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行的新冠病毒給中國基督教發展和教會牧養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儘管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非常好,現在各地教堂也在逐步有序開放中,我們仍不能放棄思考,比如疫情再來,不能聚會,沒有團契支持時,我的生命如何被牧養?是不管不顧,任其軟弱還是依靠聖靈的帶領,進行自牧?
一、什麼是自牧?馮玉祥先生的書屋裡掛著一句話: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一位謙遜的君子,是以謙卑作為自我修養的,來牧養自己。汪維藩牧師也有一部自我提醒的靈修作品《自牧》,汪維藩牧師不斷提醒自己在牧養信徒之前必須要能夠自牧,免得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落入靈性枯竭。在這裡,我們看到一位基督徒將軍和一位中國教會的著名牧者,他們都在自牧,提高自我修養和靈性,他們的自牧值得我們去學習。這是一個對自己屬靈生命負責的人不可缺少的,基督徒要學會自我牧養,在不依賴或者有限的幫助下有效的自我牧養。
二、為何需自牧?
作為基督徒,靈性被牧養和一日三餐的需要一樣必不可少。平時我們可以從牧者、屬靈同伴得著餵養,特殊時期我們更需要讓自己獨立的從主耶穌得著屬靈的餵養。
1、環境讓我們始料未及
在沒有發生新冠病毒疫情以前,我從沒有想過,我們有一天會不能到教堂裡聚會,而且一停就是半年時間。儘管現在有些教堂在逐步有序開放,但由於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短時間內教會生活還會受到影響,比如主日聚會不能超過平時的50%,中間聚會或者團契繼續暫停,基督徒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來關注自己的屬靈生命,並且培養自己,哪怕有外面不可控的環境讓我們無法到教會得著牧養,不能在團契中得著支持,我們也可以自己從主耶穌得著餵養,因為主耶穌才是我們真正的大牧者。
2、自己生命自己負責
基督徒要加強自牧有外在環境的因素,更有內在生命的需求。現在有些弟兄姐妹因為暫停聚會,有了理所當然的理由不聚會,不讀經,不追求。聚會停止了,屬靈供應不上,也沒有感到一點屬靈的不適,著實讓人著急。然而外在的環境並不是我們不追求的理由,這在神的面前說不過去。因為我們神的道從來不被捆綁!
在聖經中有4個長大麻風在面臨全城被圍困,沒有糧食的情況下,他們冒死跑去敵營尋求生存,結果他們最早知道亞蘭人棄營逃跑,他們最先得到了糧食,吃飽喝足,得到衣服和金銀。不但如此,他們還給全城的人帶來好消息!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自己尋求方法解決生命的問題。
3、辨別異端邪教網絡現在異端邪教太瘋狂了,說真話許多異端邪教分子很厲害,講的水平也非常厲害。記得一位姐妹把一個音頻發到群裡,我出於好奇聽了一下。媽呀!人家真的會講,具備演講的技巧;也了解信徒心理,知道信徒喜歡聽什麼信息,能夠投其所好;還能賊喊捉賊,駁擊異端。仔細聽,我發現這個講道有問題的,她強調獨特屬靈經驗帶來的生命突飛猛進的改變;強調去過天堂地獄老師的影響;以愛之名提醒信徒關注實體教會的問題,從而產生不滿,在網絡上籠絡信徒;帶著焦急哭泣煽動聽眾情緒。講道水平高出我數倍,我差點沒有勇氣說這樣的講道有問題,因為害怕人說我因為嫉妒,毀謗講得好的人!不過我最終還是告訴姐妹這道不能聽,如我所料效果不好。因為姐妹表示她聽了很好,會繼續聽,只是不會發到群了。唉,心裡有點不舒服,不過再來一次,我還是會提醒。
如今分辨異端邪教的要求也在提高,沒有一定的神學素養,靈性敏感,是沒有能力分辨的,畢竟異端邪教不會臉上寫著我是邪教,嘴裡喊著我是邪教。現在的異端邪教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甚至比正教付出更好代價!三、怎樣來自牧?
