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教26年,日復一日站在講臺上傳道受業解惑;她愛生如子,助力孩子們夢想成真。她叫梁紅妹,中山市第二中學一名語文教師。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梁老師喜歡講故事,特別是她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故事。
故事一:不要「恨鐵不成鋼」
「我也有過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我滿腔熱情,學生卻毫不領情。我指望學生高大上,學生卻差點拿起磚頭拍我。」梁老師講的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她剛站上講臺不久。面對「叛逆」的學生,她百思不得其解。
「我嚴格要求學生,明明是為他好啊,難道果真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當被自我懷疑的情緒包圍時,一位老前輩的話,讓她得以釋懷。
老前輩說:「你是恨鐵不成鋼,但他本來就是鐵啊,為何一定要煉成鋼呢?鐵也鐵的用處啊。」於是,梁老師突然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有可愛之處,也都有他的優秀之處。換個角度看學生,梁老師發現,那個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卻很有禮貌,那個做事很慢的孩子很沉得住氣,那個文化科不太好的孩子卻很有音樂天賦。
漸漸地,學生對梁老師的稱呼從「那個老師」變成「那個語文老師」,又變成「語文老師」,再變成「梁老師」,最後成了「我喜歡的梁老師」。
故事二: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梁老師班上曾有個女孩,在數學課堂上和老師的互動,讓梁老師記憶深刻。
老師問:「1除以2等於多少?」
女生答:「一分之二。」
數學老師愕然:「不對哦。」
女孩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說:「二。」
數學老師再說:「還是不對哦。」
女孩茫然地說:「老師,對不起,我不會。」
梁老師至今還記得那位數學老師轉述這件事的表情。但梁老師沒有多想,只是告訴那名女生: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兩年後,這個學會計的女孩成了班上第一批通過會計證的學生之一。
「要知道,當年的會計證通過率不到30%,比現在考大學還難吧。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女孩和家長那激動的神情。」梁老師回憶道。當時,那名女生對她說:「老師,感謝您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時隔多年,梁老師還總想起這個女孩:「與其說是我教育了這個女孩,不如說她用自己的成功教育了當年不自信的我。」
26年來,梁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回看26年從教生涯,她依舊說:「我願意,一輩子純純正正、本本分分、實實在在地教書育人,做一個醉心於語文教學的好老師!」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唐益 通訊員 林國勝
◆圖/通訊員提供
◆編輯:藍運良
◆編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