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今年畢業季,小編在人才市場兜兜轉轉了幾個月,和舍友在招聘會裡是跑了又跑,看過金融保險的推薦,也被房地產公司拽去面試中介。就連幹展覽會保安的都試了。心裡滿是逃脫出校園的興奮感。
只是最終,我們哪個都沒有選。
心高氣傲的我們在臨近畢業的節點總是迷茫。
帶有自負的迷茫。
我們這一代人或許有個通俗的毛病,眼高手低,所以造就了很多種假象,讀書可以改變未來,未來是什麼?不知道。大學生是人才,人才是什麼?不知道。
我們在不知道中徘徊,在不知道中尋找,一直到了畢業,找不到目標,卻快把自己丟了。
這是屬於中國教育的悲劇,也是我們的悲劇。
在最終選擇職業的路上,家長說:找到合適的就好,哥哥姐姐們說:在外一切看能力。
該聽誰的?
年少的我們難以捉摸,聽誰的沒關係,開心才重要。所以選擇了開心。
至於開心的入口該如何開啟,誰也不知道。
要離開宿舍那一會,宿友們定了個散夥飯,決定在出去之前好好痛飲一下,順路說說對未來的看法。
那晚喝得很嗨,大家也都對自己的未來有點逼數。
宿舍長小胖決定回家,他說家裡還有農活要幹,父親老了,要回去儘儘孝心。
最愛玩遊戲的發發說:我的未來在王者峽谷,他準備去噹噹遊戲主播。
最有趣的是阿健,平時最愛裝酷耍帥的他,一臉嚴肅的說:我要回家娶妻生子。
大家嘻嘻哈哈度過屬於大學的最後一個聚餐。
那天過後,我們四個再也沒有聚齊過,除了手機互發,成了四個不同世界的人。
哦對了,忘記說我自己,我在不知道中尋找著自己。最後選擇留在廣州,想用哥哥姐姐們口中的能力立足,在這座羊城活出自己的氣息。
可是生活如意,哪有那麼簡單。
剛出來那一會,捨棄學校的大多數招聘公司後,帶著自己得意十足的簡歷開始尋找工作,我覺得自己很行。
大學期間,我做過很多兼職,奶茶店員,派發傳單,還做過正裝銷售,就在校園裡賣給畢業照的班級,前前後後也算是「履歷豐富」。
我想,這些密密麻麻的公司一定缺少我這種人才。嗯是這樣的。
只是天真的人沒好命,到最後,心儀的工作無聲無息,每一次面試都像是走個過場,毫無資歷的我被完全打敗。
最終選擇了一個銷售的工作,嗯就是那個在學校裡曾面試過的公司。
從嫌棄到接受,我用了100天,從接受到辭職,我用了一天。
起初到那家公司之前,我心想著自己怎麼也是個賣過衣服的,做做這些應該挺容易的。可還是天真犯了錯。
去到第一天,第一次嘗試電話銷售的我被完全搞蒙,看著周圍的同事不停的轟炸著電話。看著經理不停的洽談著客戶。我害怕了,這種窒息的工作節奏讓我難受,是一種極度不適應的感覺。
我是這麼覺得的。
老姐卻說你要試著去融入新環境。
我不理解,也就立刻辭職,立刻走掉。
那會還呆在朋友家,「失業」後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心中所謂的人才感被完全擊潰。
也就開始回歸陸地。
認真地想了人生前二十年沒有思考的問題。
我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答案,有人追尋的到,有人琢磨不出。說好聽點叫夢想,說實際點叫理想。
我就是那種最不著邊際的。
最近NBA球星科比在華接受採訪,說的雞湯大概就是我們要好好追尋自己的夢想,不可以輕言放棄,這人啊,活著就要完美,就要有追求。
作為一個事業有成(拿過五個NBA冠軍,身價幾十億人民幣),家庭美滿(科嫂那叫一個漂亮)的人。嘮嗑這一說都是對的。只是能做到的人很少。堅持?有些人連起點都未知。我們這些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都是這樣。
小時候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讀書好就行,行的結果是什麼?有好成績,讀好學校。
這就是家長心目中的人生巔峰,我們小時候也信。盲目的信,所以超過90%的學生讀到了大學也不知道在幹嘛。
有人說,學生的知識巔峰在高三,那會兒是真愛讀書,也僅限那會。
到了大學裡,專業會了嗎?不會,學到了個啥?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不知道。剩下那10%都是真正有目標的,畢竟偌大個社會,人才嘛,總要有的。
但普遍的人都是那平凡的90%。
安逸的九年義務教育是魔鬼的溫床,它不好嗎?好,小時候能夠不交學費,每天買瓶可口可樂多好。
只是老師教會了知識,自己卻沒有學會思考,最自我的思考。我們的讀書像是為他人付出,為高考存在,僅有的快樂是什麼?為了衝破繁重的學業而放飛自我,你要的,和你做的,終究不一樣。
新世紀的少年在尋找著一個適合的出處,我們大多沒有經濟的苦惱,在生活無憂的情況下讀書,成長,是安逸毀了自己,同時也是時代經濟的發達導致。在困於迷茫的階段,每個人都會疲憊,精神疲憊,但這也是種過程,就像高考,你不考過不知道山後面是何情況。生活也是這樣,當你挺過去了,我相信我們都是條好漢。
我還挺慶幸有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因為省錢,你也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