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本土客語原創樂隊九連真人正式發布首張專輯單曲《莫欺少年窮》,引發業界熱切關注。據悉,自該曲目在去年愛奇藝綜藝亮相,以「黑馬」之姿驚豔了這個「夏天」(指綜藝《樂隊的夏天》),他們正如同河源市民殷切期盼的那樣,在引領新生代本土客語原創樂隊、原創客語音樂走向更大的舞臺。
「他們的歌蘊含客家少年的骨氣和血性」
去年6月1日,《夏天》第二期節目播出,九連真人作為第16組上場參與首輪淘汰的選手,當專屬於他們的Logo(標誌)出現時,引起了現場的主理人、樂評人、媒體人,連同熒幕前的樂迷的困惑:「他們是一支新樂隊嗎?」「不知道,從來沒聽說過他們。」「難道是佛系風格的那種樂隊?」
直到主唱兼吉他手阿龍乾淨又凌冽的客語唱腔念白破空而出,一下子將全場樂迷震驚,隨後小號手阿麥以氣勢十足又節奏跌宕的小號吹奏配合著阿龍演唱,九連真人質樸的語言、乾淨而又極具衝擊力的嗓音、炸裂的表演並點燃了在場和熒幕前所有樂迷的熱情。一時間,現場專業樂評人紛紛向他們致以「驚豔」「像刀子般鋒利的表達」「絕對的黑馬」的極高評價,而大眾評審現場更是隨著急促的音樂節奏放肆甩頭來表達喜愛與支持,連彈幕上都充盈著場外觀眾不絕於口的喜愛:「這舞臺感染力太強,粉了粉了!」「歌詞唱出了在外漂泊遊子的心聲啊」「這才是中國搖滾!」
當天節目結束,九連真人獲得首輪排位第四名,隔日,便攀登微博熱搜榜第三名。更多的網友通過網絡節目回放,認識到這個來自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的客語原創搖滾樂隊。網友孫家小姐表示,九連真人的歌聲有一種來自山野子裡遒勁而野蠻的力量,它能久久縈繞在人們的腦海裡。
九連真人曾在節目中分享了這首歌曲的大意:這是關於父與子的爭論,阿民心高氣傲,有一身的力氣、理想、抱負,想走出大山到城市裡闖一闖;爸爸則希望兒子能留下來,認為大城市艱辛、壓抑、競爭激烈,不如家鄉安逸,但其實阿民心裡也沒底,內心掙扎卻表面「硬頸」。
在客家話裡, 「硬頸」 一詞代表了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在父母長輩看來,「硬頸」則是性子倔,不知變通的象徵。兩代人的對話,「走出去」與「留下來」的現實爭論,都融合在這首淋漓盡致的搖滾樂裡,九連真人用「硬頸」的姿態,展示了客家少年的骨氣和血性。
「走出去」還是「留下來」?
音樂值得每個人深思
從《莫欺少年窮》的歌詞中不難理解,矛盾是這首歌的主旋律——親情與夢想的矛盾:阿民想要背井離鄉實現夢想抱負,闖下自己的一片天,而爸爸則希望兒子能夠留在身邊,一家人團聚,平安順遂度過一生;兩代人觀念的矛盾:阿民知道要實現夢想,一定要外出闖蕩,積極奮勇拼搏,而爸爸卻覺得,祖祖輩輩都生活的這片土地,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何必要辛苦外出奮鬥。夢想與現實的矛盾:阿民認為只要過了爸爸的那關,就能夠順利踏上追夢之路,然而現實是自己的力量過於渺小,實現夢想談何容易。
這首歌,由阿龍獨立創作,帶有極強的個人色彩,或者可以說,歌中阿民的故事就是阿龍自身經歷的縮影。
其實,大多數年輕人身上都能找到阿民的影子。
阿民的故事犀利地點出了大多數年輕人在逐夢過程中的艱難處境:是要「走出去」還是「留下來」?雖然歌詞當中並沒有「莫欺少年窮」這5個字,但唱的內容卻能與大對數在外打拼的年輕人的生活一一對應,傳遞出來的正像是剛剛邁入社會的青年對於成人世界發自肺腑的吶喊。
《莫欺少年窮》是阿龍唱給所有跟他有同樣經歷的年輕人的,他希望極力喚醒所有小小年紀便「知天命」的年輕人,要他們堅定自己終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日進鬥金」的信念。雖然,阿龍和他的隊友最終選擇了「留下來」,回到家鄉安心從事音樂教學和文化傳播工作,通過樂隊的形式經常外出演出,希望通過一首首本土原創客語搖滾樂曲去激勵孩子們積極向上、勇敢逐夢,完成他們的使命和職責。也正是伴隨著這首歌的出現,九連真人樂隊闖入了人們的視線,填補了客家方言在搖滾樂當中的空白,豐富了華語流行音樂大家庭的品類。
其實,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找尋夢想的那段歷程,或許比實現夢想本身更加閃耀珍貴,也許,這才是《莫欺少年窮》真正的思想內核。
據悉,該首曲目將在微博音樂、TME、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Apple Music、Spotify 等平臺全球同步發行,客家方言歌曲在主流大舞臺的粉墨登場,將客家人、客家方言、客家文化推到公眾面前,走向更大的舞臺。(來源:河源日報)
【來源:河源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