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這兩個字,估計大家都不陌生。都說「智商決定你的下限,情商決定你的上限」。
那情商到底是什麼呢?每個家長都希望有個高情商寶寶,那自己情商一般,怎麼打造高情商孩子呢?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
大家一般認為情商高的人八面玲瓏,人見人愛。其實,這只是大家的一個誤區。八面玲瓏的人情商確實不低,但高情商不僅限於此。
做了媽媽以後,就各種關注孩子的成長,當然性格培養更是少不了。經常聽說「誰家誰家孩子情商真高,小嘴真甜」,毋庸置疑,會說話的人是受歡迎的,但是給你一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孩子,你心裡舒坦嗎?給你一個明明心裡很難受卻還笑臉相迎,說著「媽媽,我聽話」的孩子,你心疼嗎?
高情商並不是去討好別人,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商說的是情緒商數,簡單來說,一個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那就是高情商的人。
說起高情商的人,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何炅。他給人的感覺是溫文爾雅,與他相處很舒服。
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有一期彭昱暢出去買肉,他去了挺久還沒回來,大家等他都有點著急了。可是當他回來時,何炅一句「怎麼這麼久才回來,我們都想你了」化解了尷尬,還讓彭昱暢感到了溫暖。
從何炅身上,我們看到,他很好地控制了情緒,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著急上火,而且他還關注了他人的情緒——大家都有點不耐煩,但也不好說什麼;彭昱暢回來晚了,自己也過意不去。鑑於此,何炅用這句「我們都想你了」妥善化解了大家的尷尬。
所以,我們要培養高情商孩子,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認識到他人的情緒,並處理與他人關係。
一、首先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先給大家看幾句話:
1. 「也沒見人家怎麼管孩子,孩子怎麼這麼聽話呢?」
2. 「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做事那麼自覺,你看看你,說一百遍也沒用!」
3. 「我吼你幹什麼,你要做的對,我還吼你幹嘛?」
這就暴露了問題所在以及解決問題的關鍵。自覺,聽家長的話,別人家的孩子,大家都羨慕,怎麼教出來的呢?不是教出來的,因為人家家長沒怎麼管啊,而且你教了一百遍也沒啥用啊!
可見,孩子並不是「言傳」就行的,要切記嘮叨,切記吼叫,注重身教。那些不用管的別人家孩子,其實已經從父母身上學到了該怎麼做,可以說,他們的家長一點沒少管,但這個管教裡卻不包括無休止的嘮叨。
家長一遇事就嘮叨、埋怨、大吼大叫,孩子自然也就有樣學樣,牢騷滿腹。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負能量滿滿,這情商真的是急需提高了。
家長控制並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後,孩子的情緒就好了嗎?並不是,但這是最基礎的。就像我們要種一棵種子,首先要選一塊適合作物生長的土地。父母就是這塊土地,要想豐收,自己這塊土地得先肥沃起來。
二、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的,但是生而為人,我們不可能摒棄「喜怒哀樂」中的任何一種情緒。我們的情緒是流動的,憤怒會走,平靜會來;悲傷不會永存,卻可能會成為我們打開快樂大門的鑰匙。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怒」和「哀」,他們並不是洪水猛獸,接納他們,我們反而會越來越冷靜。
家長所做的就是允許孩子有憤怒,有不高興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擁抱,給他冷靜的時間,問孩子一句「孩子,需要幫忙嗎?」幫助孩子尋找這些「不良情緒」的原因,共同探討「接下來該怎麼辦」的方案。
平和、冷靜又陽光的少年,都是從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的。
我是生於山東農村的80後,小時候特別愛哭,而媽媽整天忙著幹農活,根本顧不上管我,一般是制止我哭,「別再哭了,再哭就......」各種嚇唬,結果我是越哭越兇,哭到胸悶得喘不上氣來。可是我只想要一個擁抱而已!
所以有了女兒以後,我就特別關注她的情緒變化,允許她哭,讓她知道,這種情緒是可以有的,是正常的。並且要給自己接納不好情緒的時間,不能朝別人撒氣。
那怎麼辦呢?
三、認識到他人情緒,處理好與他人關係。
荀子說過,「怒不過奪,喜不過予」大意就是不能因為自己生氣就過分處罰別人,高興了就過分獎勵別人。我們引導孩子不僅要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要客觀看待別人的情緒。不能因為自己不高興就朝別人發火。
心理學上有個「踢貓效應」,說的就是因洩憤而產生的壞情緒的傳染。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關注到他人情緒,大家才能舒服地相處,不是嗎?
安東尼·羅賓斯說過,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所以,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引導孩子接納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最後收穫一個更受歡迎,也更容易成功的高情商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