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Madame Figaro MadameFigaro
我們將青年充滿生命力的肉體最終投射到了一個虛實交加的超現實主義的空間。關於鏡頭前的主人公王子異會與這個空間之間的發生何種關係,以及究竟如何解讀,我們傾向於把它當作是一個開放性的題面,也將解讀權交給讀者。唯獨想聲明的是,正如我們永遠不能踏入同一條河,選擇定格此時的他,是為了讓今時今日的他在不可思議的空間裡成為永恆的剪影。
拍攝是在周六上海,在熟悉的影棚裡,王子異抵達得極為準時。等到我的時候,他已經坐在了化妝鏡前老老實實地讓妝發老師在自己的臉上施展神通。當聽到工作人員介紹我時,他禮貌且乖巧地扭過頭來看著我,喊了一聲:「姐姐好。」
1996年出生的王子異,巨蟹座。在古希臘傳說中,巨蟹(Crios)是一位個性正直、勇敢、愛冒險的勇士。這個傳說用來形容今年24歲的他,正是恰到好處的註解。沒有什麼能比年輕、富有生命力的身體裡飽含著對未知的渴望、野心更讓人矚目了,它就像是不容忽視的小火苗,稍有不慎,就能燃遍原野。
不容易忽視的是,它同樣易逝。所以,我們才要精準、牢牢地定格此時與此刻,於是就有了這一期的策劃。
拍攝的一周前,王子異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條「增肌」的圖文微博。圖片裡赫然記錄了他當下的體重,以及無形中他正在努力健身的證據。當被誇到身材好的時候,他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最近稍微有些疏忽,因為上節目實在太忙。」
是因為心裡有個對自己的理想身體的標準嗎?我問。
「不是的。」原本正對著鏡子的他,忽然扭過頭,一本正經地解釋道,「我覺得那會是一個好的良性循環,以及是一種鍛鍊專注力的方式。」
王子異的說法很有意思,在考慮獲得理想身型之外,他思考的卻是習慣的養成。「我認為首先是花了精力去鍛鍊和控制,在過程中你會面對很多誘惑。人面對誘惑很容易投降,就像是吃垃圾食品,你停不下來,這種可能對身體就會是壞的循壞。鍛鍊,不一樣,本質是為了健康,所以會是好的循環。」他頓了頓,「我覺得自己是需要這種有規律的習慣的,它能讓我變得更專注。」
他的自律和克制,我們可以稱之為是「偶像」的自覺——此處,就讓我們先拋開對偶像的刻板印象,僅僅是將他作為一名擁有大量粉絲和強大影響力的藝人去討論。2018年,我們迎來了新一輪全民造星的時代。彼時,22歲的王子異在一檔名為《偶像練習生》的真人秀裡,經過層層比拼,最終成功成團出道。
「從那天起,我覺得自己忽然多了好多突如其來的機會,我甚至都來不及感受到壓力,反而會因為收到很多關注感到幸福和受寵若驚。」他說。
「你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裡逼著自己成長、進步,了解原本不了解的東西。打開認知,無論是你的技能、還是心態,時時刻刻是在不停地正視挑戰。」王子異表示,「至少你可以實現很多夢寐以求的事情。拍雜誌、拍廣告,跟你想合作的人合作,以前只是渴望,但現在觸手可及了,有時候反而會覺得不真實。」
有得就有失,無人倖免。那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嗎?我問他。
關於這一點,他似乎早已達成了自我和解。
「我不會考慮失去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你擁有了什麼就註定會失去什麼。我更在意的是現在獲得的。」他給我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十分形象,「假如你現在很渴,眼前就有一瓶碳酸飲料,但是喝了就會影響鍛鍊的計劃,這就是選擇,你是要選一時的暢快,還是長久的鍛鍊。我熱愛音樂,音樂是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這是初衷,我覺得唯獨不能丟掉。」
毫無疑問,「偶像」在如今被裹挾了太多刻板印象帶來的評價,它像是一層薄紗蓋在看客的眼前,只有模糊的印象,卻無深切的感受。我直白地問他,介不介意別人稱呼你是偶像,或是如何評價生活在這一標籤下的自己。眼前的年輕人微微地揚起了稜角分明的臉,似是捏著分寸,禮貌又認真地回答:「我覺得被人叫『偶像』是件光榮的事兒。成為偶像,是要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偶像之所以是偶像,是它能夠影響你、給予你力量。當你想到那個人,會覺得會自己有了動力。我有偶像,你也有。」
當王子異說出這番話時,臉上肉眼可見地浮現起了驕傲與自豪。那幾分年輕且充滿自信的神情,如同他在十月底首場演唱會裡佇立在舞臺中央、聚光燈下時的模樣,那一束燈光打下來,他旁若無人,似是早知道自己是為焦點而生。
