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皮影戲劇團代表作《伊索寓言》系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開票...

2020-12-16 澎湃新聞

百年皮影戲劇團代表作《伊索寓言》系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開票啦!就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

2020-10-27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今日開票演出

百年皮影戲劇團代表作《伊索寓言》系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時間:2020年11月28日

10:30/14:00

地點: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 掃描左側二維碼極速購票

一面布屏,兩個世界

臺前觀眾屏息靜候

臺後演繹人指尖飛舞

——

皮影戲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中國皮影戲,是中國戲劇的一種,也是我國固有民俗技藝之一,更是現今少存的傳統國粹。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一拉一扯一唱,便讓皮影人物活了過來。

演出之時,藝人除了手上操縱多個皮影,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需制動鑼鼓,同時拿捏不同皮影人物的神態,為那一個個精緻的皮影人物,注入那獨一無二的靈魂。

在孩子的眼中,

皮影戲是 燈下的精靈,新奇而有趣;

在大人的眼中,

皮影戲是 富有文化底蘊的國粹 !

小小一個皮影人

要用五根竹棍操縱

依靠藝人靈活的手指

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

演皮影的屏幕

是用一塊1m⊃2;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

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

變得挺括透亮

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

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

幾張皮影,唱念做打

喜怒哀樂,盡顯人生百態

千年底蘊的藝術融合現代舞臺

古老的皮影煥發出更迷人的色彩

非遺傳承人、"皮影大王」馬德民老師

是皮影界家喻戶曉的領軍人物

11月28日馬老師將攜「馬氏皮影」劇團

來到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這個

有著「南上海文化地標」尊稱的文化聖地

用精美的皮影戲+趣味的皮影體驗

為大家獻上一場中華傳統技藝的視覺盛宴

經典國粹、唱腔念詞、精緻皮影

帶我們感受光影和色彩的碰撞

領略中華傳統藝術的高級美感

劇目簡介

1

《鶴與龜》

清晨,仙鶴在水塘和幾隻青蛙玩耍。當它玩累休息時一隻烏龜從後面咬了它。仙鶴十分生氣,便和烏龜打了起來。但烏龜一直將頭縮在龜殼裡,讓它十分無奈。仙鶴靈機一動,假裝休息,誘騙烏龜偷襲自己,最終成功抓到烏龜。同時憑藉河北皮影特有的婉轉唱腔,清秀的影人造型,嫻熟的操縱技藝,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

2

《狐狸與烏鴉》

烏鴉得到一塊肉,狐狸想方設法用花言巧語對烏鴉進行阿諛和吹捧。烏鴉經不起狐狸的奉承,得意忘形地又唱又跳,最後,不但失去了那塊肉,連自己的性命也丟掉了。該劇1993年在首屆全國課本劇選評賽中獲專業組小學部分一等獎;2000年在斯洛維尼亞舉辦的第十一屆國際木偶節上獲「二十五星獎」。

3

《雞鬥》

鬥雞,是中國民間古老技藝,也是一種市井遊戲,大致啟於漢唐,到元明時期,這種遊戲巳在民間十分普遍,元代長安、洛陽一帶,甚至有鬥雞節,是日,大戶人家各攜雞於鬧市,打開場子,讓兩雞放地以鬥,勝者乃為"鬥頭",被人披紅,《清明上河圖》中,已有生動的市井鬥雞場面;除了這種生活中鬥雞活動外,中國民間漸漸地又衍生出手工藝術鬥雞,往往是地方上皮影戲班子藝人,他們以驢皮刻出雞的肚、翅、尾、腿、脖(要兩套)等部分,然後以線穿起來,掛在影杆上,人一扯耍杆,雞便鬥,這被稱為「鬥雞",也叫逗雞。

民間影戲《長板坡》《空城計》《昭君出寨》《蘇武牧羊》中,均有鬥雞戲。

4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骨嶺前。在白骨嶺白骨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於偽裝的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朝山進香的老嫗和老翁,全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變成老丈又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果山。

皮影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融合了河北唐山流派皮影的色彩造型和花紋風格,慎之又慎以求保留皮影之精華又不失生動。

3米寬屏,專業劇場,大師親臨

特有的婉轉唱腔、

清秀的影人造型、

嫻熟的操縱技藝、

千年底蘊的藝術融合現代舞臺

必然會是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

演出最後還有特別【福利】:購買最高價票(180元),就可以在大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皮影戲的操作!

