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臍肉芽腫怎麼能癒合

2020-09-22 pony6952

肉芽腫是斷臍後未癒合的傷口受異物的刺激或經常摩擦而形成的息肉樣、櫻紅色小肉芽腫,呈米粒至黃豆大小,有膿血性分泌物,不易痊癒。過多的肉芽組織可用10%硝酸銀腐蝕或用消毒剪刀去除,保持局部清潔,很快就能痊癒。

我的寶寶15天的時候臍帶脫落,之後發現寶寶的肚臍總是溼潤有分泌物,斷臍的地方有一節凸起的肉芽。去了醫院醫生說保持乾燥自己會掉。但是每天早晚都幫寶寶把肚臍眼弄乾燥還是沒癒合。自己再次搜索了去掉了臍肉芽腫的方法,發現可以用結紮的方法。拿一個小鑷子,最好是寶寶的鼻屎夾,這樣沒有尖頭不容易傷到寶寶。我的寶寶肚臍眼很深。我是一個人照燈,一個人夾起來,一個人用一根長頭髮來扎。實際操作還是比較考驗技術的,畢竟肉芽腫小小一截還在肚臍裡。注意下手要輕,輕輕的紮緊,有些肉芽腫很脆,你用力一紮直接斷了,要扎住它讓它乾枯。紮好後可以輕輕提起頭髮,把肉芽腫下面的分泌物用小棉籤消毒後擦乾。然後在寶寶的肚臍裡塞一小坨棉球,這樣還有分泌物的時候棉球可以吸掉,並且保持透氣。扎的那一步弄的我滿頭大汗,不過為了寶寶早點痊癒,畢竟肉芽腫的地方與外界通的,洗澡時候怕感染到會發炎。全部弄好了早上晚上各觀察一次,如果棉球有分泌物可以換一下,一般一周就掉了。注意噢,寶寶肚臍那麼小,棉球一點點就夠啦。如果狀況沒好轉還是要去醫院。比較大比較脆的肉芽腫也不建議用這個方法。操作需要注意安全,自己弄不來還是去醫院配藥給孩子擦。我家的寶寶是因為肚臍深,肉芽腫的底端消毒不到位,所以我紮起來能消毒到位,也能掉的快一點。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後肚臍滲出液體?這個病嚇壞了很多父母!
    輕者臍輪與臍周皮膚輕度紅腫,可伴有少量漿液膿性分泌物。重者臍部和臍周明顯紅腫發硬,分泌物呈膿性且量多,常有臭味。新生兒臍炎的症狀很多人會覺得臍帶從母體帶出來,直到乾燥掉落這段期間,臍帶滲水是正常的,殊不知,這有可能是寶寶已經被感染新生兒臍炎。那麼,新生兒臍炎有什麼症狀呢?
  • 寶寶遊泳時是佩戴遊泳貼還是護臍貼?有什麼區別嗎?
    寶寶遊泳、洗澡時為了防止臍帶進水感染,則需要使用嬰兒護臍貼。洗遊記提醒:這樣貼護臍貼可以保護寶寶的肌膚不受損傷。1、塗抹溫水。在護臍貼周圍塗抹一些溫水,使護臍貼變軟,減少與皮膚的接觸面積,從而很好地撕下來。2、熱毛巾敷。將熱毛巾敷在護臍貼處,使其變軟從而撕下來。3、塗抹油。
  • 【護理心得】如何護理新生兒寶寶的臍帶
    新生兒臍炎最早可表現為:臍輪或臍周皮膚發紅,或臍帶脫落後傷口不癒合,臍窩溼潤、流水、有部分滲出物。以下將針對這些問題介紹一些具體預防、處理方法和護理措施。 (1)臍窩滲液:臍帶自然脫落後,寶寶的父母若發現臍窩有些溼潤而臍周皮膚正常,臍窩處分泌物看似黃黃的凝狀果凍,無膿液無臭味,此時不必過於擔心,這是正常現象。需要做好新生兒的日常觀察和清潔護理,預防臍帶炎發生。
  • 寶寶臍部發炎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當寶媽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悅之中,笨手笨腳的開始護理寶寶的時候,每天都恨不得把寶寶從頭到腳觀察一遍。這個時期,寶寶就是寶媽的全部。寶寶一哭,腦子馬上就緊張起來,是餓了還是渴了,或者是熱了還是涼了。寶寶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掛著寶媽的心。
  • 寶寶患上臍炎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當寶媽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悅之中,笨手笨腳的開始護理寶寶的時候,每天都恨不得把寶寶從頭到腳觀察一遍。這個時期,寶寶就是寶媽的全部。寶寶一哭,腦子馬上就緊張起來,是餓了還是渴了,或者是熱了還是涼了。寶寶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掛著寶媽的心。
