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te後加 limit是個好習慣麼 ?

2021-02-20 程式設計師曉夢

作者:_陳哈哈

https://blog.csdn.net/qq_39390545/article/details/107519747

在業務場景要求高的資料庫中,對於單條刪除和更新操作,在 delete 和 update 後面加 limit 1 絕對是個好習慣。比如,在刪除執行中,第一條就命中了刪除行,如果 SQL 中有 limit 1;這時就 return 了,否則還會執行完全表掃描才 return。效率不言而喻。

那麼,在日常執行 delete 時,我們是否需要養成加 limit 的習慣呢?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呢?

在日常的 SQL 編寫中,你寫 delete 語句時是否用到過以下 SQL?

delete from t where sex = 1 limit 100; 

你或許沒有用過,在一般場景下,我們對 delete 後是否需要加 limit 的問題很陌生,也不知有多大區別,今天帶你來了解一下,記得 mark!

寫在前面,如果是清空表數據建議直接用 truncate,效率上 truncate 遠高於 delete,應為 truncate 不走事務,不會鎖表,也不會生產大量日誌寫入日誌文件;truncate table table_name 後立刻釋放磁碟空間,並重置 auto_increment 的值。delete 刪除不釋放磁碟空間,但後續 insert 會覆蓋在之前刪除的數據上。詳細了解請跳轉另一篇博文《delete、truncate、drop 的區別有哪些,該如何選擇》

下面只討論 delete 場景,首先,delete 後面是支持 limit 關鍵字的,但僅支持單個參數,也就是 [limit row_count],用於告知伺服器在控制命令被返回到客戶端前被刪除的行的最大值。

delete limit 語法如下,值得注意的是,order by 必須要和 limit 聯用,否則就會被優化掉。

delete \[low\_priority\] \[quick\] \[ignore\] from tbl\_name
\[where ...\]
\[order by ...\]
\[limit row\_count\]

加 limit 的的優點:

delete from t where sex = 1; 

1. 降低寫錯 SQL 的代價,就算刪錯了,比如 limit 500, 那也就丟了 500 條數據,並不致命,通過 binlog 也可以很快恢復數據。2. 避免了長事務,delete 執行時 MySQL 會將所有涉及的行加寫鎖和 Gap 鎖(間隙鎖),所有 DML 語句執行相關行會被鎖住,如果刪除數量大,會直接影響相關業務無法使用。3. delete 數據量大時,不加 limit 容易把 cpu 打滿,導致越刪越慢。針對上述第二點,前提是 sex 上加了索引,大家都知道,加鎖都是基於索引的,如果 sex 欄位沒索引,就會掃描到主鍵索引上,那麼就算 sex = 1 的只有一條記錄,也會鎖表。對於 delete limit 的使用,MySQL 大佬丁奇有一道題:如果你要刪除一個表裡面的前 10000 行數據,有以下三種方法可以做到:
第一種,直接執行 delete from T limit 10000;
第二種,在一個連接中循環執行 20 次 delete from T limit 500;
第三種,在 20 個連接中同時執行 delete from T limit 500。----方案一,事務相對較長,則佔用鎖的時間較長,會導致其他客戶端等待資源時間較長。方案二,串行化執行,將相對長的事務分成多次相對短的事務,則每次事務佔用鎖的時間相對較短,其他客戶端在等待相應資源的時間也較短。這樣的操作,同時也意味著將資源分片使用(每次執行使用不同片段的資源),可以提高並發性。----
肉山:
不考慮數據表的訪問並發量,單純從這個三個方案來對比的話。第一個方案,一次佔用的鎖時間較長,可能會導致其他客戶端一直在等待資源。第二個方案,分成多次佔用鎖,串行執行,不佔有鎖的間隙其他客戶端可以工作,類似於現在多任務作業系統的時間分片調度,大家分片使用資源,不直接影響使用。至於選哪一種方案要結合實際場景,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吧,比如表的大小,並發量,業務對此表的依賴程度等。
---
~嗡嗡:1. 直接 delete 10000 可能使得執行事務時間過長2. 效率慢點每次循環都是新的短事務,並且不會鎖同一條記錄,重複執行 DELETE 知道影響行為 0 即可3. 效率雖高,但容易鎖住同一條記錄,發生死鎖的可能性比較高---怎麼刪除表的前 10000 行。比較多的朋友都選擇了第二種方式,即:在一個連接中循環執行 20 次 delete from T limit 500。確實是這樣的,第二種方式是相對較好的。第一種方式(即:直接執行 delete from T limit 10000)裡面,單個語句佔用時間長,鎖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大事務還會導致主從延遲。第三種方式(即:在 20 個連接中同時執行 delete from T limit 500),會人為造成鎖衝突。這個例子對我們實踐的指導意義就是,在刪除數據的時候儘量加 limit。這樣不僅可以控制刪除數據的條數,讓操作更安全,還可以減小加鎖的範圍。所以,在 delete 後加 limit 是個值得養成的好習慣。

