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
《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
明確要求
中小學生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老師、家長各方反應如何?
我市各中小學是如何規定的?
十堰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
如今雖說孩子們用手機是為了查學習資料、方便聯絡家長,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孩子把手機當作玩具。手機連接的網絡又是個萬花筒,對於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又不強的孩子,玩手機非常容易成癮。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通知》要求,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記者了解到,關於手機不得帶入校園,我市各高中、初中學校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一直以來,學校明確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入校。」東風九中辦公室主任鞠曉丹介紹,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如果實際必須攜帶要求通過家長與班主任提前溝通,並將手機暫放班主任處保管,待當天下午放學後再歸還學生。另外,班主任每個星期不定期對帶學生手機情況進行排查。
十堰市二中副校長張明介紹,學校規定學生不帶手機進校園,為保證學生與家長聯繫暢通,學校在各年級配備專用電話供學生使用。如果發現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第一次由班主任保管一周,周末交由學生帶回家;第二次通知家長配合教育;第三次由班主任保管至學期末返還給學生。
比起部分家長的猶豫不決,在中小學生是否應該使用手機的問題上,老師們則表現出堅決的反對態度。
東風七中制訂了《關於禁止學生攜帶和使用手機進校園的紀律規定》,一律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發現學生攜帶手機,一律收繳。收繳的手機交由班主任統一封存,期末結束由家長領回,初三年級中考結束後統一歸還。
漢江實驗學校加強對學生手機管理和引導,並把相關規定的落實情況納入教師考評機制,把班主任與家校溝通情況納入班主任考核範圍,把學生自覺抵制手機帶來的不良影響納入學期評先評優。
雖然上學時明令禁止帶手機,但一到周末或假期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昨日,記者在五堰某培訓機構門口,隨機採訪了部分學生,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放假期間,父母對手機的態度明顯寬容。
「孩子進入中學以後,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家或者去上輔導班,給他配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聯繫。」家住北京路的羅先生告訴記者,孩子上初一就配了手機,如今孩子已經初二,手機成了孩子和家人不可或缺的聯繫工具。
記者聯繫了幾位中小學老師,就中小學生持有手機的情況進行了解。據介紹,小學三年級以下用手機的學生很少,五六年級用手機的學生佔三分之一左右,初中生有手機的佔80%以上,而高中生基本是「人手一機」。
採訪中,還有不少家長吐槽,一些寒假作業的安排,也加劇了學生們利用手機的頻率,大人在身邊陪著還好,一旦脫離大人的視線,孩子就開始玩遊戲。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家住人民路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放寒假了,孩子有一項在手機上進行閱讀的作業,並要求每天都要打卡。「這不是讓孩子們離手機更近了,自覺的孩子還好,不自覺的孩子就拿著手機玩遊戲。」家長們這樣說道。
對於這樣的統一作業,老師們大都覺得不應該這樣布置。「本來寒假作業中,要求學生遠離手機,現在又這樣做,這不是本末倒置。」不少老師這樣說。
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可查詢任意地點的
註:具體以當地疫情防控部門信息為準
十堰晚報原創微信 歡迎分享
微信廣告合作/0719-8665479、13797867325
文/十堰晚報記者 張貞林
編輯/伍柒 責編/關爾 終審/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