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發布時間: 2008年07月24日 09:19 作者: 李靜穎 [ 目前,由ATA公司研發的操作類型試題表現技術在全球161個國家及地區、7000多個考點以8種語言被使用。ATA以跟蹤測評的方式,彌補傳統計算機考試無法對實際技能掌握進行測試的缺憾 ]
ATA公司的創始人馬肖風和王林沒有想到,中國考試市場的潛力竟有如此之大。
1999年,馬肖風和王林成立了教育考試服務類公司ATA,藉助計算機平臺,自主研發了動態操作試題考試技術。
目前,由ATA公司研發的操作類型試題表現技術在全球161個國家及地區、7000多個考點以8種語言被使用。ATA以跟蹤測評的方式,彌補傳統計算機考試無法對實際技能掌握進行測試的缺憾。
ATA也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ATAI.NASDAQ),今年1月ATA以9.5美元/股的IPO價值,獲得了約45萬美元的收益淨額。據悉,目前,通過ATA平臺組織的考試,其獲取的淨收入為20元/人,毛利率達60%。
「中國每年有1億人參與各種名目的付費考試,95%考試都用執筆考,僅有5%採用計算機考。未來中國考試市場的潛力太大了。」 楊家康說。今年28歲的楊家康,現在是所有中國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CFO。
中國IT專家
在美國「失業」的啟發
馬肖風、王林現任ATA公司的CEO和總裁,在創立ATA之前,一位熱衷於創業,另一位則是在美國已從事IT行業多年的精英。
1999年以前,王林一直有這樣一個念頭,希望能把中國的IT人才引到美國來發展,一方面提高薪酬待遇,另一方面能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於是他找到了馬肖風,共同召集了一批中國的IT專家,將他們送往美國,並為他們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讓他們專心在美國找工作。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王林發現,這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在美國找到工作。他想不通,這些傑出的人才為什麼會在美國「失業」?於是,他諮詢了一些曾經面試過這批專家的企業。企業給他的答案很簡單也很一致。他們都說,我們需要有IT資格認證的人才,這樣企業才能放心聘請他們。
找到了癥結所在,王林於是與馬肖風商量,將美國的IT資格認證考試帶回中國。
回國後,兩人驚訝地發現,中國的認證考試市場還沒有任何商業化。在美國,從認證到考試,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商業機構提供服務。
他們意識到,中國的考試市場開發有待挖掘,而這其中必然存在著很大的贏利空間。於是,他們召集了幾位優秀的IT專家從技術層面開發考試工具,創建了ATA公司,作為他們進入中國考試市場的試金石。
1999年9月,ATA公司與勞動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籤署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ATA公司將為勞動保障部提供為期十年的考試平臺、考試技術服務及考試內容。次年,勞動保障部將全國統一考試科目秘書考試裝入ATA e-Testing平臺,在上海開始第一次考試。
之後ATA又將這種合作模式拓展到教育部、銀行業協會、保險業、證券業。目前,ATA公司已經與幾百家企業展開合作,在ATA的技術平臺上舉行專業考試。同時,還將ATA技術授權於微軟,將其運用於微軟的計算機考試中。
計算機考試模式的升級
傳統的考試模式需要經歷幾個環節:書寫試卷、批量印刷、組織考試、收費報名、監督考試、批改試卷、公布成績,在這一系列的環節中需要耗費考試主辦方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目前較為流行的大眾化計算機考試模式,每道題由題幹和答題選項構成。這種標準化的計算機化考試能夠實現題目的隨機排序,完成當場判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考試工作的效率並減小作弊的可能。但存在死記硬背考題、忽視技能學習的弊端。
據楊家康介紹,ATA公司的動態操作試題考試技術,重點以考察考生的實際技術操作能力為主,在考試過程中,可跟蹤記錄考生的每一步操作動作,並將其操作過程和結果共同作為評測分數的依據,考生將在真實環境下或模擬環境下根據題目要求完成操作任務。
現在,想要在銀行以及證券業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在ATA平臺上參與資格認證考試。
此外,楊家康表示,除了考試內容必須由考試主辦方來提供,其餘涉及考試的整個流程包括報名、收費、組織、評分、分析均由ATA公司一手包辦。楊家康認為,組織考試並非只要技術就行,更多地還需要考題表現技術與考試管理系統的輔助配合。
「必須用技術的手段來解決考試中存在的問題。這就像是學剪頭髮,不是一畢業就能馬上給人剪頭髮。而是需要不停更新,積累經驗。」楊家康說。
2007年ATA公司的銷售額達1.72億元人民幣,同比上一年增長100%,獲得了創業以來的第一年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