其潤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上任中國生物製藥公司董事會主席;謝炳之子謝承潤成為中國生物製藥執行董事,正大製藥集團常務董事。
  • 卸任中國生物製藥CEO 正大製藥董事長退位?
    卸任中國生物製藥CEO 正大製藥董事長退位?2015年,謝炳之女謝其潤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上任中國生物製藥公司董事會主席;謝炳之子謝承潤成為中國生物製藥執行董事,正大製藥集團常務董事。此次,謝炳辭任中國生物製藥的執行長,將這家千億市值的集團放權給職業經理人,未來公司或會迎來新一輪發展變革。
  • 中國生物製藥:2020年三季報點評:業績陣痛期,看好長期成長性
    國泰君安12月7日發布對中國生物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維持「增持」評級。肝病領域下滑明顯,腫瘤領域增速放緩。肝病領域前三季度收入30.5億元(同比-38.6%),Q3單季收入8.0億元(同比-52.0%),恩替卡韋丟標仍是收入下滑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其他集採中未中標品種阿德福韋酯和替諾福韋二吡呋酯也銷售承壓,甘美因注射劑型銷售受到疫情恢復影響。
  • 恆瑞、中國生物製藥首次上榜全球製藥企業50強
    醫藥網6月14日訊恆瑞、中國生物製藥首次上榜全球製藥企業50強!▍座次生變!全球製藥公司TOP50公布近日,美國專業媒體Pharm Exec發布一年一度的全球製藥公司TOP50榜單,中國生物製藥和恆瑞醫藥首次上榜。
  • 中國生物製藥:疫情+集採致收入下滑,看好後續增長潛力
    中泰證券12月1日發布對中國生物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事件:中國生物製藥公布2020年三季度業績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1.26億元,同比下降6.2%;歸母淨利潤18.50億元,同比下降18.0%;扣除併購泰德無形資產攤銷和可轉債等影響
  • 中生製藥新品獲批 肝病治療領域巨頭帽子摘不掉?
    可以說,由於拜耳的產品亦上市不久,待正式上市之後,中國生物製藥將面臨拜耳的強力狙擊。中國生物製藥在公告中亦表示,本次釓塞酸二鈉注射液獲批可進一步鞏固中生製藥集團在肝健康領域的優勢地位。根據中國生物製藥2018年年報,去年其肝病用藥銷售額約人民幣64.17億元,佔中國生物製藥去年全部收入的30.7%,可以說,中國生物製藥的肝病用藥銷售額佔據了其全部的半壁江山。
  • 泛生子與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關係肝癌早篩HCC...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姜楠日前,泛生子(納斯達克代碼:GTH)宣布與中國生物製藥旗下子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大天晴」),就基於液體活檢技術的肝癌早篩產品HCCscreen籤署中國獨家戰略合作協議。
  • 獲中國生物製藥5億美元 科興「輸血」新冠疫苗研發
    投資方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將獲得科興中維約15%的股份。科興控股董事長、總裁兼CEO尹衛東表示,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臨床研究已經進入到關鍵階段。中國生物製藥的新增投資除了為克爾來福研製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外,還將推動克爾來福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擴大,持續保障高質量疫苗在全球更大範圍內的供應。
  • 中國生物製藥:重磅首仿布地奈德獲批,拉開進口替代帷幕
    廣發證券2月28日發布對中國生物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重磅首仿產品獲批上市,研發和生產技術再獲突破。2月27日,公司公告子公司正大天晴研發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批件。公司產品為國內首仿,根據IQVIA,2019年原研於中國銷售額為56.25億元。中國患者人群基數龐大,呼吸科吸入製劑市場廣闊。我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人數多,診療率和控制率低,未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巨大。我國哮喘患者約5000萬人,慢阻肺患者約1億人。吸入製劑通過局部給藥實現快速直接的發揮藥效,療效好、安全性高,為國際市場治療首選。由於研發和生產製造壁壘高,我國呼吸吸入市場為進口企業壟斷。
  • 廣發香港:看好中國生物製藥長期成長 建議逢低關注
    來源:新浪港股中國生物製藥(01177)作為港股醫藥板塊標杆企業,基本面強勁,研發實力強勁,自上市以來深受資本市場青睞和認可。其中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肝病板塊收入約為22.5億元,同比下滑31.7%,收入佔比下降至 17.8%,主要是由於帶量採購造成的產品大幅降價,預期後續該產品線將恢復穩定。
  • 中國生物製藥向科興中維出資5億餘美元,推進新冠疫苗生產
    科興控股:年生產能力將提至6億劑以上此次投資方是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中國生物製藥,001177)及其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俊領有限公司。根據中國生物製藥12月7日的早間公告,公司及其關聯方於12月4日以5.15億美元向科興中維出資訂立協議。
  • 獲中國生物製藥5億美元投資,科興「輸血」新冠疫苗,內含戰略意義不少
    12月7日,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獲得5億餘美元資金,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的進一步開發、產能擴展和生產,以及科興中維其他開發及營運活動。投資方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將獲得科興中維約15%的股份。
  • 中國生物製藥:事件點評:天晴速暢獲批上市,高壁壘仿製藥再下一城
    光大證券2月27日發布對中國生物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開發的治療支氣管哮喘藥物「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商品名稱:天晴速暢),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藥品註冊批件。該產品是國內首仿獲批,視同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哮喘一線用藥布地奈德混懸液獲批,吸入製劑龍頭有望在該領域崛起。皮質激素類藥物是預防和治療各類哮喘的一線用藥,目前國內已上市的布地奈德品種主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普米克令舒)。根據PDB,2018年樣本醫院銷售額為13.29億元(12~18CAGR為17.7%)。
  • 超33億人民幣,科興中維獲中國生物製藥投資
    記者12月7日獲悉,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獲得5.15億美元資金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的進一步開發、產能擴展和生產,以及科興中維其他開發及營運活動。投資方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其將獲得科興中維約15%的股份。科興控股董事長、總裁兼CEO尹衛東表示,「公司在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的研製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臨床研究已進入到關鍵階段。
  • 中國生物製藥入股科興中維 進入中國新冠疫苗研發生產 加速生物...
    (原標題:中國生物製藥入股科興中維 進入中國新冠疫苗研發生產 加速生物製藥全產業鏈布局)(2020年12月7日,香港訊)– 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中國生物製藥」或「集團」,股票編號:1177)宣布,投資5.15億美元於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中國生物製藥(01177)附屬開發的磁共振造影劑「釓塞酸二鈉注射液...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中國生物製藥(01177)公布,由該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磁共振造影劑「釓塞酸二鈉注射液」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為國內首仿。
  • 義合控股附屬深圳華大海洋承辦「海博會」之海洋生物製藥板塊論壇
    香港2020年10月12日 /美通社/ -- 義合控股有限公司( 「義合控股」、「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本集團」,香港聯交所上市編號:1662.HK)欣然宣布,本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華大海洋」)應深圳市政府之邀,承辦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海博會」)之「海洋生物製藥與功能製品產業發展論壇」。
  • 中國生物製藥投資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二
    過去三年,中國有57起風投注資的私有醫療健康公司過億美元融資交易——超過歐洲的21起,但仍落後於美國驚人的155起。中國的這些大規模融資交易中,30%有企業投資機構參與。 其中,生物製藥領域所獲中國境內與境外機構的投資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