相關焦點

  • delete後加 limit是個好習慣麼 !
    作者:_陳哈哈https://blog.csdn.net/qq_39390545/article/details/107519747在業務場景要求高的資料庫中,對於單條刪除和更新操作,在 delete 和 update 後面加 limit 1 絕對是個好習慣。
  • delete後加 limit是個好習慣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java進階架構師,ID:java_jiagous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業務場景要求高的資料庫中,對於單條刪除和更新操作,在 delete 和 update 後面加 limit 1 絕對是個好習慣。
  • delete後加 limit是個好習慣麼
    和update後面加limit 1絕對是個好習慣。比如,在刪除執行中,第一條就命中了刪除行,如果SQL中有limit 1;這時就return了,否則還會執行完全表掃描才return。效率不言而喻。那麼,在日常執行delete時,我們是否需要養成加 limit 的習慣呢?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呢?
  • delete 後加 limit 是個好習慣麼?!
    在業務場景要求高的資料庫中,對於單條刪除和更新操作,在刪除和更新後加限制1絕對是個好習慣。這樣,在刪除執行中,第一條就命中了刪除行,如果SQL中有限制1;這時就return了,否則將會執行完全表掃描才ret urn。效率不言而喻。
  • 不懂就問:delete 後加 limit 是個好習慣麼 ?
    https://chensj.blog.csdn.net/在業務場景要求高的資料庫中,對於單條刪除和更新操作,在 delete 和 update 後面加 limit 1 絕對是個好習慣。比如,在刪除執行中,第一條就命中了刪除行,如果 SQL 中有 limit 1;這時就 return 了,否則還會執行完全表掃描才 return。效率不言而喻。那麼,在日常執行 delete 時,我們是否需要養成加 limit 的習慣呢?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呢?在日常的 SQL 編寫中,你寫 delete 語句時是否用到過以下 SQL?
  • 面試被問delete後有必要加 limit麼 ?
    和 update 後面加 limit 1 絕對是個好習慣。比如,在刪除執行中,第一條就命中了刪除行,如果 SQL 中有 limit 1;這時就 return 了,否則還會執行完全表掃描才 return。效率不言而喻。那麼,在日常執行 delete 時,我們是否需要養成加 limit 的習慣呢?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呢?在日常的 SQL 編寫中,你寫 delete 語句時是否用到過以下 SQL?
  • MySQL 中,21 個寫 SQL 的好習慣
    來源 | 撿田螺的小男孩作者 | 撿田螺的小男孩每一個好習慣都是一筆財富,本文分 SQL 後悔藥、SQL 性能優化、SQL 規範優雅三個方向,分享寫 SQL 的 21 個好習慣。1. 寫完 SQL 先 explain 查看執行計劃。
  • 資料庫中 truncate與delete的區別你了解多少?
    當然 也可加上條件 方括號的可填條件如:delete LOW_PRIORITY QUICK IGNORE from a where id>2 order by id limit 1;(表示刪掉a表中數據按id升序排列後,id大於2的一條數據。)
  • Mysql中,21個寫SQL的好習慣,你值得擁有呀
    前言每一個好習慣都是一筆財富,本文分SQL後悔藥, SQL性能優化,SQL規範優雅三個方向,分享寫SQL的21個好習慣,謝謝閱讀,加油哈~1.寫完SQL先explain查看執行計劃(SQL性能優化)日常開發寫SQL的時候,儘量養成這個好習慣呀:寫完SQL後,用explain分析一下,尤其注意走不走索引。
  • delete 和 delete [] 的真正區別
    和delete[]兩種方式,到底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針對簡單類型 使用new分配後的不管是數組還是非數組形式內存空間用兩種方式均可 如:int *a = new int[10];delete a;delete [] a;此種情況中的釋放效果相同,原因在於:分配簡單類型內存時,內存大小已經確定,系統可以記憶並且進行管理,在析構時,系統並不會調用析構函數,它直接通過指針可以獲取實際分配的內存空間
