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30-34歲最易出現年齡焦慮

2020-10-06 中國青年網

33歲的譚志娟,和朋友創辦了一家花藝培訓機構,她同時也是健身房的「常客」。圖為譚志娟(前)在健身鍛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長期以來,不少人都有很強的年齡感,覺得到了某個年齡段就該做什麼事,否則就晚了。該如何看待這種年齡焦慮?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5%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會有年齡焦慮,52.2%的受訪者偶爾會感覺到。30-34歲是最容易出現年齡焦慮的年齡段。66.2%的受訪者建議接受現狀,不斷調整自己,62.5%的受訪者建議通過閱讀、學習等充實自己。

30-34歲最容易出現年齡焦慮

貴州某事業單位員工秦琳(化名)最近在準備婚禮,今年31歲的她想趕緊生孩子,「我打算一結婚就備孕,避免當高齡產婦。以前不著急,現在很後悔沒有一畢業就早早結婚生子」。

調查中,40.5%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會有年齡焦慮,52.2%的受訪者偶爾會感覺到,僅7.3%的受訪者完全沒有。

嚴敏(化名)在25歲剛工作時,對於結婚這件事比較焦慮,「家裡人催,自己也著急,就不停地相親,平均一年相親不下10次」。

北京某網際網路公司員工肖娜(化名)今年32歲,單身,但並不感到焦慮。「有人可能覺得到了我這個年紀,找男朋友是正經事,甚至比工作重要。但我覺得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我現在正在事業上升期,非常忙,有一點空閒就想休息,沒有精力找男朋友」。

調查顯示,30-34歲是最容易出現年齡焦慮的年齡段,其次是25-29歲,接下來還有:35-39歲、20-24歲、40歲及以上。

「現在要是睡得晚了,第二天就沒法集中注意力,熬一次夜更是幾天都恢復不過來。辦公室裡四五十歲的姐姐們,稍微被風吹一下就要趕緊蓋上毯子,特別怕冷。」秦琳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更是大家普遍在意的事情,「去年我膝蓋積水、腰椎間盤突出,今年又被智齒困擾,身體哪裡不舒服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反應,影響工作和生活」。

深圳媒體行業從業者劉婕(化名)正在為買房焦慮,「我跟老公都已經30多歲了,在深圳打拼了多年,有兩個孩子,大兒子馬上都要上小學了,還沒有買房,太煎熬了」。

調查中,人們的年齡焦慮主要體現在賺錢(53.3%)、升職(50.2%)和生育(38.1%)等方面。接下來還有:買房(35.8%)、結婚(35.4%)、健康(32.4%)、升學(20.0%)、外貌(19.2%)等。

「有一些大學同學過了30歲後,在工作上會有一些焦慮感,比如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行業裡有沒有優勢。但我覺得人都有一個慢慢成熟的過程,會不斷覺得自己變得更好、更成熟、更有經驗。」秦琳在工作上越來越有自信了,但比較擔心健康問題,「我們經常需要加班到晚上七八點,一整天就是坐在那裡寫材料,很多時候都一動不動,有一個同事前段時間因為腰椎的問題直接住院了。後來辦公室集體購置了升降支架,放在桌面上可以調節高低,坐的時間長了我們就把電腦升起來,站著辦公」。

66.2%受訪者建議接受現狀,不斷調整自己

「現在大家好像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最佳時間,結婚要30歲前,升職要35歲前,生孩子也要越早越好,被這一個個的時間節點卡著,人們很難不焦慮。」嚴敏說。

調查中,66.5%的受訪者認同什麼年齡做什麼事,13.5%的受訪者不認同,20.0%的受訪者感覺不好說。

肖娜認為,找對象結婚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大家確實應該在相應的年齡做相應的事,但不能被這個時間段限制住,不能因此逼迫自己。

「現在回過頭看,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焦慮,沒有碰到合適的人,再焦慮也沒用,應該好好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嚴敏說。

調查中,25.1%的受訪者覺得年齡焦慮沒必要,47.8%的受訪者覺得有必要,27.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嚴敏認為,不應該因為年齡而感到焦慮,只要不是在虛度年華,就沒什麼可焦慮的。只要自己一直在提升,即便暫時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也總會調整過來。「最近在追一個韓劇,劇中有5個小夥伴一起上學,一起工作,相互扶持著走過來,都到了40歲左右的年齡,依然有童心有夢想,有自己的愛好和堅持,按照現在的看法,他們沒有在特定的年齡做該做的事,但活得很精彩」。

