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郵政編碼擬被取消,引發懷舊浪潮。熟悉的郵政編碼,會讓人想起某個人、某個地方、某個故事。信封、信紙、郵票、郵編……是屬於幾代人的青春記憶。那些念念不忘的書信,文字中帶著溫度,將逝去的時光一一串聯。如今,雖然屬於書信的時代早已遠去,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並未改變。今晚,讀"鴻雁傳書",感受紙短情長。
《從前慢》
作者/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信中的話,
紙上的字,
都是想對你說的,
情話綿綿。
著名翻譯家朱生豪,
1932年與妻子宋清如
相識於秋日的西子湖畔。
婚後,兩人兩地分隔,
以書信開始近十年的苦戀之旅。
你也許不會相信,我常常想像你是多麼美好,多麼可愛,但實際見了你面的時候,你比我想像的要美好得多,可愛得多。你不能說我這是說謊,因為如果不然的話,我滿可以僅僅想憶你自足,而不必那樣渴望著想要見到你。
我找到了你,便像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沒有你,即使我愛了一百個人,或有一百個人愛我,我的靈魂也仍將永遠彷徨著。你是我獨一無二的。我將永遠永遠多麼多麼的喜歡你。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其實一切都是一樣的。
我只願憑著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
朱生豪
自從寄出給你的信,
便開始了焦急的等待。
等待你收到來信,
等待你寄來回信。
1920年,
魯迅與許廣平相識。
他喚她"小刺蝟"、"乖姑",
她稱他為"小白象"。
魯迅曾在致許廣平的信中寫道,
"我寄你的信,總要送往郵局,
不喜歡放在街邊的綠色郵筒中,
我總疑心那裡會慢一點。"
在滬寧車上,總算得了一個座位,渡江上了平浦通車,也居然定著一張臥床。這就好了。吃過夜飯,十一點睡覺,從此一直睡到第二天十二點。醒來時,不但已出江蘇境,並且通過了安徽界蚌埠,到山東界了。不知道你可能如此大睡,恐怕不能這樣罷。
此刻是夜十二點,靜得很,和上海大不相同。我不知道她睡了沒有?我覺得她一定還未睡著,以為我正在大談三年來的經歷了。
其實並未大談,卻在寫這封信。
今天就是這樣罷,下次再談。
五月十五夜
漂泊在外的遊子啊,
你可知,
一封封家書中,
是父母滿滿的牽掛與惦念。
這是麥家《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但他說,
"我不負責解釋這個父親是誰,
你可以把他想成是我,
如果你有相同的經歷,
這封信的主人,
也可能就是你的父親。"
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裡之外。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
你從此沒有了免費的廚師、採購員、保潔員、鬧鐘、司機、心理醫生,你的父母變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機、一份思念,今後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勞,餓了要自己下廚,乏累了要自己放鬆,流淚了要自己擦乾,生病了要自己去尋醫生。你成了自己的父親、母親、長輩。這一天,是那麼的神奇,仿佛你一下就長大了。
但這,只是仿佛,不是真實。真實的你只是在長大的路上。這條路必定是漫漫長長的,坎坎坷坷的,風風雨雨的。我愛你,真想幫你化掉風雨,讓和風麗日一直伴你前行。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對不起,兒子,我也不會這麼做。為什麼?