掃碼關注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立刻購票:

下單需要填寫身份證號碼

完成後請及時截圖保存預約二維碼

入場時需出示健康碼、預約二維碼

並請佩戴好口罩、測溫進場

防疫需要,敬請諒解,謝謝

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會做好消殺工作,敬請安心~

資料: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

原標題:《百年皮影戲劇團代表作《伊索寓言》系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開票啦!就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4DX首映
    導演鄭保瑞親臨CGV瀋陽4DX廳媒體體驗會現場為迎接即將在4DX廳上映的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月3日在CGV星聚匯星星影城(中街店)的4DX廳內舉辦了首映及媒體體驗會。
  • 三打白骨精:「西遊記」的經典章節
    三打白骨精:「西遊記」的經典章節「三打白骨精」是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裡的經典一節唐僧錯怪孫悟空濫殺無辜,念緊箍咒將其趕走,孫悟空不計前嫌,最終返回將唐僧師徒從白骨精手中救回……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而本書的
  • 稱酒店擅播《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愛奇藝起訴侵權索賠30萬
    【TechWeb】10月12日消息,據海澱法院網消息,因認為對方未經授權許可擅自播放《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為由將深圳市碧維視科技有限公司、曲靖市麒麟區聯森商務酒店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30
  • 三打白骨精時,豬八戒明知孫悟空打死的是妖精,為何還污衊他呢?
    可是就在三打白骨精一難時,豬八戒卻一反常態,變成了操心碎嘴的大媽。多次挑唆唐僧對付孫悟空,直到將其趕走。從此之後,豬八戒就從最初的什麼都不管,變得什麼事都要插上一腳,這又是為什麼呢?而且在三打白骨精一難裡,豬八戒其實已經看出了,孫悟空打死的一家三口,就是妖精所化。這一點,在黃袍怪一難裡,已經體現得很明白了。
  • 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世界兒童文學史歷經這3個階段
    口頭創作時期,代表作《伊索寓言》人民口頭文學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他們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與情感的藝術反映。最原始的口頭藝術形式,當屬神話和傳說。比如中國的古代神話、希臘神話等,都是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對大自然奧秘的一種幻想和探索。
  • 百字短篇故事:皮影戲,爺爺的孫悟空
    不過我知道,爺爺有一出壓箱底的戲一直沒有演過,那就是三打白骨精,不知道為什麼,他不曾對人提起。小時候淘氣,翻過他的箱子,在最底下用一塊牛皮布包裹著一個小盒子,打開裡面便是西遊記裡的人物,尤其孫悟空,做的惟妙惟俏,這麼精巧的皮影我還是頭一回見,便拿在手裡把玩,被爺爺看見,平常很溫和他那天雷霆大發,挨了一頓竹鞭子打,那一天賭氣的我都沒有理他。
  • 中西文化巧融合 皮影有了「英文版」
    伴隨著鏗鏘的鑼鼓,全英文版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上外實驗學校的皮影小劇場開演了。同時用英文和中文演繹的「雙語皮影」,是上外閔行實驗學校三年前開設的一門特色課程。開設這門課程的是上海市非遺代表性傳人、七寶皮影的第八代傳人朱墨鈞先生。
  • 馮春:老黃新寫《伊索寓言》
    他想起了《伊索寓言》。世界上《伊索寓言》版本極多,所收寓言數量不等,老黃竭力收集,最後搜集到365則。他先用散文體譯出,後來發現有大量英語詩體本,其中他最喜歡林頓(W.J.Linton)的《寶寶的伊索》,這部寓言均以獨特的「立馬銳克」(limerick)詩體寫成。這是一種五行格律詩,十九世紀初出現在英國,短小活潑,具有打油詩性質,隨後成了英語世界最流行的一種詩體。
  • 白骨精到底是什麼精?為何孫悟空不惜被逐出師門都要打死白骨精?
    白骨精到底是什麼精?為何孫悟空不惜被逐出師門都要打死白骨精?西遊記裡面記載了很多女妖怪,什麼老鼠精,蠍子精,蜘蛛精等等。要說西遊記中哪回合最有看頭。首當其衝地應當是「三打白骨精」了。三打白骨精是西遊經典指數可以排得上前三名的一個故事。
  • 六載寒暑勤學苦練 紹劇舞臺迎來青春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我看到了紹劇的未來和希望」此次畢業公演,14紹劇班以一臺紹劇經典大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兩臺折子戲(包含傳統紹劇劇目以及移植於京崑劇目的折子戲)進行匯報。7月15日,傳統經典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作為開幕大戲首先與觀眾見面。
  • 對「西遊記三部曲」的另一種解讀之「三打白骨精」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解讀自從2014年影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以來,平均每兩年左右,鄭保瑞導演又先後完成《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與《西遊記之女兒國》構成了今時今日大銀幕上的「西遊記三部曲」對待作為電影作品的「西遊記系列」普通觀眾在視聽感受層面最關注的是神話西遊的銀幕奇觀化效果