要避免過分焦慮,66.2%的受訪者建議接受現狀,不斷調整自己,62.5%的受訪者建議通過閱讀、學習等充實自己,54.0%的受訪者提出要注重健身和保養,50.8%的受訪者認為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評價。

「我身邊有一幫朋友,大家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過了30歲而發生什麼改變。」肖娜認為,只要每個人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不會焦慮。如果想要升職加薪,就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老闆看到自己的價值。如果想要創業,就儘早積累,早做規劃。如果覺得應該儘快找到另一半,那就擴展社交圈或者多相親。總之要認清自己的想法和現實條件,為了目標而積極努力。

秦琳認為,鍛鍊身體真的很重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有無限可能,任何焦慮都能扛過去。另外就是要想辦法豐富一下生活,提升生活質量。

調查中,36.2%的受訪者建議不封閉交際圈,多與不同人交流,35.9%的受訪者認為要發展興趣愛好,30.4%的受訪者建議通過經濟、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增強安全感。

受訪者中,男性佔44.2%,女性佔55.8%。00後佔3.2%,90後佔30.2%,80後佔52.0%,70後佔12.5%,60後佔1.8%。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魏夢佳)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團隊主導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結果近期在英國知名雜誌《柳葉刀·精神病學》上在線發表。調查結果顯示,在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為4.98%。
  • 30而已,你就不焦慮了嗎?面對真實,兩步擺脫「年齡困境」(一)
    你也會有這些「年齡焦慮」嗎?事實上,我們當中有不少人,過了25歲,就會產生明顯的年齡感;過了30歲或者即將過30歲,就會產生強烈的年齡焦慮。年齡焦慮,是我們最常有的困擾之一,熱播劇《三十而已》再次掀起了大家對年齡焦慮的討論。
  • 調查顯示:40至45歲教師最易陷入心理低谷
    調查顯示:40至45歲教師最易陷入心理低谷   「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師職業效能感總分呈近似平緩的『V』型發展趨勢,最低谷出現在40—45歲的教師群體,最高分是50歲以上的教師。」
  • 澳研究:缺乏支持的青少年更易出現焦慮或自殺傾向
    新華社雪梨6月23日電(記者郝亞琳)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缺乏父母和同齡人支持的青少年出現焦慮和自殺傾向的比例較高。  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學術刊物《電子臨床醫學》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分析的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至2015年的全球學校衛生調查,涵蓋82個不同收入水平國家的27.5萬餘名年齡介於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結果發現,9%的青少年有過焦慮,14%的青少年有過自殺想法。  研究顯示,來自低收入群體、沒有親密朋友的十幾歲女生最容易產生焦慮或自殺傾向。
  • 你有年齡焦慮嗎?14歲和68歲的人這樣說
    從電視劇到段子,都喜歡調侃年齡。儘管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但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與年齡捆綁在一起的某種焦慮。上周,我們發起了這樣一個探討,沒想到後臺被鋪天蓋地的評論淹沒了16歲的小朋友,被年齡綁架的焦慮是」不能再看童書繪本「了。68歲的老爺爺則說」不焦慮,知足常樂「,並附上了一張戴口罩的自拍。
  • 北京社會心態調查:博士最焦慮,男性手機成癮程度更高
    藍皮書顯示,北京市居民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近六成居民幸福感水平較高。同時,北京市居民的社會焦慮、社會疏離感均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博士學歷居民的社會焦慮較為突出;北京市居民手機成癮處於中等水平,「戒」手機成癮已是大勢所趨。
  • 戚薇疑回應變老臉垮,30歲被叫老女人不焦慮,此年齡才是最好年華
    有氣場的明星妝容最重要,戚薇的妝很符合她的性格,英氣率真又很有御姐風格,因為性格直爽她不畏懼素顏出鏡,給大家看到她割雙眼皮的樣子坦言自己做過微整,大大方方的坦白反而收穫不少路人粉。人前的戚薇總是精緻精神的,但是最近有照片流出表示戚薇的臉開始出現垮塌的狀態,質疑她變老變醜,似乎戚薇看到這樣的傳聞,當即發出一段語言犀利的文字,來回應變老的年齡問題。
  • 晚婚現象導致了人口降低,而這個省的平均結婚年齡竟然達到34歲
    根據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結婚率為7.7‰,比上年降低0.6個千分點。其實不光是2017年相對於2016年降低了,而是自從2014年以來,中國的結婚率就開始不斷地下降,並且連續四年出現下降的情況。更有一個可怕的數據表明,2017年的結婚率只有2013年的百分之77左右。
  • 調查顯示逾八成臺灣民眾患口腔疾病且恐懼看牙醫
