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開幕式現場
東海半邊山景區供圖
紀念碑奠基儀式
昨日,在寧波東海半邊山,「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正式啟幕。
旅遊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九大5A級景區與東海半邊山景區強強聯盟,共同開創「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旅遊界重要專家學者、國內權威媒體嘉賓等齊聚寧波東海半邊山,見證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的成立。
東海半邊山
風景區簡介
海上麒麟,健康小鎮。東海半邊山景區地處象山縣石浦鎮東海之濱,它三面環海,形如麒麟,景區面積約8平方公裡。運營項目包括海景酒店、四季百草園、半邊山東海學堂、魚躍沙灘、花海運動場、百裡漫遊道、寧波工人療養院等。
大腕齊聚
開創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
二月二,龍抬頭。昨日,在這個傳統民俗節日裡,東海半邊山景區舉辦南龍大脈祭海祭山儀式,「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正式開幕。
開幕式上,雲南玉龍雪山風景區、貴州龍宮風景區、廣西靖江王府景區、江西龍虎山風景區、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安徽黃山風景區、浙江千島湖風景區、浙江江郎山風景名勝區、浙江天台山風景區等九大全國5A級風景名勝區攜手東海半邊山共同開創「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成立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
據悉,南龍大脈旅遊節開始於二月二,結束於三月三,節慶時間將持續整整一個月。其間除了舉辦「千團萬人遊南龍」產品展銷招商對接會、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暨全域旅遊高峰論壇外,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半邊山迷你馬拉松,正式舉行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共建共享紀念碑奠基儀式。後期還計劃舉辦「綠色旅遊·半邊山植樹添綠祈福系列活動」(3月24日-4月18日)、千團萬人遊南龍系列活動(3月18日-4月18日)、南龍大脈自駕活動、東海半邊山五彩漁鎮招商活動等。
「我第一次聽說南龍大脈這個概念,聽到解釋後我很驚豔。原來這些耳熟能詳的景點,都是南龍大脈沿線上的重要景區。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南龍大脈不僅挖掘了旅遊景區的文化,也挖掘了旅遊經濟帶的文化。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自駕遊線路。希望有機會能從東海出發,從江南到塞北,不僅可以賞江山之勝,山川之美,還能領略當地風土人情。」現場遊客汪先生說。
「作為南龍大脈的龍頭,我們將不斷嘗試跨域旅遊產品組合,讓來自各地的泥土與東海之水溶於一體,助力地方全域旅遊開展。」在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共建共享紀念碑奠基儀式上,東海半邊山景區相關負責人畢堅鴻如是說。
專家考證
南龍大脈入海口在半邊山
說起南龍大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暨全域旅遊高峰論壇上,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古典文學專家王從仁先生發表了「中國南龍大脈的歷史與傳承」專題演講。
王從仁先生在演講中說,兩宋時期,三山兩河概念出現。即以黃河、長江為界,將中華版圖劃為三大塊,並由北龍、中龍、南龍分別連接每一塊版圖,於是在明朝就有「崑崙三龍說」的理論。三條龍脈都自崑崙起源,橫亙東西,沿途都有非凡景色及壯美山河,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因此,文人墨客都會面對名山大山直抒胸臆,寄託情感。
「三大龍脈中,南龍大脈由於支脈錯綜複雜、分散聚合,沿脈線路是三條龍脈最有爭議的一條,這也是我們開會所要探討的內容。不過在我們查閱了不少古文典籍、歷史依據考證後,可以推理出不少蛛絲馬跡。」王從仁說。
經相關學者、專家及媒體等多時間收集、研究、分析和考證,認為中國古有的三大龍脈之說的確存在,南龍大脈沿麗江通過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等南部地區入東海而停止,並大膽提出南龍大脈的入海口應該在寧波象山半邊山。
合作發展
各景區有望資源共建共享
在此次高峰論壇上,國家旅遊局亞洲中心主任張堅鍾說:「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創建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線路及旅遊品牌,能更好地展現各地風土人情和促進多民族文化交流,更有利於傳承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豐富的地質文化。」
張堅鍾認為,在「一帶一路」和全域旅遊的新時代環境下,單一的旅遊景點發展將被淘汰,而建立景區合作新機制,打造特色精品旅遊帶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正確道路。就像今天的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成立便是符合全域旅遊跨區合作發展的理念,以遊走南龍大脈為主要線索,發展具有龍文化特色的旅遊資源產品,積極聯動,各景區有望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的大局。
「其實從我來到東海半邊山後,就開始構思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的概念了。在這兩年來的籌備中,我們團隊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從研究南龍大脈,邀請全國專家學者、權威媒體等共同探討南龍大脈等研究事項,大量的歷史考證和數據整理才能讓我有自信繼續將南龍大脈這一主題繼續發展下去。」作為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的發起人,寧波東海半邊山景區相關負責人畢堅鴻回想當初的構思時表示,「聯合這一方山水,是促成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成立重要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