1、個人靈修生活
曾經有一個敬虔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禱告是因為我們頭痛,而下一次又是因為頭痛,那麼第三次恐怕還是因為頭痛而無法禱告。」一些令我們不能禱告的藉口是緊張、疲倦和痛苦。還有一些令我們不想禱告的藉口是混亂的生活和破碎的家庭。另一些使我們不能禱告的藉口是各樣的憂慮和害怕。還有一些讓我們逃避禱告的藉口則是無聊、沒有時間和驕傲。尚有一些使我們不敢禱告的藉口卻是,我們唯恐自己不能口齒清晰地表辭達意。然而一切使我們不能禱告的藉口,全然一無是處。由於人們可以想出太多藉口,因而使得自己的禱告生活嚴重受創。世間沒有任何一間圖書館,可以容納得下人們因為不想禱告,而想出的各樣不負責任的藉口。2、平信徒學神學
中國農村基督教普遍對神學有一定的偏見,卻不曉得每個基督徒都有他的神學,也就是個人對神的認識就是他的神學!比如:你認為只要你不聚會,神就會管教你,讓你頭疼;或你說錯一句話就讓你牙疼,這都是你對神的認識。有些信徒雖然信耶穌,但整天又充滿了恐懼,在他們心裡神總是提著鞭子跟在我們後面,我們稍有不慎,就會換來一些苦難疾病。或者神像一位吃好喝好的神,只要我們竭盡所能的討好逢迎,神就會賞賜我們想要的一切。這些認識終究不是建立在聖經的啟示之上,這些認識都不能幫助我們建立健康的屬靈生命。基督徒的自牧需要讀神學,認識神的屬性、作為,將信仰建立在真理的磐石之上,而不是迷信的思想或者個人的功利上。
3、閱讀屬靈書籍
不得不提一件遺憾的事,今天的基督徒不喜歡讀書,比社會人更不喜歡讀書。美其名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經書。我哪有時間看書?我們忽略了沒有深度的閱讀就不會有深度的思想,基督教的信仰是有思想的,若沒有閱讀,我們很難建立紮實穩固的信仰根基。所以常有人說,基督徒不要讀聖經以外的書,還會舉一些名人佐證,如司布真一天多次禱告。然而,他們卻不知道:由於司布真至終未入神學院深造,促使他更加發奮讀書。他的家中堆滿了書,宛如一座小型的圖書館,他埋首在書堆中從內中汲取先聖預留的屬靈養料。司布真的學識淵博,並不比一些大學高材生遜色,在一切事上,神有祂的美意。司布真為主已「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4、操練信仰實踐
信仰和生活脫節是當今基督徒面臨的大問題。聖經說丟棄萬事如糞土,但現實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看臉,看爹媽,看收入,看身份的時代。你敢窮到一無所有,你敢無用到一無是處。那麼你兄弟姐妹,教會認識的人,你的牧者傳道,甚至你爹媽都能鄙視你到「你這樣的人活著有什麼用?」
講臺說,穿著樸素乾淨就好!可你在教會裡看到穿金戴銀,穿華美衣服的人連堂內服務員都對他們和顏悅色,而他們轉身對身著樸素的人厲聲呵斥!講臺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可你卻看到信徒在一起常常比較你家收入多少?你的衣服多少錢?她的房子多少錢?在這個一切看錢的時代要踐行聖經的價值觀,需要付出代價。這些需要信徒和神之間有很深的對話,勝過世俗價值觀的侵襲。5、尋求牧者幫助
可能有人問:「我們信徒都自牧,你們這些牧者傳道是不是應該下崗了?沒你們什麼事了嘛?」這是理想的狀態,巴不得個個成為屬靈的高人,不需要牧者傳道!但按照中國教會目前的質量,要到這樣的時候還需要等待。信徒屬靈生命的成長需要引導,自牧的過程中也需要牧者傳道提供支持激勵、信仰答疑、資源共享、建立團契。
基督徒需要在教會中被牧養,同時也應該有自牧的能力。如此無論面對何種境遇,我們的靈性都不至於受損,而是能夠時刻與基督連接,獲得屬靈生命的供養。像保羅說的:「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