  • 讀《伊索寓言》有感
    《伊索寓言》是一本流傳千年的古希臘經典作品,很多國家的兒童也都讀過這本書,也被很多人當作是兒童啟蒙書。靜靜,難道你覺得《伊索寓言》是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嗎?難道你認為成人不可以讀嗎?難道你理解的《伊索寓言》是很簡單的嗎?我看未必。
  • 科學網—《伊索寓言》本來只是「動物的故事」
    一種是《全譯伊索寓言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年1月出版),列入「苦雨齋譯叢」,譯者是周作人。這個譯本很有年頭了。流行很廣的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伊索寓言》,就是根據周作人的這個譯本付梓的。
  •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是伊索創作的嗎,不妨一看!
    在古希臘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奴隸主任意欺壓奴隸,奴隸們就利用寓言這種形式來諷刺揭露奴隸主們貪婪、卑陋的醜惡面目宣揚真理。伊索就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伊索原是一個貴族奴隸主的家奴,他所創作的寓言不僅有很強的諷刺性,而且非常富有哲理性。
  • 你不知道的《伊索寓言》
    這是一本經典書籍,它就是《伊索寓言》什麼是寓言?寓言就是用假象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的作用。常常用誇張和擬人的手法。這種文體稱作寓言。《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預言的鼻祖。《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一部寓言故事集。
  • 《狼和小羊》這則故事 到底出自《伊索寓言》還是《克雷洛夫寓言》?
    上周末,杭州天長小學三年級男生胡清元突然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們課本上講到寓言這個單元時,說《狼和小羊》這則寓言是出自《克雷洛夫寓言》,但我在《伊索寓言》中也看到過這則寓言,是我們的課本錯了嗎?」 小朋友媽媽一聽,有點驚訝,按理說課本是部編教材,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孩子這麼提出來,她還是認真地去查了查資料。
  • 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正式遷館西安音樂廳
    被全新演繹的傳統皮影戲 記者 職茵 攝皮影文化,應該被更多人看到。11月27日,擁有200多件國寶級陝西東路皮影藏品的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原址正式遷入西安音樂廳北側。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原址已落成4年有餘,收藏國寶級陝西東路皮影200多件,是精品中的精品。本次遷址至西安音樂廳,將原先較為偏僻的館址遷至臨街場館,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更多的遊客進館參觀,也使得這200多件皮影與市民遊客的距離更近一些。讓皮影與市民遊客更近一些,不僅僅是遷館這麼簡單。
  • 遼寧盤錦皮影戲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非遺文明
    孩子們親手操作皮影人。(遼河晚報 記者 劉楊 攝)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明,將非遺保護與少年兒童教育有機銜接,叫響遼河口文化品牌。  展演過程中,李春印及團隊成員共演繹了三部新編兒童劇,分別是《小羊過河》《東郭先生和狼》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些皮影在幕後一步一跳,穩健準確;一舞一動,儘是神韻。以皮影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傳遞無限的歡樂,童話故事和寓言借這幕布上的清晰皮影歷歷呈現。演員們幕布後嫻熟的技能、幽默生動的表演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
  • 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遷館西安音樂廳 看非遺皮影如何「趕潮...
    皮影文化,應該被更多人看到。11月27日,擁有200多件國寶級陝西東路皮影藏品的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原址正式遷入西安音樂廳北側。在大唐不夜城的璀璨光暈下,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觀賞與讚美。這些皮影藝術最精華的部分都被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好好收集、珍藏。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原址已落成4年有餘,收藏國寶級陝西東路皮影200多件,是精品中的精品,展現了清代鼎盛時期皮影藝術的魅力。這裡,不僅僅是一個收藏物品的展館,更是連接每個人,是所有市民共同擁有的文化共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