因為我愛你,因為那樣的話,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蒼白的、弱小的,至多不過是一條缸裡的魚,盆裡的花,掛著鈴鐺叮噹響的寵物。這樣的話我會感到羞愧的,因為你真正失敗了。
好了,就讓風雨與你同舟吧,就讓荊棘陪你前行吧。既然有風雨,有荊棘,風雨中不免夾著雷電,荊棘中不免埋著陷阱,作為父親,我愛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護好自己哦。
愛你的父親
節選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麥家
陌生的朋友,
雖未曾謀面,
但彼此的心,
惺惺相惜。
這封信是詩人萊內·馬利亞·裡爾克,
在他三十歲左右時,
寫給另一位青年詩人的。
在寂寞中,
他和他的朋友,
說著最親密的話。
親愛的卡卜斯先生,
你該知道,我得你這封美好的信,我是多麼歡喜。
我常常想念你,我設想你是怎樣寂靜地在你寂寞的軍壘中生活,兩旁是空曠的高山,大風從南方襲來,好像要把這些山整塊地吞了下去。
這種寂靜必須是廣大無邊,好容許這樣的風聲風勢得以馳騁。如果我想到,更加上那遼遠的海也在你面前同時共奏,像是太古的諧音中最深處的旋律,那麼我就希望你能忠實地、忍耐地讓這大規模的寂寞在你身上工作,它不再能從你的生命中消滅;在一切你要去生活要去從事的事物中,它永遠賡續著像是一種無名的勢力,並且將確切地影響你,有如祖先的血在我們身內不斷地流動,和我們自己的血混為唯一的、絕無僅有的一體。
你的:
萊內·馬利亞·裡爾克
節選自《給青年詩人的信》/萊內·馬利亞·裡爾克
寫一封信,
給過去的自己,
勉勵未來的路上,
更好地前行。
童年的朱德庸,
成績不好,
老師不喜歡他,
畫畫成為年少的他
生命中唯一的一道光。
如今,
他想要坐著時光機回到童年,
抱一抱那時的自己。
也希望那些在童年中,
或有遺憾、委屈的孩子,
縱然受傷,也能擦乾眼淚,
輕拍身上的泥土,
向陽而生。
你不認識我,但我認識你很久了。我必須承認,有很長一段日子我幾乎把你忘了。
我寫這封信給你,是想要謝謝你。每當我的人生碰到一些困惑及彷徨時,你給了我方向,那種感覺就是一種快樂和知足。
你充滿對人生的各種疑問,現在的我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你曾問:幸福是什麼?幸福不是一輩子平順富有,而是找到一個可以陪你度過人生逆境的人。
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一座迷宮,你花前半生找入口,然後花後半生找出口。
幽默是什麼?幽默就是一扇想像力的旋轉門,可以把你從陰溼幽暗的地窖,瞬間轉到豔陽高照的海灘。
成功是什麼?成功是就算所有的價值觀都變成錢的時候,你還是不違反你的「夢天性」 ,永遠擁有夢。
我不確定這些答案是否正確,也許20、30年後的我會再寫信給我,如同我現在寫給你。當我再迷惘時我會乘著腦中的時光機器去找你,讓你告訴我我是誰。
謝謝你,小時候的我,我會和你一起,用我們自己單純的方式,在這個時代裡慢慢向前走。
節選自《寫給童年的一封信》/朱德庸
最讓人心碎的書信,
是——
他們為了理想與信念,
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
永別即在眼前,
只能留給親愛的人隻言片語,
字字泣血。
1911年4月24日深夜,
24歲的林覺民夜不能寐。
3日後,他將和同志們一起,
發動反抗清朝暴政的廣州起義。
抱著犧牲的決心,
林覺民翹望遍地腥雲、
滿街狼犬的神州大地,
無比思念遠在福州,
美麗文靜的愛妻陳意映,
在案頭,
他寫下這封致愛妻的絕筆書。
覺
當我看見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剎那即永恆
再多的難捨和捨得
有時候不得不舍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節選自《與妻書》/林覺民
在兒子寧兒未滿三歲時,
趙一曼接到黨中央派遣前往東北。
她因掩護戰友被俘,
在被日軍殺害前,
忍受了長達9個月的非人折磨。
她離世時,唯一不舍的,
就是年幼的兒子。
但她能留給他的,
只有一張合影。
在犧牲前,
她匆促寫就一封遺書,
與最親愛的兒子永別。
趙一曼遺物、與兒子的合影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註:這篇遺書是趙一曼被押赴刑場的途中,在囚車中寫下的。)
圖/視覺中國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孫燕
審核:高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