    調查顯示逾八成臺灣民眾患口腔疾病且恐懼看牙醫 2010年09月29日 08:5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浙江大學生性現狀調查出爐 性行為平均年齡19歲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昨日獲悉,該性調查課題是為在高校開展性病/愛滋病健康教育和行為幹預提供科學依據而開展的,由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叢黎明主持,共對該省兩所綜合性大學1—4年級22712名大學生進行了取樣調查,歷時3年完成。據了解,此次調查首次披露了浙江所屬高校學生性行為現狀,其樣本量為國內外同類研究中最大。
  • 正解丨女人如何「擊退」年齡焦慮?
    :年齡帶給你的是焦慮,還是勇氣?從諸多留言中不難發現,30歲左右的年輕人最焦慮,這一點根據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及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熱播情況來看已經有目共睹了。那么女性如何對待焦慮,與年齡焦慮和諧共處,進而化焦慮為勇氣呢?這大概就是人生的藝術了。 其實,年齡也可以是一種優勢。如果你是一個注重內在成長的人,年齡焦慮就不會甚囂塵上,因為成長的喜悅自然可以「擊退」年齡的焦慮,事實上內在成長原本就是女性最好的化妝品和心靈滋養品。
  • 調查顯示:26歲的女性最有魅力(雙語)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們在26歲的時候朋友最多,因為我們已經花了人生四分之一的時間來建立我們的朋友圈。   這項關於友情的研究顯示,我們的社交圈在26歲零7個月時達到頂峰,這時我們一般都有五個好友。
  • 雙語:什麼年齡生孩子最好?答案是34歲
    According to sociologists the answer is 34.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歲?社會學家表示是34歲。   儘管年齡在增長,但34歲生育的女性會比18歲生育的女性享有更好的長期健康。   The news will come as a relief to those who decided to concentrate on their career before having a family.
  • 年齡不是問題,焦慮大可不必
    面對年齡,我們在焦慮什麼?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自己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體力在下降,20歲的時候熬個通宵,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現在首先不敢熬了,真熬一次要幾天才能恢復,我們開始了體力焦慮。。身體的代謝能力下降,年輕是狂吃不胖,現在減一斤都要節食多天,一不小心還反彈了,我們開始有了體重焦慮。
  • 南京女性生頭胎 平均年齡為29歲
    南京生孩子的頭胎平均年齡為29歲,江蘇的頭胎平均年齡為26—27歲,而上海北京等大都市頭胎平均年齡已經是30歲了。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生殖醫學中心劉嘉茵教授告訴記者,到他們生殖中心要求做試管嬰兒的患者中,60%有過流產經歷,50%流產者是多次流產。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昨天,南京有多家醫院展開了「關愛女性」的義診。
  • 調查顯示32歲職業滿意度最高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最近調查表明,人們在32歲時對職業的滿意度達到頂峰。人們在承擔起家庭責任之前這段時間,最享受自己的工作。根據最新官方數據,英國男女結婚的平均年齡分別為36歲和34歲。調查還顯示,英國求職者平均要經歷三次工作變動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求職網站reed.co.uk的調查顯示,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比高薪水更能提高職業滿意度。細節對職業滿意度也有很大影響。近三分之一的求職者(31%)認為便利的交通可以提高職業滿意度。
  • 最新全球信仰調查顯示:基督教仍排第一伊斯蘭人數在增加
    一份對信仰的全球調查顯示,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然後是伊斯蘭教,不信教的人群排第三位,印度教派第四。大公網12月24日訊 據《德國之聲》報導,一份對信仰的全球調查顯示,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然後是伊斯蘭教,不信教的人群排第三位,印度教派第四。
  • 學歷越高易焦慮收入低下易抑鬱
    當前位置:首頁 >> 心理健康 2011.02.03 星期四 學歷越高易焦慮收入低下易抑鬱 作者:肖波王亞芸   ■
  • 調查顯示臺灣男性1/3腰圍超標 易有代謝病
    原標題:調查顯示臺灣男性1/3腰圍超標 易有代謝病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實測結果,19歲以上男性1/3腰圍超標,超過40歲粗腰男性更有6成同時有代謝症候群。
  • 調查顯示7成中學生因學習競爭壓力大感到焦慮
    昨日,《課堂內外》雜誌社在創刊30周年之際,發布了2009年中國青少年成長調查報告,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上了中學後,因為學習競爭壓力大,7成學生感到焦慮。關鍵詞:心理願向心理老師傾訴煩惱據《課堂內外》雜誌總編徐永恆介紹,本次調查主要圍繞「90後」青少年學習、生活、心理等成長的方方面面,旨在了解他們的成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