  • 新生兒肚臍護理很關鍵,看育兒專家如何正解,讓寶寶若無「臍」事
    臍帶脫落以後,創面會稍微有些溼紅,這個屬於正常現象,這時候塗抹紫藥水(1%的龍膽紫)可以幫助其儘快癒合。臍窩結痂以後,不要人為將其脫落,等待自行脫落才是最科學的。痂皮脫落了之後,如果發現臍窩有少量的漿液狀分泌物,每天需要用75%的酒精擦洗,再塗抹紫藥水之後,用紗布覆蓋好。注意塗抹傷口,切忌不要用棉花灰、滑石粉等等物品來塗抹,防止寶寶受到感染,身體受到嚴重的創傷。
  • 什麼是「晚斷臍」?對寶寶有什麼好處嗎?
    懷孕時雖然寶寶是在媽媽的肚子裡,但是真正將寶寶和母體連接起來的,還是臍帶。臍帶的作用不僅能夠從母體吸收營養,還能將胎寶寶的廢物運送出去。除了這兩個重要作用之外,臍帶可以說還是胎寶寶在母體時的第一個玩具。
  • 保護寶寶肚臍的護臍貼怎麼撕下來才不會痛?這三招可不能錯過
    但是貼護臍貼容易,可是撕下來的時候如果力道掌握不好,很容易會讓寶寶感覺到疼痛,因為剛出生後的寶寶皮膚特別嬌嫩,所以不少家長們都有些苦惱怎麼才能讓寶寶避免這樣的痛苦。
  • 寶寶肚臍鼓個包出來是怎麼回事?
    媽媽們往往是在給寶寶換衣物、給寶寶洗澡時發現,當寶寶哭鬧,咳嗽時時,臍部就會膨脹,膨脹出包塊,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一般直徑1~2釐米,無其它症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寶寶的一種常見病——小兒臍疝。什麼是小兒臍疝?
  • 寶寶肚臍護理有講究,如果出現這些異常情況要小心,爸媽可別大意
    • 千萬不要使用爽身粉來保持寶寶的臍帶殘端乾燥,不然的話會很容易引起臍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腫。2、清水清潔如果寶媽發現寶寶的臍部有滲出或汙濁時,可用清水每天清潔一次。寶寶在患上這種疾病的時候,會經常哭鬧,但其實這對寶寶並沒有什麼影響。隨著寶寶的成長,大多數臍疝會自行消失。但是如果爸爸媽媽發現等到寶寶2歲的時候,臍疝還不消失,那麼就需要進行手術處理。出現臍疝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用膠布粘貼或拿硬幣壓住包塊,這樣做很可能會引起寶寶皮膚發炎,甚至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 兒科醫生:寶寶臍帶出現這三種情況不處理,會影響生長發育的
    2、頭幾天,寶寶的臍帶可能會有點腫脹,慢慢地臍帶端會逐漸乾枯,萎縮,在寶寶出生後7-10天便能自行脫落。也有個別寶寶的臍帶殘端比較厚,這就需要14天左右才能自行脫落,如果沒有發生感染就屬於正常現象。3、寶寶臍帶超過30天還沒有脫落的建議需要就醫。
  • 嬰兒臍帶什麼時候脫落 寶寶護理小竅門
    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後24~48小時自然乾癟,3~4天開始脫落,10~15天自行癒合。新生嬰兒臍帶被結紮後,臍窩創面血管還沒有完全閉合,再加上臍凹處容易積水而不易乾燥,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引發感染,嚴重時甚至會發生敗血症。
  • 別想了,關於「晚斷臍」專家早已闢謠了
    之前有「晚斷臍」的說法,說是晚一點斷臍,讓原本屬於寶寶的血液還給寶寶,等血液流給寶寶之後,臍帶顏色由深變白變透亮,臍帶也癟了,這時候再斷臍,可以讓寶寶吸收更多血液中的鐵元素和造血幹細胞,減少寶寶貧血的風險。