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
父親節(Father's Day),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
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這一天過父親節。節日裡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
中國大陸官方沒有設立正式的父親節。但內地民眾習慣上使用6月第三個星期日當做父親節;中國臺灣父親節是8月8日。中國臺灣的父親節訂於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稱為"八八節"。這是因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兩字連綴起來,又好像一個 "父"字,所以父親節特別被定於八月八日。
中午,周末,煙燻火燎中做好了午餐,大米飯,四菜一湯。總是趁著周末施展一下烹調技藝。品嘗以自己親手做的美食,大朵快頤。
一切準備就緒,圍在餐桌前,兒子和他的女朋友拿出一個小蛋糕,還有一套飛利浦的電動眼刷,辛苦了,老爸,父親節快樂!6月21號是父親節?我真的不知道,也從來沒有在意過,不知道這個節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還是舶來品。 所以我都沒有向父親問候。
飯後,午休時翻看手機,看到兒子給我發來的祝福簡訊和紅包
心中抑制不住的激動,眼中竟慢慢地溼潤了。
儒家思想對我影響深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的理想。在孩子求學過程中,我堅信「從嚴教子」,孩子在我的嚴厲管教下成長,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地疏遠我好多,敬重有餘而親近不足,以至於在和朋友笑談中孩子說沒有父愛的關懷。
戲言隨意,意味深長。我也開始慢慢地反思自己,逼迫孩子遵循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虛榮心嘛?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OUT了。
朋友的簡單一句話點透了迷惑的我,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你要他怎麼成長而已,你把自己的理想強壓給孩子,社會上有句經典話是:不是你覺得,而是我覺得。所以孩子不快樂,所以孩子要逆反,所以孩子……
子不教,父之過。是我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沒有按照教育的規律讓他成長,而是一直按照我的思維安排他的人生。顯然是我急功近利了,把自己的想法理所當然的強壓在孩子身上。
想想,生活原本如此,何必讓大家活得如此累呢?不奢求孩子成為什麼「家」,讓他做回自己,快樂的成長就行了。
教育子女的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孩子在我的「嚴刑和拷打」下,完成了他的學業。如今,一轉眼,孩子已經成年參加工作。雖然是個男孩子,依然是個溫暖的男孩子,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情商特別高,不管幹什麼都力所能及,沒有獨生子女的嬌氣和傲氣。
最後忍不住還要說;感謝兒子,謝謝你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