  • MySQL慢查詢參數min_examined_row_limit
    除了以上這幾個參數外,還有一些參數與慢查詢日誌有關,如下: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1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20min_examined_row_limit=100log_slow_admin_statements=1log_slow_slave_statements=1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MySQL的Limit詳解
    如果給定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指定第一個返回記錄行的偏移量,第二個參數指定返回記錄行的最大數目。;上面的語句實現了查詢email對應的一條用戶信息,但是由於email這一列沒有加索引,會導致全表掃描,效率會很低。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email=? LIMIT 1;加上LIMIT 1,只要找到了對應的一條記錄,就不會繼續向下掃描了,效率會大大提高。
  • MySQL恢復delete的數據
    如果沒有完整的把資料庫或者表刪除掉,而僅僅是刪除了表裡的部分數據,比如本文探討的:delete命令數據誤刪恢復,這種情況應該發生的概率更大,畢竟有機會刪除庫和表的權限和命令通常控制的都很嚴(刪庫跑路是段子)。有人會有疑惑,用delete命令去刪除數據,不都是正常想刪除掉的麼,為何存在要恢復的情況。
  • malloc/free與new/delete的區別
    由於malloc/free 是庫函數而不是運算符,不在編譯器控制權限之內,不能夠把執行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的任務強加malloc/free。二、在用法上也有所不同。99 個對象。而malloc無能為力4 new將調用constructor,而malloc不能;delete將調用destructor,而free不能。5 malloc/free要庫文件支持,new/delete則不要。本質區別malloc/free是C/C++語言的標準庫函數,new/delete是C++的運算符。
  • 別在用offset和limit分頁了
    explain分析語句都知道只要有關於分頁就必存在排序,那麼加一個排序再來看一下查詢效率。對於排序來說,在這種場景下是不會給時間加排序的,而是給主鍵加排序,並且由於添加測試數據的原因將時間欄位給取消了。接下來使用覆蓋索引加inner join的方式來進行優化。
  • Linux下malloc/free與new/delete的區別
    1、malloc與free是C++/C語言的標準庫函數,new/delete是C++的運算符。它們都可用於申請動態內存和釋放內存。  2、對於非內部數據類型的對象而言,光用maloc/free無法滿足動態對象的要求。對象在創建的同時要自動執行構造函數,對象在消亡之前要自動執行析構函數。
  • C+使用new與delete時,你注意到這3個地方了嗎?
    C++的動態內存管理是通過new和delete兩個操作來完成的,即用new來申請空間,用delete來釋放空間。在使用new和delete時,注意以下原則。
  • C++ delete具體用法簡述
    C++ delete具體用法簡述 C++ delete主要是作用域動態分配以及撤銷內存的運算符。那麼它與new的用法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在這裡我們將會一一進行介紹。
  • MySQL大數據下Limit使用
    先看表ibmng(id,title,info) 唯一 id key 索引title  先看看兩條語句:  select * from ibmng limit 1000000,10  select * from ibmng limit 10,10  很多人都會認為不會有多大差別,但是他們都錯了,差別太大了,(可能機器不同有點差距
  • the sky is the limit
    Reader's question:  For a girl of real talent the sky is the limit.Could you explain "the sky is the li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