十年前,13歲的王子異喜歡街舞,開始做一些「大人眼中不應該做的事情」。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遇到了一個能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東西。」於是,他想方設法地抓緊一切機會練習跳舞,「可能哪怕下課只有10分鐘的時間,我也想偷偷跑到某個地方去跳舞,然後再趕回去上課,但我覺得自己是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從普通人變成萬眾矚目的焦點,是否有一個適應緩衝的過程?他幾乎是不加任何遲疑地回答「沒有」。「我不是沒有準備好,而是我從一開始知道自己要什麼。做練習生的時候就知道我,之後是一定要踏上舞臺的。」
當時的王子異為了參加節目,剛去北京,住在朋友的家裡。他和我講起,有一晚,他和朋友聊天,朋友問他:「子異,你是要來北京幹嘛的?」他想也沒想地說:「要來當明星。」
「朋友整整嘲笑了我一晚上,覺得我是異想天開。」他回憶道。
沒有人知道機遇與失望哪個會先砸到頭上,王子異也是,但是這種遲疑很輕易地從他身體裡穿過,留下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他在通往未知的時間走廊裡橫衝直撞,眼睛與行進的目標都是在通往「成為明星」的道路上。
這股自信來得毫無理由,卻情理之中。王子異的身上是有著一種源自Z世代年輕人才有的、對未來的憧憬和不顧一切的熱情,他幾乎毫不猶豫地斬斷了自己的所有退路,唯有這樣,才能拼盡全力,觸碰看似遙不可及、但如今已經滾入他懷中的希望。
假設過去會是偽命題,但也不失為是一種有趣的討論,就如同是透過一個深且細長的切口,觀測眼前的對象。我向他提了個不成立的假設:如果那次,他沒有成團出道,那麼他要的未來會是怎麼樣。
王子異幾乎擲地有聲地說:「一直試下去,只要有機會,我就一定要讓所有人看到我。」
Q: 我發現你很喜歡22這個數字,包括有一首歌也是《22》,也是在那個年齡迎來自己的事業轉機。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22歲對你很重要?
A: 出道後的每一年對我來說,都變得很重要,就會覺得是充滿儀式感的日子,尤其是每一次看到粉絲用心地幫我準備,我忽然意識到生日好像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了。沒出道的時候,我覺得生日不過只是生日,可能在練習室裡跳舞跳著跳著就過了。現在,我會開始珍視這份儀式感。22歲,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Q: 有時候,當別人不了解你時,就會喜歡給你貼標籤、留有刻板印象,然後就會以「愛豆」/「偶像」定義你,你會介意嗎?
A: 我不會。今天的我做任何事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是我想去做了,把它做好了,然後大家注意到了。它更像是從我自己出發。我愛這件事兒,我就會把自己的愛和努力都轉化到作品裡。作品夠好,那麼會關注你的人無論你是誰、你做什麼,他們都會對你有所了解。我相信,靠自己是可以讓大家看到我能做得更好。
Q: 我們剛在聊到音樂和舞臺的時候,你的眼睛都亮起來了,但實話是現在的音樂市場艱難,空間也不多,你選擇堅持做音樂,會不會很辛苦?
A: 我是真的很喜歡音樂,也是因為喜歡才會一直做下去。我覺得這和市場沒有太大特別的關係,如果說音樂市場小了,賺不到錢,那不要緊,我也可以有別的工作去養活興趣愛好。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歡什麼,怎麼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Q: 你說,自己當時在北京和朋友信心十足地說,自己一定會站上舞臺,那股信心挺讓人震撼的,為什麼會這麼自信?
A: 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支柱,就像是我們每天起來會想今天我要做什麼,那它就是我的目標,讓我覺得今天就有動力,是可以往那個方向跑的,直到到達目的地。
Q: 所以,你會想要凡事追求完美嗎?
A: 如果是舞臺,我想讓它呈現最完美的狀態,如果今天上舞臺因為設備有問題無法好好演出,那就會讓我非常不安。如果是我本人的話,我覺得無所謂的,我不會刻意讓自己看上去完美,也不會追求完美,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是會帶著多多少少瑕疵的,但那才是有生命的靈魂。
原標題:《你好,有一封來自王子異的情書請查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